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觀念貫穿學校德育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14 03:58:00

導語:人本觀念貫穿學校德育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本觀念貫穿學校德育教育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培養學生優良的思想品德從啟迪開始;改進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從心靈開始;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從實踐開始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他律向自律的轉變必須從學生內心開始、用藝術的形式開展德育工作、校園建設凸現思想性、文化建設重在營造氛圍、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著作中的思想精華、營造科學文化氛圍則是滲透到各個自然學科中去、傳統文化氛圍、藝術創作氛圍、質疑創新氛圍、人的最后魅力,存在于他的人格之中、積極開展心理教育研究、教育是人的教育,也是愛的教育、開展熱點討論、德育工作更多的在于實踐,以實踐深化德育體驗、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等,具體請詳見。

黃陂一中提出:“學校無小事,事事教育人;學校無閑人,人人教育人;學校無空處,處處教育人”的口號,在校園內開展全方位、全過程、全人員參與的德育工作。對學生進行理想主義、人生觀、世界觀的教育,讓先進的思想觀念深入全校師生的內心深處,然后內化為個人行為,實現他律到自律的轉變。說到底,德育工作要體現在方方面面,時時處處,點點滴滴,而且要豐富多彩,注重藝術的熏陶與感染,在頓悟與沉思中啟迪與培養學生的“大智大慧”,在實踐與行動中完善學生的人格品質。

(一)培養學生優良的思想品德從啟迪開始

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蘆葦,人脆弱如蘆葦,不堪一擊,但因有思想而強大。

我校德育工作,緊緊抓住德育實踐的核心:他律向自律的轉變必須從學生內心開始,讓學生“悟道理”和“懂道理”,才能讓學生自覺地進行道德實踐。因此,我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更注重對學生道德智慧方面的啟迪,以關鍵理念育人,用藝術的形式開展德育工作,避免空洞的說教,生硬的灌輸,讓學生從美感、從鑒賞、從閱讀、從實踐等各個方面自覺地領會和接受道德教育,使德育工作具有活力,讓人在頓悟和拍案叫絕的剎那間實現人生思想觀念的重大改變。

——校園建設凸現思想性。學校充分發揮師生的人文智慧,把學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裝扮得具有文化品位。學校的文化長廊和宣傳櫥窗里,既有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熱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一大批優秀教師,還有學生的藝術影像、書畫詩文,盡管技法尚笨拙,筆法還稚嫩,但富有哲理性和啟發性。綠樹碧草鮮花中的不銹鋼警示牌上鐫刻著師生撰寫的格言警語,警醒學子要關愛生命,珍惜生活;樹樁盆景異石,經過知識和智慧雕琢,成為高雅別致的文化小品,富含寓意。校園建設做到校有文(校園內有文化氛圍),園有景(芳澤園有多處景點),山有亭(校園內有聞濤亭),場有林(空閑場地建小園林),路有名(校園內幾條主干道分別由師生征集命名),廊有典(休閑長廊隱含典故),讓學生從校園美景和哲理性思想中體會和感受到“天人合一”等深刻的哲理,為“昔藏四庫,今擁百科,取精汲華,積淀科技素質,揚善尚美,傳承人文精神”的學校文化理念打下基礎。

——文化建設重在營造氛圍。如果說啟迪在某種方面是對學生思想觀念和行為的主動和顯性的改造,那么熏陶與感染則是對學生思想觀念和行為的一種潛在和被動改造與影響,這方面的改造與影響對學生來說更具有長遠性和深刻性。那么是如何做的呢?我校的文化建設仍然立足于啟迪性和開發性,打造文化觀念和思想品牌,特別注意營造四種氛圍:傳統文化氛圍、科技文化氛圍、藝術創作氛圍質疑創新氛圍。

傳統文化氛圍。指的是從中國傳統文化經典中吸取精神營養,中國傳統的文化經典如《論語》,是一部活生生的哲理啟示錄,對人生的各個方面具有指導性,同時也是極好的語文教材與范本;《道德經》同樣是闡釋對人生與世界的辯證看法,具有思想性與詩歌美感和音韻美。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著作中的思想精華,通過語文教學和校本課程的開發,改革和開拓了語文教學的新境界,在這里沒有傳統的說教,只有藝術的欣賞,沒有刻板的灌輸,只有精神的熏陶、感染與共鳴。

