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管理在中職學校學生德育管理中的運用
時間:2022-09-18 08:40:25
導語:人本管理在中職學校學生德育管理中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職業教育的發展,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被大范圍地運用于中職學校學生的德育管理中。主要研究分析德育管理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以及融德育于教學實踐之中,創建以人為本的德育模式等。
現階段,我國的職業教育不斷發展,但其在管理過程當中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主要問題有:德育管理在理念上過分注重科學管理,而忽視人本管理;德育管理在方法上過分注重形式,而忽略管理的實效;德育管理工作者過分注重言教,而忽視身教;我國的德育管理評價機制過于單一,嚴重缺乏民主等。
(一)管理理念過分注重科學管理,忽視人本管理
從中職教育的發展脈絡和管理模式當中,不難看出,大多數中職學校學生德育管理都較為注重程序化與科學化,通常都是采取制定嚴格的、明確的規章制度來制約和束縛學生的思想行為[1]。當今社會是不斷發展的,而學生與管理者在思想行為和社會行為方面都存在極大的差異。同管理者相比,中職學生的思想較為開放,追求較為前衛,這給中職教育的德育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導致這一難題的主要原因是,中職德育管理者忽視以學生為本,一味程序化、格式化、教條化地對中職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和管理,從而導致學生沒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管理工作者過分注重言教,忽視身教
所謂言傳身教,指的是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還應當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全身心投入德育當中。德育教學的主要管理對象是學生,而學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社會群體,同時,德育工作的首要目的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素質,并且德育還是在師生間的互動當中完成的。德育工作者的言傳身教通常會給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德育工作者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時,過分注重如何去教育學生,而忽視了自身的言行,沒有以身作則。
(三)德育管理評價機制過于單一,缺乏民主
在中職教育機制當中,教師是最主要的評價者,而學生只是被評價對象,學生沒有參與評價的任何機會;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教師通常采用筆試作為評價的手段,并以學生的卷面成績作為評價的標準。這樣的評價機制在很大程度上容易造成學生受挫能力差,缺乏集體榮譽感,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全面發展。因此,中職院校應當建立師生互評機制,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民主、平等意識。
(一)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
為更好地為國家培養社會適用型人才,以及具有時代精神和全面發展的創造性人才,中職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者應當轉變傳統的管理觀念,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社會觀、世界觀,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素養。因此,德育管理者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條件和平臺;同時,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中職院校的德育管理模式應當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思想;而在德育管理當中管理者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不斷發掘學生的潛能,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
(二)完善學生的管理模式
在中職學校學生德育管理中,管理者應當盡可能地培養學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從而促使學生自己處理日常生活與學習方面的一切事物[2]。同時,不斷地加強對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轉變被動狀態,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在學習活動中,不斷增強自身的自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從而使學生在自我發展中走向成功;也可加強對學生的干部培訓,使學生通過系統的學習和培訓增強自身的責任意識、服務意識,以及進取意識,從而為提高德育管理效率提供良好的條件。
(三)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和培養
在德育管理中,管理者應當堅持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管理者與學生相約束、自律與他律相結合、內在約束與外在約束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同時,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素質、實踐能力和自主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提高、自我發展,進而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和的德育管理的效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管理能力。總而言之,為適應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提高人本管理在中職學校學生德育管理中的效率,德育管理工作者應當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管理意識;不斷完善學生的管理模式,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管理能力。
作者:張壽奎 單位:南京浦口中等專業學校
參考文獻:
[1]劉渝祎.人本管理在中職學校學生德育管理中的運用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5(3):87-88.
[2]舒小蘭,姚吉云.淺析人本管理在中職學校學生德育管理中的運用策略[J].金田,2014(9):268.
- 上一篇:初二德育管理工作思考
- 下一篇:初中德育管理現狀及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