網絡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的負面影響
時間:2022-12-25 09:11:20
導語:網絡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的負面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大學生文化素質下降,網絡降低他們的學習成績
許多高職涉林專業為了生存,逐漸降低錄取分數。由于大學生的文化素質整體不高,造成生源素質參差不齊,一般說來,大學生文化素質越低就越不喜歡學習,上網學習的人數較少,大都上網聊天或玩游戲。
二、大學生心理尚未成熟,網絡誘導其接受不良信息
涉林專業大學生大都處于20歲左右的年齡,這一年齡階段大學生的生理接近成熟,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加上大學生始終在校學習,他們與社會生活相對隔離,沒有太多機會直接了解社會,自我意識與辨別是非能力都不協調。網絡信息的真假難辨,使許多錯誤觀點與虛擬信息非常逼真,這使得大學生很難明辨其真偽。所以,他們容易受網絡的誘導,接受網絡不良信息,網絡中夾雜的色情、暴力、兇殺等不良信息不知不覺地滲透到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
三、大學生情感不穩定,網絡加劇情緒波動
涉林專業大學生是正在成長的青年群體,是一個敏感與脆弱的群體,其內心細膩微妙。隨著文化知識的積累和生活空間的擴大,他們的思維空間急劇拓展,導致其情感不斷豐富與深刻。他們的追求有其獨特性,情感不穩定,情緒的變化起伏也較大,容易受周圍環境變化的影響,心境變化較快,其學業、生活、人際關系的變化都會引起情緒的波動,容易偏激、沖動,情緒沖突也較多,時常處于波動、迷惘、抉擇中??梢?,大學生在網絡的刺激下,加速了情緒的變化。目前,社交網絡缺乏監管,個別社交網站變成個人宣泄與表達的空間,甚至增加不良信息的鏈接,會對大學生情緒產生不良影響。
四、大學生性發育成熟,網絡誘惑他們性沖動
大學生正處于青年時期,生理發育基本完成,大學校園是年輕人集中的地方,每個大學生都有與同齡異性相接觸的機會,大學戀愛是大學生大都經歷的一個階段。有些大學生還不會處理異性之間的關系,他們可能模仿網絡的不正確戀愛情景,加之經濟條件與學習任務無法滿足熱戀帶來的矛盾,從而帶來種種不安與煩惱。
五、大學生道德自覺性不強,網絡降低其自我調控能力
網絡信息內容龐雜,使大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下降,有的學生認為在虛擬的網絡做什么事情都可以無所顧忌。大學階段是他們的道德思想由他律向自律轉化的重要時期,容易接受不良思想的道德觀念,這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沖擊較大。而認識與判斷能力本來就不成熟的大學生,容易失去自我約束,道德自覺性降低。
六、大學生缺乏法律常識,網絡淡化其法紀觀念
網絡無法變成現實社會,許多行為都難以受到法律約束。網絡有虛擬性、隱匿性、隨意性、無序性和誘惑性,大學生不需要真實的姓名,可以隱瞞性別、年齡、職業,在虛擬的空間里相互交往而沒有責任與義務,大學生在網上缺乏責任感、不誠實,導致淡化法紀觀念。另外,電子游戲一般采取攻擊、戰斗與競爭等手段,如果長期玩飛車、爆破、砍殺、槍戰等游戲,會使其誤認為通過傷害他人而達到目的是合法的。可見,通過玩電子游戲可能引發大學生行為越軌,甚至違法犯罪。
作者:叢洪福 單位:黑龍江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高校教師思想道德學習的思考
- 下一篇:縣編辦教育實踐整改工作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