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院校職業道德教育論文
時間:2022-06-13 03:53:27
導語:職業院校職業道德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兩件事:一是學做人,二是學做事。我們一般認為學做事就是學知識、學技能,但是對于做人和人格道德的修養,以及做事中的道德方面卻沒有那么關注。其實,做人和做事,說到底是一回事兒。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做有德之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同時道德也是做事的一個基礎。而職業道德,恰好用道德把做人和做事聯系在一起,比如誠信、責任、合作、敬業等職業道德,既是做人的原則,也是做事的規范,在做事的職業行為中,保證做事的方向,成就做人的境界。在現代社會,職業活動占據著人生絕大部分道德生活內容,職業道德在人生發展和事業進步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關鍵詞:職業;職業活動;職業道德;職業道德
教育現行的職業教育,往往過于突出職業技能的教育,而對職業道德方面的修養重視不夠,培養的畢業生,專門之才有余,而行業之德欠缺。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和現狀,我們須明確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使學生成長為德才兼備、具有良好職業素養、廣受敬重的職場新人。
一、職業道德綜述
在現代社會,職業是人的謀生手段,是展現個人才能和價值的途徑,也是人與人發生交往、擴大社會關系的主要渠道,在每個人的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職業道德是生產發展和社會分工的產物。職業道德是從事某一職業的人員,在特定的工作中所應遵循的特定的行為規范。歷史上曾形成的一些蘊含道德要求的行規,一定程度上就是職業道德表現形式。社會分工是職業道德形成的基礎。由于社會分工,人類的生產就必須通過各行業的職業勞動來實現。職業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規范,形成了很多種不同的職業道德。每個從業人員,不論從事哪種職業,在職業活動中都要遵守職業道德。比如教師要遵守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師德,醫生要遵守救死扶傷的醫德等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是法制經濟,也是道德經濟,在加強法制建設的同時,也應當加強道德建設。職業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增強廣大黨員干部的職業道德意識,對加強教風學風建設,推進全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
(一)誠信———做人做事的根本誠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做事的根本,是職業道德基本要求。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國傳統儒家倫理中,誠實守信被視為“立人之本”“立政之本”“進德修業之本”。孔子曾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泵献诱f:“誠者,天之道,思誠者,人之道?!彼颊\就是追求誠信,這里自然涉及兩種道德承諾:做人的承諾和做事的承諾。做人做事都關乎誠信,所以誠信是做人的道德之“信”,也是做事的實踐之“誠”。因此誠信就是:做人做事誠實不欺、遵守諾言,言行合一,取信于人。誠信是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誠信作為職業道德之一種,具有普遍意義,適用于各行各業。在高等職業教育中,大力開展誠信教育,增強誠信意識,對學生個人的綜合素質的養成、未來的就業與職業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誠信作為職業道德具有相當明確具體的內涵。比如,對行政系統工作人員來說,講誠信就應牢記“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的古訓,發揮社會垂范作用,廉潔自律,勤儉奉公,說實話,辦實事,對成績不夸大,對缺點不隱瞞,樹立以誠信贏得自身權威、贏得群眾支持的意識。比如,對生產經營者來說,在職業活動中,要遵紀守法,合法經營,重合同,守信用,杜絕缺斤少兩、偷工減料、制假售假、坑蒙拐騙等不道德行為,從而贏得客戶的信賴,實現生產經營的良性發展。因此,誠信是個人高尚的人格力量,是個人贏得他人尊重信賴的前提;誠信是企業的無形資產,是企業贏得客戶、謀求發展的基礎;誠信是行業賴以生存發展,維護良好形象的基礎。誠信的基本要求:要誠實無欺,要講究質量,要信守合同,要講究職業良心。