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職業道德水平探究
時間:2022-05-22 03:15:11
導語:高校教師職業道德水平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素質的靈魂,是教師做人和從教的基礎。積極的道德情感和堅強的道德意志,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導向、激勵和示范作用。簡要概述近年來高校教師中存在的一些職業道德問題并提出建議,以期提高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
關鍵詞:高校教師;職業道德
古語講“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育和教學工作最主要的核心任務就是育人,而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關鍵因素是教師。大量的實踐經驗證明,教師個人的道德水平,對于育人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1]。高校教師作為教師職業中的一種,既有教師職業的共同特點,又有著不同于中小學教師的特殊內涵,主要表現在高校教師不僅擔任著教育教學者的角色,還承擔著學術研究、服務社會以及傳承文明的重要職責,這就在很大程度上要求高校教師具有更高的職業道德水平。然而,近些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元化思潮沖擊下,高校教師中逐漸出現了職業道德滑坡甚至缺失的現象,為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提高高校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職業道德水平。
1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存在的主要問題
1.1教書育人意識淡薄,消極應付教學工作,起不到表率作用。部分高校教師嚴重忽視教學工作中的育人功能,在課堂教學中沒有負起應有的責任,上課過程中大多按照講稿照本宣科,甚至還有一些教師上課時信口開河,沒有按照要求將理論知識和社會生活實際以及學生思想實際相結合,反而把一些對社會的不滿情緒傳遞給學生,這樣做對于學生的成長沒有任何好處,對于學校的管理也極為不利。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教師同樣沒有樹立良好的榜樣,比如科研實驗中杜撰和篡改實驗數據、抄襲或剽竊他人成果來應付科研任務的報道常有出現,極大地損害了教師的形象。1.2教學言行不夠規范,學術道德水平下滑,丟失了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目前很多高校教師在課堂中還存在不符合規范的教學行為,比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錯誤進行諷刺和挖苦,隨意向學生扔粉筆,講課過程中倚靠課桌椅、接聽私人電話等等,這些行為都大大降低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還有少部分高校教師在社會變革和轉型過程中隨波逐流,出現了爭名奪利、小貪小賄等問題;還有高校教師被眼前的經濟利益所迷惑,對于復雜煩瑣的基礎研究避而遠之,對于那些見效快、有明顯經濟利益的項目趨之若鶩,學術研究過程中只是進行簡單的低水平重復,缺乏獨立思考和驗證,做出的科研成果沒有創新性和前瞻性,更有甚者直接抄襲剽竊,以多發文章、多出書為目標,而忽略了文章或專著的質量。1.3個人主義思想嚴重,欠缺團隊合作精神。高校教師不論在教學過程中還是科學研究中都必須以集體主義為基本原則,要堅持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具有良好的團結合作精神,共同努力完成教書育人和科學研究的重要任務。然而現實生活中有不少高校的教師具有較強的個人主義思想,集體意識很是淡薄,教學和科研過程中都以自我為中心,不注重與其他教師的團結合作,最終不僅自己的效率低下,還嚴重影響了整個團隊工作的效果。1.4以權謀私,滋生腐敗。高等院校教師的權利本應該用于更好的從事教育工作,然而有個別教師卻使其成為謀取私利的工具,甚至成為滋生腐敗的土壤,例如有些教師利用向學生漏題、泄題的方式從學生那里獲取利益;有些博士或碩士生導師,為“有權有勢”的在職人員攻讀學位開綠燈,降低選拔和考核標準;還有個別高校教師利用手中的學術權力在評職稱、評重點學科、博碩士點工作中不惜通過降低標準為個人謀取利益。
2提高高校教師職業道德水平的幾點建議
2.1建立有效的物質和利益保障機制。生存和發展壓力會使部分教師缺乏職業忠誠度、產生職業倦怠感和職業壓力。要化解這一問題,首先要在高校內部切實形成“以人為本”的理念,高校領導要始終正確認識教師的主體作用,尊重一線教師的辛苦付出,這樣才能在開展各項工作時得到高校教師的積極支持,也才能調動教師的主體能動性。其次要將物質利益落實到位,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要調動科學和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光空講不行,還要給他們創造條件,切切實實給他們解決一些問題”,因此高校要堅持教師隊伍建設的“高素質、高水平、高要求、高待遇”原則,制定各類物質和精神獎勵政策,提高教師待遇水平;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盡快改善貧困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基本住房條件,解決其后顧之憂,這樣才能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教學和科研中去。