科技文化氛圍。營造科學文化氛圍則是滲透到各個自然學科中去,化學課結合元素碘的作用,結合人體缺碘的危害,講解放后黨和政府采取各種辦法保證人們對碘的需求,防止疾病的發生,讓學生體驗到黨和政府對人民的關心;物理課結合實驗演示與驗證,使學生體會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理論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哲學思想。

藝術創作氛圍。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所悟所感,以創作的方式表現出來,展示自我對人生,對世界,對自然,對各種事物關聯的認識與體會,從而進一步提升自己的道德認識水平,達到“鵬飛萬里,水擊三千”的境界。我校成立了“荷尖角”文學社,創辦了社刊《荷尖角》,現已是全國百強文學社團,《荷尖角》被評為全國優秀文學社刊,如今,文學社已畢業600余名社員。??赌ゾ殹肥怯尚F委主辦的學生綜合性刊物,創刊于20世紀50年代。兩刊及文學社社員已有800多篇文章登載于國家、省、市各級報刊雜志,培育出三獲意大利騎士勛章并由意大利總統親自授勛的萬子美,南極考察湖北第一人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負責人張松波,被譽為“馮記水墨”的國內外知名畫家馮今松,及中央電視臺《對話》欄目制片人、主持人王利芬等人才。校園廣播臺、電視臺在政教處、團委指導下,日益發展壯大?!皟膳_”成立了記者團、編輯部、播映組,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同時提高了學生的思想素質和整體文化素質。臺灣嘉華中學代表團訪問黃陂一中時,兩校正式結為姊妹學校,通過一年的交流,不僅在校內掀起了吟誦中國古詩詞的熱潮,而且有一批學生的作品在海峽兩岸的《學語文報》、《語文新圃》、《中國新一代(叢書)》和楚才作文競賽上獲獎,黃陂一中唐宋詩詞班還結集出版了多部集子,詩文集《中風影》受到多方好評。

質疑創新氛圍。一方面是請名人、名師來校講座,如學校邀請參與“風云二號”、“東方紅三號”衛星及“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研制與發射的中科院研究員、核物理專家李志常等專家給全校師生員工作科技前沿和科研動態的報告,極大培養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和品質,鼓勵學生積極進取,為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的青春。另一方面是走出去,讓學生走進自然、走進社會。認識總是從觀察和發現開始,有發現,有思考,然后有辯論,有爭執,最后達到再認識,再思考,一步一步接近真理和認識新的真理。我校特別注重這方面才能的開發。

(二)改進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從心靈開始

“人的最后魅力,存在于他的人格之中?!倍烁袷强伤艿模呱薪】档娜烁袷嵌嘀厮刭|的集合體現。人的品格,更多地體現于人的心理品質,因此,德育工作必須立足于學生的內心世界,以改造學生的內心世界,使學生建立正常的積極和健康的心態為目的。積極健康的心態,對學生來說終生受益,同樣,它是學生道德修養的重要范疇。要將外在的標準和規范,根植于人的內心世界,必須而且首要的就是要從學生的心理教育開始。

學生的成長,是知識增長、身體生長和心理發展共進的過程,德育工作要緊緊抓住這一特征,在成長的過程中,通過理解,關心來達到愛的目的,進行有效的道德教育。黃陂一中的心理教育方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積極開展心理教育研究。如黃明華、翁木華、李曼麗等承擔的中央教科所“十五”規劃課題《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個性化手段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被列為中央教科所的課題實驗基地。心理研究突出抓住了中學生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進行分析,如早戀、自殺、上網、出走、抑郁、厭學等一些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和個案分析,建立心理咨詢室,收集了大量的心理研究的案例資料,建立心理咨詢檔案。該校心理教育研究進行了五年,學校將五年來的資料整理編輯成為一本書《十七八歲有道坎》,共收集了四五十篇心靈成長的實錄,極具震憾力和現場感。心理學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促進了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使學生具有積極的心態,從而避免了因心理失衡而引發的一系列的道德問題的出現。