(二)責任———事業的起點責任作為社會成員的一種職責和義務,是分內應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擔應當承擔的任務,完成應當完成的使命,做好應當做好的工作。責任感是衡量一個人精神素質的重要指標。有很多種類,比如按照主體來分,有個人責任、集體責任(國家的責任、單位的責任)等;按對象來分有家庭的責任、社會的責任、道德的責任等。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做一個“負責人的大國,負責人的政府,負責人的公民”。作為職場人士,就是要做一位有責任感、勇于負責的員工。責任是一種人生擔當。責任是對人生義務的勇敢擔當,也是對生活的積極接受,更是對自己所負職業使命的忠誠和信守。一個充滿責任感、勇于承擔責任的人,會因為這份承擔而讓生命更有分量。責任是一種職業要求。在職業生涯中,對工作認真負責是最基本的要求。當一個人從心底真正具有了責任意識,認識到責任不僅是對企業的一種負責,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負責,并在這種負責中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和自己所獲得的尊重和認同,才能從承擔責任中獲得滿足。承擔責任、努力工作,對自己而言,是一種快樂和幸福;對企業而言,是可以真正放心的員工。責任就是價值。一個人承擔的責任越多越大,證明他的價值就越大。所以,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所承擔的責任感到自豪,同時,想證明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勇于去承擔責任。(三)合作———力量的源泉我們無時無刻不置身于團體合作中,合作推動著人類文明發展、社會進步,合作給我們帶來了力量、慰藉和快樂,對此我們每個人都深有體會。合作是一切職業活動順利進行的保障?,F代社會分工細,專業化程度高,行業分類眾,企業數量多,因此要完成宏大工程和復雜產品,就需要眾多生產者分工協作,親密配合,發揮合作互助的職業道德的作用,這樣才能保證社會生產有機整體的順利運轉。合作增強力量。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合作使個體更加強大更有力量。我國諺語曾說,“一雙筷子易折,十雙筷子難斷”“二人同心,其利斷金”“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等,都形象揭示了合作的非凡價值。當一項工作或任務遠遠超出個人能力范圍時,進行團隊協作就成為必然,團隊不僅能夠完善和擴大個人的能力,還能夠幫助成員加強相互理解和溝通,把團隊任務內化為自己的任務,真正做團隊工作的主人,這樣的團隊會戰勝一切困難,贏得最終的勝利。而作為這樣的團隊成員也會在團隊協作這個過程中獲得樂趣,迅速地成長起來。合作是一種精神。團隊合作是一種為達到既定目標所顯現出來的自愿合作和協同努力的精神。它可以調動團隊成員的所有資源和才智,無怨無悔地做出奉獻和犧牲,并且會自動地驅除所有不和諧和不公正現象,同時會給予那些誠心、大公無私的奉獻者適當的回報。如果團隊合作是出于自覺自愿時,同舟共濟的合作精神必將會激發一股強大而且持久的力量。這種人人心情舒暢,個個熱情工作的和諧關系有利于發揮每個人的才智和創造力,共同結成愉快向上、事順人和的集體環境。團隊合作鍛煉溝通能力。為了實現高效的合作,良好的溝通能力是不可缺少的。老板不欣賞性格怪異孤僻的員工,欣賞的是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為公司著想、充分理解對方、樂于交流分享的員工。因此培養良好的溝通意識和技巧就成為合作的首要條件。學會合作,就必須重視他人的作用。對一個學生來說,學會合作,首先必須接受老師科學的指導和同學善意的幫助,必須把自己融入班級和學校的大集體當中去,要實現這種互補和助益,就必須與他人建立起和睦相處的融洽關系。合作的基本要求:顧全大局,真誠友善,平等尊重,信賴互助。(四)敬業———從平凡到卓越敬業是指從業人員在從事執業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盡職盡責,勤奮認真的行為以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鍥而不舍的強烈事業心和忘我精神。敬業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荀子說:“良農不為水旱不耕,良賈不為折閱不市,士君子不為貧窮怠乎道?!彼纬祆鋵Α熬礃I”的解釋是“專心致志,以事其業”。韓愈的名言:“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也和敬業有關。中國歷史上有著名的“庖丁解牛”的故事,講的就是宰牛者庖丁以其專注熱愛的敬業精神,練就了合乎樂舞、游刃有余的嫻熟技藝,甚至是由技到藝的職業境界和由技藝到養生的人生境界。敬業的職業態度歷來為人所推崇稱揚。敬業是現代員工素質的要求?,F代生產的規?;?,勞動工藝的復雜性和高新技術趨勢,要求從業人員必須具備高度的敬業精神。不疏忽不懈怠地完成好自己負責的工作環節,這樣才能保證整個生產體系健康高效運轉。敬業是一種工作態度、職業態度,也是職業道德的崇高表現。一個沒有敬業精神的人,即使有很強的能力也不會盡力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自然得不到人們的尊重和接受,而能力相對較低、但具有敬業精神的人卻能夠找到發揮作用的舞臺,并逐步實現自身的價值,最后更有可能發展成為廣受尊重的人。敬業更是一種良好的習慣。一個員工要把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當成一種習慣,樂于把自己的崗位工作做得認真負責、一絲不茍,做到有始有終、精益求精、盡善盡美。愛崗敬業的基本要求:要樂業、要勤業、要精業。
