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德育功能研究

時間:2022-04-13 08:43:14

導語:小學語文德育功能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德育功能研究

摘要:對于小學語文這門課程而言,其是一門語言類學科,對學生的教育能夠起到良好的作用。將德育教育融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僅能夠改善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同時也能夠對學生的德行進行多樣化的教育。本文主要圍繞德育教育,就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進行分析,針對如何加強小學語文教育,發揮語文教學德育功能的有效性措施進行重點分析,希望能夠對小學語文教育的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德育教育;重要性;有效性措施

在小學教育中,語文教學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其不但在提升學生語言能力以及語文素養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其中還包含了許多德育功能。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發揮語文教學的德育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與此同時,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其思維能力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還尚未成熟,因此,怎樣才能夠小學語文教學發揮其教學的德育功能,促進小學生德育品性的提升,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是現階段廣大語文教育者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想要使學生具備高尚的品質就要對其進行德育教育。在素質教育盛行的今天,德育教育的目標是在學生了解豐富知識的同時,使其成為德育品性優越的人才。尤其是在當下,社會發展較為迅速的時期,部分學生的品德思想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反而處于下滑的情況。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已經成為勢在必行的事情,而面對社會人才的激烈競爭,提升小學生的德育品行刻不容緩。我國著名文學研究者周敦頤曾說過:“文以載道,德以載人。[1]”由此可見,我國由古至今,一直將德育教育滲透在語文教學中。所以,小學語文作為情感體會、情感表達以及情感渲染的學科,必定要將德育教育滲透其中,使語文教學的德育作用得到有效的發揮,進而傳承中華民族的高尚品德。

二、加強小學語文教育,發揮語文教學德育功能的有效性措施探究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其對小學語文教學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師不但要重視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培養,更要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提升,使學生能夠熱愛祖國、維護環境以及關愛小動物等。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語文教育的德育功能是新課改提出的任務以及要求,德育教育勢在必行。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使語文教育的德育功能得以發揮呢,筆者現進行如下分析。(一)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挖掘德育教育內容。教師應該從教學的細節中挖掘德育教育,即在小細節中抓住大德育[2]。對于語文教材而言,其是進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資源,而課堂則是教師進行德育傳播的主要場地。小學生的年齡尚小,其人生觀與價值觀也還未成熟,通常會對社會中的事物以及生活中的現象理解不透,因此,語文教學就成了小學生認識社會、感受生活的有效渠道。在語文教材中,教學內容基本是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幫助學生德育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例如,在小學語文蘇教版教材中,不乏一些優美的文章,其中有對大自然進行描寫的《美麗的南沙群島》、《九寨溝》、《黃果樹瀑布》等,有歌頌優秀品質的《歌唱二小放牛郎》、《母親的恩情》等,也有贊美我國優秀科學家、工程家的《錢學森》、《詹天佑》等。這些有些的文章的教學目的是共同的,都是讓學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所以,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大綱進行教學,從多個層面出發對教學中的德育教育進行挖掘,并將其滲透到教學中,使語文教育中的德育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二)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德育教育傳道育人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語言文字中蘊含著情感和韻味,根據語文課堂動態性以及形象性的特點,教師就可以在引導小學生體驗情感的時候,將德育教育滲透其中。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小學生閱讀課文,讓學生與作者之間產生情感的共鳴,通過心理的換位思考,讓學生切身體會到作者當時的情感與心理感受。這樣,才能夠使學生輕松的將作者的思想情感轉化成自身的感受與體驗[3]。其次,在教材中,有許多復雜以及抽象內容的描寫,當小學生頭一次接觸時,難以透徹的感悟以及理解。為此,教師可以通過情景教學法,為小學生準備教學相關的物品、圖片以及視頻動畫等教具,為其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學習更加輕松,對文章的理解更加透徹。只有學生能夠理解課文中的內容,才會使其中德育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三)課后作業的巧妙設計,使德育教育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教師應該將德育教育由課文轉化到學生的寫作中,有教學轉化到學生的生活中,這樣才使語文教學中德育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例如,當課程進行到小學語文蘇教版教材中關于《母親的恩情》一課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為小學生布置這樣的作業,讓學生放學回家后幫助爸爸媽媽做家務、清洗碗筷以及洗腳捶背等這樣的實踐性作業,從中體會父母在撫養自己時的勞累與艱辛,然后根據自己的感受寫一篇有關“父母恩情”的文章,進行寫作練習。通過這種方式的訓練,遠遠比教師在課堂上的說教更有效果、更有價值。通過將德育教育融入學生的生活之中,不僅能夠使學生的德育品行得到提升,同時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進步。

三、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的教育階段是學生啟蒙教育的初期,對學生將來學習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特別是對小學生價值觀以及人生觀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加強小學語文教育,使德育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就需要教師能夠在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挖掘德育教育內容;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德育教育傳道育人;以及在課后作業的巧妙設計,使德育教育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的德育品行得到提升,同時還能夠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得到進步。

參考文獻

[1]孫映霞.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探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33(05):98-99.

[2]宋貴.教書育人,潤物無聲——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4,(05):57.

[3]王四剛.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計劃的開展[J].學周刊,2013,(14):70.

作者:呂桂蓮 單位:山東曹縣孫老家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