大力開展心理咨詢。教育是人的教育,也是愛的教育,教育要體現愛,就要符合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的實際。從教師的角度講,就是要掃除學生的心理障礙,為學生學習創造良好條件,這是最起碼的工作。該校從1999年創辦心理驛站,一開始就大受歡迎。學生的心理煩惱與疑問不再成為障礙,如青春期保健問題,以前就是難于啟齒,最終形成一種沉重的負擔;早戀不僅讓人焦慮和痛苦,而且很影響學習。自從開辦了心理驛站以來,在心理老師的正確指導下,基本形成了正確的觀念,為學生成長創造了條件。如姜某,女,農村家庭出身,身材矮小,家庭條件不優裕,平日喜歡一個人獨處,害怕被別人注意,性格自閉。吳某,性格內向,對化學學習感到害怕,夜間常常夢見自己解答不出化學試題,驚懼而醒,等等。上述案例,學校從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出發,不僅僅是從心理上關心,還從生活和學習各個方面加以幫助和解決,從而贏得了學生的充分信任,心理咨詢室成為了學生的“娘家”,得到了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廣泛認可和一致贊同。

鼓勵心理相互救助。為了進一步開拓心理教育空間,學校鼓勵學生自己開展各種形式的心理自我教育。如學生會開通了心理熱線,每次由學生負責解答心理煩惱。學生心理熱線往往由于咨詢者眾而被打爆。此外,學生會還開通了心理咨詢網站,專門解答心理問題。這樣學生既學到了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同時也有了心理救助實踐,此外,學會了相互關心與幫助的良好品德。

開展熱點討論。如針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進行討論和評價,學生形成了健康的愛情價值觀念。針對劉海洋用硫酸潑傷了兩只熊這一事件,展開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善與惡的激烈爭辯。就馬加爵事件開展主題班會,多方面討論這一行為背后的教育的缺失,從而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事件的本質,達到糾偏補正的目的。

(三)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從實踐開始

孔子說過:“聽其言,觀其行。”可見,看一個人的品行如何,

不在于他如何說,在于他如何做。因此,德育工作更多的在于實踐,以實踐深化德育體驗,從而轉化成自身的素質,使自身成為一位品德高尚的人。我校主要從以下方面重點培養學生的德育實踐行為:

實踐豐富知識。學校成立星級小區建設領導小組、家長委員會、社區共建委員會、軍民共建委員會,建立社區聯誼、校軍聯誼,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立體德育網絡。學校積極走開放辦學之路,讓學生廣泛參與“創新素質實踐行”等系列活動,組建了五個頗具特色的校外教育基地。即:紀念館國防教育基地、大姚山新五師舊址革命傳統教育工地、省教院“國際生命中心”科技創新實踐基地、謙森島莊園勞技教育基地、武漢市科技館科普教育基地。校內也建起了三個基地,即中央教科所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基地、智能型垃圾焚燒爐環保教育基地、校本課《根雕與盆景藝術》教學實驗基地。我校教師還多次帶領學生參觀考察盤龍城,走訪調查大余灣,瀏覽研究木蘭山等,讓學生在廣闊的社會大課堂開闊視野,豐富學識,完美品行。實踐提高技能。學校利用假期,組織學生開展“搞一次社會

調查、辦一份手抄報、盡一回孝心、獻一片愛心、搞一次勞動、寫一篇體會”的“六個一”社會實踐活動。學校統一發放社會調查表,學生根據興趣自主選題進行調查,最后填寫調查表。通過實踐活動,學生們了解了社會,提高了實踐能力。

實踐優化品質。學校開展了廣泛的人文教育實踐活動,以參觀學習、輔導報告、演出競賽等多種形式,來培養學生服務社會和他人的優秀人文品質,使學生道德品質得到全面優化。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社會發展培養合格人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校將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重點,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規律,以人為本,促進未成年人的全面發展,努力培養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