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課堂的德育工作探索

時間:2022-12-10 03:25:52

導語:法律課堂的德育工作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法律課堂的德育工作探索

一、法律課程德育滲透的實施

學生聽完,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師進行點評:“對于嚴重侵犯公民的生命、健康、自由等人身權利,嚴重擾亂社會管理秩序,在國內外造成了惡劣影響的行為,只有依法從嚴懲處,快審快判,才能震懾犯罪,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自由權利,維護社會穩定?!边@時,教師又拋出山東省東營市勝利第一中學八年級一班14歲的女生李欣玥以死抗爭校規“女生必須剪短發”事件,讓學生討論學校是否有權力要求女生必須剪短發。學生們激烈爭論,學生甲說:“剪不剪頭發是我們的人身自由,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學校是什么?流傳得久了,又能怎么?規矩是死的!而且愛美人人皆有,怎么能剝奪別人愛美的權利,這樣會傷害學生們幼小的心靈!”學生乙說:“學生留什么頭發是他們的自由,特別是女孩子,都很注意自己的形象。我想只要頭發符合學生,不太另類,都可以接受,強制剪短發是侵犯人權吧?!蓖ㄟ^討論,學生們達成共識:“單從校規方面來看,學校有權規定學生的衣著打扮,但不能侵犯學生的基本權益。校規制定應該是民主管理的結果,老師、家長和學生代表都應該共同參與制定。只有經過這樣的程序,校規出臺后學生及家長才容易接受?!本瓦@樣,學生在一種平等、民主的氛圍中掌握了維護人身權的方法、途徑,學會尊重,學會珍惜,并內化為自己的實際行為,逐步培養起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反思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珍惜人身權、維護他人人身權的教育,使之學會依法維權。課后,筆者對這節課進行如下反思。一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能夠進行生生互動,能夠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逐漸學會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成就感,同時實現資源共享,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學生的人格品質逐漸完善。二是通過情境導入、案例分析,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意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只有讓學生真正動起來,積極思考、研究,才能改變課堂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狀況,真正提高法律課教學的實效性。三是在法律課教學中要注意案例的精選、精講,要堅持“正面引導,負面反思,正面為主”的原則,弘揚生活中積極向上的精神。不要讓課堂變成案例的堆砌,避免課堂成為故事會,表面看無比熱鬧,實際卻是學生的實踐能力沒有得到提高。四是法律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學會依法維權,這本身也是對學生的德育要求。而要實現這一目的,關鍵是教師是否有心。只要教師深入挖掘,就能找到德育的契機,不僅能使枯燥的知識鮮活起來,更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

三、建議

首先,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造性地整合教材,提高德育教育的教學效果。其次,教師要加強理論和業務學習,不斷完善知識構成,做到既“精”又“雜”,要注意授課技巧,把握好德育滲透的時機。再次,教師設置的合作探究主題要有吸引力和挑戰性,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有效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增強學生的誠信意識、創新意識、合作意識和民主法制意識。四是,教師要“以身作則”,通過身體力行,讓學生有學習的榜樣,久而久之,學生的品德修養得到升華,實現“潤物細無聲”的德育滲透效果。

本文作者:李煒寧工作單位:廣西石化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