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研討論文

時間:2022-11-16 10:57:00

導語: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研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研討論文

摘要:為了更好地落實《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的基本要求,為了適應新的歷史時期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工作的需要,解決當前復雜條件下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難題,從做好中職學校德育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出發,闡述了“以人為本”的內涵和中職學校德育工作“以人為本”的特征,對如何開展中職學校“以人為本”的德育工作進行了系統地探討,提出了具有建設性的具體措施。希望拋磚引玉,僅供各位同仁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某種思考和商討。

關鍵詞:中職學校;德育;以人為本;就業導向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有別于普通中學的學生,就現階段來看,這個群體是比較特殊的,是一個“多數的弱勢”群體,因此,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難度要高于普通中學,我認為要做好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只有堅持以人為本,德育工作才能見成效,才能為職業教育服務。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為什么要堅持“以人為本”呢?這是當今社會歷史條件所決定的,它是現代德育觀的具體體現,是為適應當代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工作的需要,是解決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難題的關鍵所在。那么,中職德育工作如何堅持以人為本呢?確實是值得我們正在實踐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同仁們和即將成為中職學校德育工作者深思的問題。

一、“以人為本”的內涵及“人本”特征

我們需要從兩方面來把握。第一方面是“人”。這個“人”既是自然屬性的人,又是社會屬性的人。第二方面是“本”。“本”有兩種含義:即“本源”和“根本”。以人為本的“本”是“根本”的“本”。就是說,人是根本的,不能舍本求末?!耙匀藶楸尽钡牧硪恢睾x,那就是尊重和維護最廣大人的根本利益。突出人的發展,把教育人、引導人、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有機結合起來,把人的幸福、自由、尊嚴、價值緊密聯系起來,使教育真正成為人的教育。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求德育工作要更符合學生的發展需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人本”特征表現在:(1)人的能動性。(2)人的自然性。(3)人的社會性。(4)人的發展性。人的發展是指每個人都應得到的平等、完整、和諧和自由發展。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以人為本”,所指的“人”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指某個人,而是指我們所面對的所有在校學生,是有血性的,有情感的具體的“人”。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許多問題正是這個時代的產物,做好德育工作更應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也就是說,要“以學生為根本”。學生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學生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歸宿;學生是教育的基礎,也是教育的根本。

二、中職學校德育工作“以人為本”的特征

當前,隨著對外開放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人,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我國社會意識形態發生了深刻變化,中西方社會制度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相互影響,使得主流意識被削弱,道德觀紛繁復雜,對青少年的影響極為嚴重。一方面,強烈的沖擊思想還不成熟、辨別能力還不強的中職學生群體的思維方式、道德觀念、價值取向。另一方面,中職學校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中職學生來校的目的是學習技術,在當前全球經濟危機的沖擊下,中國的經濟也深受影響,就業壓力大,學生思想復雜,各種思潮涌現。中職學校德育工作“以人為本”尤為重要,更加突出地顯現了其鮮明的特征:(1)生活性。就是說中職學校德育工作要貼近學生的實際,從學生生活出發,走進學生的心靈;從細微處著手,抓點滴教育,決不能空洞說教,決不能大道理滿天飛。(2)時代性。是指中職學校德育工作要與當今時代相結合,要正視現實,不能回避社會中存在的問題;要感受他們的心理;要教育學生正確認識我們這個社會,學會分辨善惡美丑、學會選擇、學會保護自己的身心健康。(3)實效性。是指中職德育要突出職業教育的特點,把德育落實到職業技術教育當中,融入到實訓、實習當中。要杜絕形式主義和走過場,做到“潤物細無聲”。(4)層次性。是指中職德育教育要充分了解學生,要從低到高、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不斷發展的動態過程中來開展德育工作;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行為能力;掌握不同教育過程發展的“度”,低了,高了,都不行。(5)導向性。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其德育工作要結合學生就業實際情況,緊緊圍繞職業教育特點來開展。要真正從提高學生的技術技能出發,為學生的就業、創業打下良好的思想品質基礎。

