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專生德育教育的思考

時間:2022-12-10 04:21:47

導語:關于中專生德育教育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中專生德育教育的思考

一、當前中專學校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工作者對德育地位及德育目標的認識不夠全面

就業的競爭使得學校將學生技能的高低放在重要位置,重技輕德,認為“一技成,天下行”。德育就成了少數人的事。中專學校德育是為了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價值觀、職業觀,達到學生“知情意行”的統一。但在現實的德育教育中,不太關注學生“知情意行”品德結構的聯系和平衡。對道德知識的傳授和道德行為的養成要求較多,對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養較少。

(二)德育內容脫離現實生活和學生思想實際

由于教材是一個相對穩定的體系,有些德育內容難免滯后于經濟的發展,不能準確地體現時代特征。加之,德育教師在進行德育教學時,不能很好地聯系現實生活和學生實際。有些學生認為“教師講的都正確、很崇高,但在實際生活中我用不上”。導致學生一方面懂得很多的道德知識和規范,另一方面表現出不道德行為,“知行”背離。

(三)德育教育單向灌輸,忽視學生的主體性

德育教育通常采用說教、榜樣、訓誡獎懲、禁止、防堵、管卡壓等。這些方法實際就是“灌輸教育”,其核心是強制和服從,而不是創造和自主。禁錮了學生思想,把學生當成一種接受先進道德的“容器”。在工作中教育者常常居高臨下,致使學生主體缺失。方法上的機械化和簡單化,造成學生對所授道德規范的排斥和抗拒。

二、加強和改善中專學校德育教育的幾點思考

(一)全面認識德育地位及德育目標,提高德育實效性成才先成人

德才兼備的學生歷來受用人單位的青睞。因此,中專學校的德育教育不能只是為了技能的一種“陪襯”或上級的“應景之作”,不能只是德育教師和學生科的事?!爸橐庑小笔堑掠哪繕?,共同構成學生的品德心理結構。單一地灌輸“知”,學生可能有較高的道德認知能力,但“道德知”的邏輯在先卻并不必然地導向“道德行”。因此,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意志培養,履行道德義務時要有克服困難、排除障礙的精神力量。

(二)貼近現實生活,貼近學生,調整和更新德育內容

1、貼近現實生活,必須隨著經濟基礎的變化發展而不斷更新德育內容。處理好傳統道德和現代道德的關系,對傳統道德既要繼承借鑒,又要超越,并賦予傳統道德以時代特征。以人為本,以生為本,樹立新的德育觀,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與互惠互利原則、雙贏共生同存;無私奉獻與權利和義務的相對平衡同存等。2、貼近學生,把握職業特點,調整教學內容中專生經過幾年的學習生活后,將進入社會,成為一個職業人。因此,德育內容一定要符合學生、社會、職業的需要。作為德育的主渠道——課堂教學可在遵照德育課程的設置下,根據學生年齡、知識層次等條件增減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內容;根據不同的班風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做到因“班”施教。同時,在《職業道德與職業指導》和《法律常識》以及“人生觀”部份的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創業意識、風險意識、競爭意識、團隊意識、艱苦意識、法治意識等。

(三)改進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實效性

1、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是作為獨立個體,他們有自己的生命力。教師主體在于指點和引導學生對各種道德價值觀念進行分析和比較,讓學生自主地選擇或拒斥一定的道德價值,發展道德自主行為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把學生看成是有思想、有主見、有知識和能力的人,與學生建立一種雙向互動、民主平等、親密友愛的師生關系。這樣,學生在德育中的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大大提高,當學生獨立面對各種實際道德問題時,能作出正確的道德分析、道德判斷和道德選擇。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以人際交往、情感溝通、言傳身教等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2、加強道德實踐,豐富教育形式,克服灌輸為主的弊端在學生與外在社會相互作用的活動中,學生主體一方面踐履社會、集體或教師提出的道德規范與要求;另一方面自身會產生遵守道德規范、評價和調節人際關系及個人行為的需要。由此外部的教育影響轉化為學生的內在品德,形成學生相應的品行,提高學生一定的道德能力。學生在道德實踐過程中便完成“知—信—行”的兩次轉變。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多開展情境課、活動課。教育者多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通過活動使學生獲得對道德知識和規范的體驗和理解,達到內化,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3、結合心理素質教育,提高德育的針對性針對學生整個群體,應注重學生的共性。而學生是有個性差異的,不同的個性要求不同的手段方法。教育者要揚每一個學生之長,避每一個學生之短,就有必要把德育教育與心理素質教育有機結合起來,采取心理咨詢方法,通過疏泄、暗示、角色變換等,解決學生個體由心理問題而帶來的道德問題,促進個體自我認識、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

本文作者:房冬梅工作單位:吉林女子學校德育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