2.2形成各種形式的教師成長支持機制。這里所說的“教師成長”既包含教師的專業知識,又包括教師進行教書育人、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及文化傳承的各種成長。對教師專業成長進行支持,就是為教師創造良好的學術發展和技能成長空間。學校首先要打破可能存在的學術壟斷局面,給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創造一個“學術自由”的環境和氛圍,鼓勵學術研究中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其次,學校在教師入職初期,要幫助教師進行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協助教師挖掘自身的優勢,劃分出擅長教學和擅長科研的不同類型,再依據教師所長,使其進行術業專攻,避免教師在日后工作中的盲目性和趨同性。再次,要為教師創造更多的培訓和深造機會。培訓可以有全脫產、半脫產、面授及網絡教學等多種形式[2],同時應大力鼓勵和支持高校教師進行高一級學位的申請和攻讀,有條件的學校還應考慮讓教師參與國際間的交流學習。2.3去除治學“行政化”。高校內部管理存在嚴重的“行政化”現象,弱化了教師的主體地位:教師在大部分情況下僅作為被管理者、被約束者,這嚴重影響了教師主體性的發揮,迫切需要去除教學“行政化”,增強教師的參與度。目前業界較為認可的最佳途徑是“教授治學”,也就是讓教授參與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學術領域的決策,使決策更具科學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敖淌谥螌W”的實施體現了對教師作用與地位的認可,教師能夠在事關自身及學校發展的各項事項中闡述自己的觀念,較好地調動教師在學術及道德建設領域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2.4建立有效的教師職業道德評價機制和監督體制。對教師履行職業道德的情況進行評價和監督,是促進教師履行職業道德的必要途徑,可以有效督促教師職業道德的改進,比如自身形象的提升、語言的交流改進、心理素質和政治素質的提高等[3]。有效的教師職業道德評價機制要科學、合理,評價結果應該能夠有效落實,既遵循全面評價原則,又遵循分類評價原則,將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形成一個由不同層次指標組成的職業道德評價指標體系。根據高校教師承擔的主要工作職責的劃分,對不同的工作采取不同評價方式,如對教師教書育人、文化傳承方面業績的評價,應該采用調查的方式,以定性評價為主,輔以少量的定量評價,通過教學主管部門對教師教案、課件制作及其他教學研究成果等的檢查,同行或專家對教師課堂教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進行分析,同時聽取學生評價意見,綜合評定其人格、道德和育人業績。評價的結果要公開透明,并且直接和教師的學年或年度評優、聘任考核、職稱評審等掛鉤,使職業道德評價結果有效地落到實處。任何制度缺少監督都是得不到保障的。高??煽紤]成立教師職業道德督導小組,負責了解教師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狀況,將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同解決教師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結合起來,增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工作的感召力、影響力,同時在校園網上建立“監督網站”,鼓勵學生對教師的職業道德表現進行監督,督促教師及時正確地更新思想觀念,不斷完善道德修養。未來的教師教育不僅要關注教師如何幫助學生學會知識與學會學習,更要引導教師如何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理解、和諧的師生關系[4]。同時,還應當借鑒我國歷史上有關教師師德管理的有益做法與經驗,盡快形成教師師德考核的管理辦法,并出臺現任教師退出機制,為教師隊伍建設及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制度保障[5]。
參考文獻:
[1]周玉衡.師德建設中滲透傳統文化之路徑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2013(5):63-66.
[2]劉文川.發揮高等醫學院校優勢,加快發展繼續醫學教育[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1(1):42-45.
[3]張瑛.護士職業道德的培養[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4(5):28-29.
[4]李瓊.學生心目中的教師形象:一個跨文化的比較[J].比較教育研究,2007(11):18-22.
[5]吳小偉,鄭剛.我國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問題與對策研究綜述[J].當代教育論壇,2013(1):36-40.
作者:李娟 杜兵兵 單位:漯河醫學高等??茖W校
- 上一篇:會計專業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研究
- 下一篇:淺析新時代中學學校管理重心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