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在初中德育教育的實踐

時間:2022-09-22 10:26:29

導語:茶文化在初中德育教育的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茶文化在初中德育教育的實踐

摘要:我國最早關于茶的記載要追溯到神農時期,茶文化是中國寶貴的歷史財富,經過長時間的傳承與發展,茶元素在眾多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兩千多年的發展歷史讓傳統采茶、飲茶等行為,逐漸成為我國優秀的文化象征。本文主要探究了茶文化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實踐應用,希望能夠改變傳統的初中德育教學形式,努力實現初中德育教育的基本目標,培養出社會發展過程中所需的綜合型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茶文化;初中德育教育;實踐探索

茶飲中具有豐富的營養成分,我國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開發茶道、茶德等在我國德育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的影響,茶文化在教育事業的有效應用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中國優秀歷史背景,挖掘傳統文化的精髓,探究中國博大精深的茶道藝術。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教學發展需求,因此,需要建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流程,加強學生對德育品質提升重要性的認識。

1茶文化促進初中思想道德教育

初中教學階段正處于學生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初中生存在許多思想道德問題,信息技術的發展讓學生能夠通過電子設備,接觸到更加龐大的網絡信息資源,但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初中生的心理意志不堅定,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形成錯誤的思想觀念。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培養學生的團隊競爭意識,能夠自動進行網絡信息篩選,由于初中生心理發育尚不成熟,存在著虛榮心、自尊心過剩的現象。教師對初中生的個性化發展特點了解不足,許多學生片面地將個性與叛逆混為一談,對學校建立的行為規范有著抵觸心理,現代的初中生大多數為獨生子女,在日常生活中以自我為中心,將父母的付出當做理所當然。茶文化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有效應用能夠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文化內涵經過幾千年的思想洗禮,融合了儒家、道家以及釋家的思想精髓,在飲茶、品茶的過程中信奉儒家中庸之道的調和思想,將苦辣酸甜的味蕾感受比喻為人生中的不同感悟。同時,中國茶藝講究樸實無華、寧靜致遠的優秀思想內涵,是學生勤儉節約日常行為養成的重要渠道,茶文化禮儀講究禮讓長者,結合歷史上的名人故事,讓初中生明確茶文化中的待客之道,培養學生謙遜守禮的道德行為,在品茶的過程中糾正學生的價值觀。茶文化在傳承發揚的過程中,能夠喚醒學生的愛國情懷,讓學生了解中國歷史文化的唯一性,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能夠借助沏茶、品茶的過程,讓心態逐漸平和,在反復清洗茶杯的過程中排解內心的憤懣知情。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寧靜平和的藝術氛圍,讓學生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到煮茶的過程,通過“鳳凰三點頭”的倒茶禮儀,引導學生觀看茶葉在杯中慢慢舒展的狀態,隨著茶香的逐漸滲透,反省自身的行為特點,找尋內心真正的自我。在品茶過程獲得身心愉悅的享受,明確未來的人生方向,品茶的過程是精神升華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飲茶習慣,通過內心思緒的排解,讓學生真正的達到“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2茶文化與德育教育的有效結合

2.1茶文化具有的思想內涵

中華民族優秀的茶文化思想,在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與傳承過程中兼收并蓄,融合了哲學思想,同時保留了一些優秀的民族傳統禮儀文化,在初中教學開展的過程中,融入茶文化道德內容,能夠培養學生“和諧有愛”和“尊敬長輩”等優秀的思想文化內涵。茶文化以儒家中庸和諧等哲學元素為重點內容,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與人交往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做到禮貌誠信、互敬互愛,因此,在茶文化與德育融合的過程中,要以儒家的“和”為主要道德標準。茶文化能夠起到寧靜致遠、清靜無為的思想教育作用,茶文化融合了道家學派“天人合一”的教育思想,與儒家提倡的“和”不同,道家的飲茶之道講究和諧共融。茶文化中還蘊含著佛教“普度眾生”的思想內容,在德育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形成關愛他人、善良勇敢的優秀品質,能夠主動向他人伸出有愛之手,形成身心合一的思想境界,由此可見,茶文化蘊含著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內容,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教育元素,與當前初中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標具有一致性。

2.2新課標下的初中德育教育

素質教育這一發展理念的提出,需要在新課標的影響下,創新傳統的德育教育形式,轉變學生的思想理念,培養出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作為當前我國教學開展的主要目標,因此,教師需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改變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自主進行教學思考。通過自我反思改正錯誤的道德思想,脫離傳統行為習慣的束縛,滿足現代化社會建設過程中的禮儀要求,能夠自動對復雜的網絡資源信息進行分辨。

