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生思想道德素質建設措施論文

時間:2022-09-13 04:04:00

導語:職校生思想道德素質建設措施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校生思想道德素質建設措施論文

摘要:職校是培養和造就政治思想合格,專業本領過硬,職業素質全面,能夠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后備軍的基地。這就要求我們切實把德育工作擺在首位,讓學做人和學技能成為職校生得以全面發展的“兩翼”。

關鍵詞:建設思想道德培養素質情感

職校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專業技能水平、道德素質狀況,直接關系到跨世紀職業技術人才培養的成敗和國家前途。因此新形勢下加強職校生的思想道德建設顯得尤為重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質能夠使職校生把道德原則和規范轉化為自己的內心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人格的完善。

一、當代職校生思想品德現狀探析

職校生的主流是好的。他們青春煥發,朝氣蓬勃,心靈純潔,思想上進。然而經濟發展,社會開放,特別是職校生學習壓力減輕,使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接觸社會,從而在他們身上增添了更多的社會氣息。

1.1學習上缺乏主動性

學習是學生的天職??刹糠致毿I鷮W習目的性不明確,對職高抱有成見。主要表現為學習懶散;上課注意力分散,作業拖拉;對學習成績好壞無所謂,厭學情緒嚴重。

1.2紀律上放任自己

俗語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刹糠致毿Iㄖ品捎^念淡薄,自我保護意識差,難辨美丑是非,缺乏自我控制、自覺管理能力。主要表現為上課遲到、曠課;吸煙、酗酒、賭博;早戀、泡吧;甚至與校外閑雜人員交往、勾結進行敲詐勒索、打群架,盲目沖動、爭強好勝。

1.3自我主體意識不斷增強

市場經濟中各種激烈的競爭,自身成長過程中競爭的加劇,使職校生的自我意識不斷覺醒和強化。然而有些職校生常常是講人生價值就是自我價值,講人生幸福就是個人幸福,從而滋生出“以自我為中心”的極端個人主義。在校集體觀念淡薄,只講權利,不提義務,只求索取,不講奉獻。

1.4重功利,講實惠,趨樂避苦

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導致部分職校生缺乏自理能力,依賴性強。生活浪費互相攀比,虛榮心強。貪圖享樂,不講財富創造,怕苦,缺乏艱苦奮斗的精神,尤其是缺乏憂患意識,經受不起挫折和困難的考驗。

二、新形勢下加強職校生思想道德教育嘗試

當前的職校德育工作目標是育人,所培養的人既要有技能,又要有較高水平的包括道德素質在內的過硬的綜合素質。這就要求我們切實把德育工作擺在首位,讓學做人和學技能成為職校生得以全面發展的“兩翼”。

2.1轉變教育觀念,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

職校生主體意識不斷覺醒,思維能力不斷提高。我們應該采取接納性強且具有關懷主義的教育方式。首先要重視學生的情感。“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感情決定思考的方向,理性決定思考的結果,只有從情感入手,才能達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其次要加強溝通。教師應定期找學生談心,及時把握他們的思想動態,了解他們的困境、想法、主張,針對學生思想上存在的問題要及時與其交流,解決思想疙瘩;同時對學生中的積極的思想,正確的價值取向作充分的肯定和鼓勵。

再者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平等相處。職校生每一個個體都是生動活潑的,他們有思想、有個性。在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不應把他們放到即定的模子中,要在充分發揮其個性特點的基礎上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這樣才會激發學生的情感,以積極的心態投身到思想道德教育的改造中。

最后我們還必須引導學生自我教育。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體驗、思考、自勵、自省進行自我教育,將崇高的思想道德上升為做人的內在要求,將崇高的思想道德轉化為對真善美的自覺追求。

2.2加強班級體建設

要真正把人生價值觀教育落到實處并使之成為學生的內在要求,就必須找到一個切入點—班集體建設。通過良好的集體輿論、集體風尚,必然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形成積極的正確的導向,促使學生健康的成長。因此,學校應把班集體建設作為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礎工程來抓,從新生入校抓起,常抓不懈。通過舉辦各種活動,正確引導,激發學生熱愛自己的班集體、熱愛自己的學校,并由此上升為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愛國主義熱情。

2.3重視學生基本行為規范教育

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要通過制度建設和科學管理來逐漸養成。規章制度實際上是我們倡導的思想道德在具體現實條件下所體現出來的行為規范,具有強制性。學生學習規章制度,遵守規章制度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把行為規范轉化為實踐的過程。因此,對職高生的管理要嚴格,有章必循。有章不循,將造成學生思想上的困惑和行動上的彷徨。

2.4社會責任感和職業化人格建設

我國職業教育的創始人黃炎培先生就曾對學生提出“利居眾后,責在人先”的要求?,F代職業教育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意識,激發個體對國家、對社會、對人的命運的關注和思考,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化進程的關心與參與。要摒棄空洞的說教,創造條件讓學生多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在親身參與中培養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同時要強化對學生的職業化人格教育,也就是促進學生作為未來“社會職業人”所應具備的基本品格和素質的形成。幫助職校生形成穩定而深刻的職業信念,確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規范認識。公務員之家

2.5健康心理和個性化發展引導

職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重點就是培養他們自尊、自信、自強的心理素質。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又要能正確對待挫折和失敗,能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優缺點,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形成沉穩自信、積極向上的心理品格。

同時,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努力創設各種讓學生表現自己、發揮潛能的機會,要用愛心點燃學生心中自信和進取的火花,因材施教,適度引導,促進其個性特長不斷發展。教師應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擁有同等參與的機會和享受成功的快樂,從而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程度性和主動性。

2.6建立社會、家庭、學校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

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對學生的教育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然而學校也要指導家庭教育,爭取社會力量的配合,避免教育思想、教育要求的互相對斥和互相抵消。一是要扭轉“重智輕德”的行為,把“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積極開辟第二課堂,改變枯燥無味的學風。二是要大膽把商品經濟知識引進課堂,努力在“適應”,“服務”上下功夫,處理好“教育的經濟效應”和“經濟的教育”辯證統一的關系,真正確立“社會主義建設必須依靠教育,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新觀念。

21世紀是充滿機會的社會,又是充滿競爭的社會。時代呼喚我們要用科學的方法去培養塑造學生。意大利詩人但丁說“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笨梢娝枷氲赖陆ㄔO尤為重要。職校生思想道德建設不僅僅是學校德育的事情,而且是整個社會的大事情。只有我們全方位共同努力,才能引導他們健康地成長,使他們真正成為適應未來需要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加綿.中學生心理健康教程[M].東北:東北大學出版社出版,1993,8.

[2]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加快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意見[M].教職成[2005]1號,2005,2

[3]周濟.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實現職業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續發展-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R].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