三、中職學校德育工作“以人為本”的方略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以人為本”就是要體現人文關懷和道德情感,注重發展個性,體現個人價值,發掘創造潛質。要體現“以人為本”的特征其實施方略如下:(1)實施關愛教育?!笆陿淠?百年樹人”,育人先育德。中職學校德育工作“以人為本”就是要了解所要面對的對象,這些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雖然處于學生群體中的弱勢,多半是學習基礎差、學習習慣差。但是他們也是有血有肉、有生命尊嚴、有思想感情的人。要熟悉他們心理狀態,細心留意他們思想變化。因此,中職學校德育要用偉大的愛心融化學生心中的冰層,開啟學生塵封的心智,拓展學生美好的人生。要關心學生成長、解決學生困難;培養學生的能力及獨立人格;要尊重學生主體,讓每一位學生都受到平等的對待。體現人文關懷,“讀懂”每位學生,尤其是要“讀懂”那些學習有障礙、心理有煩惱、生活有困難的學生。要發掘他們創造潛質,扶植他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更廣泛的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發展他們的個性,使學生的需求更加多樣化,個性發展了才能實現人的全面發展。(2)正視社會現實。進入21世紀商品經濟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革,人的生活方式,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也日趨多樣化。在這種紛紜復雜的社會變革中,出現了道德缺失,違法亂紀等不良現象。這些社會中存在著的東西,都會對正處于心理狀態極不穩定的中職學生產生深刻影響。為了使學生對社會有更多的了解,正視社會現象,我們開展了“每日關注十分鐘”活動,就是利用十分鐘時間來幫助、引導學生對社會時事時政和周邊社會當中發生的事情的關注、理解、分析,去偽存真,提高學生對新事物,新思想,新觀念的判斷力,理解力。得到有用的信息,以此來指引學生前進的方向。(3)突出實際效能。為了提高德育效能,更好地為職業教育服務,我們在學校組織了“創新、才藝、自我”活動社,并請專業老師指導,引入競爭意識,創新意識,在學生中開展豐富多彩的競賽活動,每學期活動都開展得有聲有色,參加活動的學生覆蓋了各個層次。與此同時,要能突出德育的實際效能,還必須改變現有德育模式。應做到:第一,將德育教學落到實處,突出職業教育的特點,與學生的就業密切聯系;第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貼近學生的需要,引導學生參與,使其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接受,由外在要求變內在需求;第三,將德育工作與其他教學途徑相結合,使德育形成整體,形成合力。(4)形式相得益彰。中職學校德育“以人為本”在形式上可采用案例分析式、典型示范式、感受體驗式、活動調研式、課堂教學式等等。不管采用哪種形式,要做到相得益彰,都要克服那種脫離實際、空洞說教、效能低下的局面;必須做到付出真情,以誠相待,與學生平等討論;內容上要多聯系社會,聯系學生實際,為學生解答關于人生、社會的疑惑。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熱愛自然、追求高尚情操。做到對學生道德人格、道德品質的培養和訓練,根本地提高學生競爭能力。(5)落實就業導向。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工作,應該開展與學生自身發展緊密相關的具體活動,才具有更大的實際意義。第一,開展定位教育。首先是目標定位,即把德育工作與學生職業意向有機地結合起來,探索以職業生涯設計為載體的德育工作,讓學生進校后先有一個規劃,一個人生的奮斗目標,自己給自己定位。另外就是教育定位,即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定位教育。通過入學教育讓學生思想上先定位,通過交往禮儀及職業禮儀的教育與訓練在外形上定位,通過實訓、實習讓學生在技術技能與職業能力上定位,通過體驗生活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社會上定位。第二,開展遵紀守法和職業教育。主要進行:開展職業紀律和崗位規范教育。開展以立足崗位、奉獻社會的職業理想教育;開展以誠信、敬業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開展引導學生正確的職業觀,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的教育;通過這些教育,增強學生職業意識,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第三,開展保護環境的教育,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第四,指導學生學會自我展示,提高就業創業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只有這樣,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工作才能真正實現其基本任務,培養的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具有社會公德和文明行為習慣的公民,才能具有報效祖國、積極進取、誠實守信、敬業樂群的品質,才能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創業精神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胡景濤.中國共產黨十七大報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5-21.

[2]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R],2004:8-10.

[3]顧明遠.試論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創新[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版,2002,(6):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