2.3茶文化與德育教育的結合點

茶文化中蘊含的思想內容與現代化德育教育中的思想元素具有許多共同之處,因此,茶文化與初中德育教育之間的有機結合,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優秀的道德思想,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過程中對人才的根本需求。在傳統教學理念上推陳出新,在茶文化教育的過程中注重道德素養的提升,一般情況下,具備良好演唱習慣的人通常具有優秀的修養情操,因此,教師想要培養出對社會發展有益的國之棟梁,在德育教育過程中注重傳統文化思想融合發展,改變單一化的教學形式,根據時展需求,進行教育事業工作內容調整。茶文化元素在德育中的有效應用,需要結合不同時期茶文化的主要內涵,從不同的角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傳達優秀的道德思想。

3茶文化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實踐創新

3.1茶文化創新德育方式

茶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元素,能夠擴大教育范圍,在初中德育教育中茶文化的應用,能夠實現對思想內涵的傳承與深化,為了吸引學生的目光,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展現茶文化,在保留傳統課堂教學形式的同時。還需要合理運用微課、慕課等信息化輔助教學,在學校范圍內建立第二課堂,負責豐富茶文化內涵的宣傳教育工作,向全體師生傳達茶文化的民族精神和發展背景,課堂教學作為最為傳統的教學形式,學生很難產生探索興趣,教師一味地進行灌輸式教學,容易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導致最終的教學效果不理想,嚴重影響到了茶文化的傳播。因此,在德育教育中進行茶文化的運用需要創新傳統的教學形式,尋求能夠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教師要通過正確的教學引導,將學生帶離傳統的教學課堂,與學生到課外參觀茶藝展示,南方學校的學生還可以到采茶基地,參與采茶、篩茶的過程。北方的學生可以在課堂上進行茶藝視頻觀看,有條件的學校聘請專業的茶藝專家來校開展專業技巧講座,并積極進行茶藝展示,學校創辦茶社團與其它學校開展茶藝競賽,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成果,讓學生在比賽過程中明確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積極正面的競爭意識。

3.2德育吸取茶文化的精髓

茶文化的思想內涵蘊含著許多優秀的哲學理論,想要初中生更快的接收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就需要遵循精益求精的教學原則,充分利用茶文化的主要內容進行德育教學設計,首先需要明確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目標并對教學流程進行合理規劃。結合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特點,有針對性地在豐富茶文化中選取積極的文化元素,對茶文化中的思想精髓進行提取,融入到其他教學科目內容中。在進行茶文化思想內容篩選的過程中,需要結合當前我國奉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通過茶文化思想內涵的積極引導,幫助學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道德意志。同時,所選擇的茶文化內涵需要有易于學生接受,教學設計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發展原則,制定嚴格的教學計劃,并確定教學的先后順序,實現學生道德素養提升的教學目的。

3.3網絡保證茶文化的時效性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電子設備開始成為人們日常生活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探尋多元化教學途徑,茶文化作為傳統文化內容具有獨特的歷史屬性。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既要融入當前時代的發展需求,又要保留一定的時代元素,將茶文化與德育教育工作進行有效融合,充分發揮出網絡平臺的便利性和交互性等功能,開展教學實踐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網絡教學的便利性設計視頻課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將整個教學流程以視頻保存的形式,通過社交媒體平臺與學生進行分享,定期通過微信、釘釘等軟件向學生普及茶文化知識內容,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4茶文化助力差異化教學開展

茶文化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有效應用,需要注重差異化教學,了解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將學生科學化分為不同學習層次,分別采用多樣化的德育措施,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分為多個學習小組,彼此之間互相影響、共同進步,培養學生優秀的團隊精神傳達現代化德育思想。

總結:

在初中德育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為了響應國家“文化強國”的戰略號召,需要在提高學生知識素養的同時,做好學生的道德教育,德育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充分發揮出信息技術的教學輔助作用,助力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金平.淺談傳統茶文化在中職德育課教學中的滲透[J].魅力中國,2020(3):157.

[2]葉敏.基于素質教育的茶文化課程教學改革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0(29):5,7.

[3]吳量.茶文化理念下做好農村地區學生思政教育的實踐嘗試探索[J].福建茶葉,2020(8):233-234.

作者:朱思敏 單位:深圳市龍崗區平安里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