三、職業道德教育的途徑
職業道德行為養成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把職業道德原則和規范貫徹落實到職業活動之中,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統一,形成高尚的職業道德品質,達到崇高的職業道德境界,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職業道德行為養成的途徑和方法很多。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在專業學習中訓練,在社會實踐中體驗,在自我修養中提高,在職業活動中強化等。我們覺得在高職院校開展職業道德教育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抓好師德與教風建設教師是學校實施教育的主體,教師的品德修養、敬業精神、治學態度和日常行為舉止對學生都有著最直接、最強烈的影響。唐朝的韓愈提出教師要“以身立教”,認為只有為人師表,才會“其身亡而其教存”。蘇聯教育家加里寧也曾指出,可以大膽地說,如果教師很有威信,那么這個教師的影響就會在某些學生身上永遠留下痕跡。我國近代教育家陶行知也認為教師為人師表很重要,學生做的事,教師們要躬身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師們要躬身共學;要學生守的守則,教師要躬身共守。廣大教師首先必須具有責任感和事業心,以認真負責的精神教育學生,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培養學生,以親情和愛心來關心學生,以高尚的道德修養和文明的行為舉止去影響學生。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二)創建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在校園文化環境軟硬件建設上,高等職業院校要根據自己的特點,精心美化綠化校園,形成優美恬靜、文化氛圍濃厚的校園文明環境,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為職業道德教育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特別是可以把開設的專業和未來對應的職業結合起來,形成富有職業特色的文化宣傳園地。比如,定期舉辦職業形象和技能展示活動等,以活動為載體,吸引學生普遍參與,使學生在自覺參與中感情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三)在實踐、實習和實訓中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的教育與訓練職業道德是高度角色化和實踐化的道德,只有讓學生到實踐中領悟、體會和感受職業道德,才能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帶領實踐的老師、行業的師傅,都應該把良好的職業道德的養成放在重要位置,幫助了解職業道德規范的具體內容,講述關于職業道德的正反典型事例,明確職業道德的標準和作用,而不只是簡單的技能強化形成。(四)聘請行業勞動模范和成功人士各行各業都涌現出了無數的先進人物,他們用自己的優秀品質、卓越貢獻,書寫了激勵人心的職業精神和道德境界。通過他們講述自己的成長經歷和成功經驗,同學們可以領略和體會行業的職業道德及其重要價值,激發自己的職業情操。(五)發揮大眾傳媒、文學藝術以及體育活動對職業道德建設特殊的滲透力和影響力廣播、報紙、刊物、互聯網、社團、協會等媒介要宣傳反映各行各業的職業道德職業精神突出的典型的人和事,加強對社會普遍關注的道德熱點問題的引導,鼓勵開展豐富的專題討論,在討論中把握學生的思想狀況,澄清認識,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意識。學習職業道德是大學生自身生存、發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職業道德的學習與專業知識的學習像是鳥的兩只翅膀,車的兩個輪子,不可偏廢。職業道德作為道德修養的一個重要方面,對于健全人格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形成,顯得尤為重要。
作者:趙麗君 單位:赤峰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會計人員誠信與職業道德研究
- 下一篇:高校道德建設人際關系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