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德育實效性分析

時間:2022-10-13 11:16:19

導語:中職德育實效性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德育實效性分析

摘要:德育在我國學校教育中處于首要地位,中職教育發展轉向注重內涵建設,中職德育實效性問題日益重要,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中職德育教學具有自身的特點,德育評價模式決定教學方式改革。目前中職德育教學存在重視不足,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需要促進教學內容方式的改革,提高德育實效性。考察中職學校德育實效性現狀,分析中職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研究改進德育方法,提升德育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中職德育;實效性;研究分析

德育實效性是德育取得的實際效果,是教育者通過教育對受教育者進行德育產生的效果,包括德育投入與收效的比例。德育課實效性是德育教育者關注的重點。中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部分,中職教育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方法注重實踐性,目前中職德育體系沿襲過去的管理方法,實效性不強,隨著高校擴招規模加大,中職學校生源質量逐年下降,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性較差,德育工作重視度較低,缺乏效果評估。隨著現代化建設加快,我國教育改革面臨新形勢,十八大以來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公民思想道德素質建設提升新的高度,中職院校學生德育尤為重要,要求德育工作發揮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導向作用。本文對中職德育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剖析德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提高中職德育實效性的策略。

一、中職德育實效性概述

德育基本含義是道德教育,隨著社會的發展蘊含的內容不斷拓展,德育包含的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擴大,將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其中。中職德育是中職院校開展的德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三觀,培養愛國主義開展的系列教學活動。德育實效性的研究大致包括德育教學成功率,引起學生素質變化對社會產生的影響,界定德育實效性應明確實效性范圍,把握實效性的衡量尺度,德育實效性是教學效果與期望效果的符合度,按照德育目標達成要求與實際完成情況衡量其效果。中職德育大綱指出學校德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與心理健康教育,中職德育具有一定特殊性,主要體現在德育對象特殊性,目標特殊性與內容特殊性。中職德育實效性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產生效果與教育目標最大化程度[1]。中職德育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的工作,提升中職德育的實效性是中職學生生源成分復雜的要求,是學校教育目標實現的基礎。國家頒布的教育文件反復強調學校德育工作,《中央關于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通知》指出將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中央關于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強調,必須將德育放在素質教育首要位置。中職學校以培養高素質勞動者為目標,全國中職德育工作會議對中職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深入開展時代精神教育,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國家中長期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指出,要堅持德育為先。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中職教育進入改善辦學條件的發展道路,隨著時展逐漸成為面向社會的教育,中職教育對象復雜化,大多數學生畢業后直接進入社會,其思想狀況關系到產業工人素質,中職學校必須審視學校教育質量,大力加強德育,提高德育實效性。

二、中職德育實效性調查分析

為了解中職德育現狀,隨機抽樣選取中職學生300名進行調查,采用問卷自編,從中職生個人品德,學習德育作用,德育教學效果等維度進行調查,問卷回收后剔除無效問卷,有效回收率99%,利用百分率統計方法進行分析。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道德認知符合社會道德規范,少部分學生存在認知偏差。學生對德育課的實際作用認識不夠清晰,導致學習興趣不強,學生對德育課教學內容存在異議,希望能以有效的方式施教。根據調查中職德育現狀分析,發現中職德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學生對德育課重視不足,學校教育方法單一,德育內容脫離實際。面對現代社會日益加劇的就業競爭,考證成為很多學生的主要學習目的,弱化了對德育理論學習,有的學生認為德育課不重要,平時認真聽講沒有作用,少數學生認為學習德育課浪費時間,不如多學習專業課,缺乏學習德育理論課的動力[2]。目前中職德育途徑選擇存在忽視學生體驗,網絡德育途徑發展落后等方面的問題,制約了德育實效性提高。找出德育實踐中存在問題的原因,才能針對性的提出改進措施,促進中職生全面發展。以人為本是教育的基本原則,但中職學校在進行德育教學中往往更注重德育整體要求,德育內容選擇缺乏有目的的因材施教。調查發現不同年級學生對德育有不同的認知,大部分中職學生肯定學校德育的途徑作用,中職生認為作用較小的德育課題教學是中職主要德育途徑。實習實訓等途徑在學校德育中較為薄弱。傳統德育途徑不被學生接受,原因是教育者采用灌輸方式教育,不能喚起學生的道德情感體驗,傳統德育方式發揮應有作用必須在教學方法等方面調整改革。中職學校實施德育時往往將空間局限于校內,中職的與主要途徑以課堂教學為主,強調內容相對性,使得課堂教學成為主要德育渠道。德育方式通常為班主任工作,心理咨詢等,及寬泛的校園文化等。校園內德育活動有一定效果,但德育選擇空間過于狹窄,企業德育途徑發展薄弱。中職學校德育傾向于將學生封閉在校內,與企業聯系不夠密切,降低了德育的實踐性。實訓是中職教學的重要環境,實習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對學生品德形成產生深遠的影響。中職學校為學校生存發展全球企業合作,但僅將工學結合模式為解決學生就業的方法,對如何實習期間幫助學生完成職業道德教育,職業指導缺乏長效機制。傳統觀念影響下,學校德育局限于學生受教育期間,德育內容以教科書為主,學校環境較為閉塞,與社會生活缺乏聯系,造成德育內容與社會環境不一致,學生學習德育知識無法很好的應用于實踐。教材內容與學生專業脫節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目前中職學校德育教學方法大多為簡單的說教,使學生被動學習,對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考慮不足,以灌輸式教學為主壓抑學生的主體精神,影響學生的個性發展。

三、提高中職德育實效性的策略

中職德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學生良好道德思想,形成健康人格與心理品質的有效手段,提升中職德育實效性是學校教育改革的現實需求,調查發現當前中職德育教學中存在許多問題,由于多種原因未達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必須針對當前德育教學中的問題,研究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完善教學內容,提升德育的實效性。增強中職德育實效性首先要促進德育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現實生活,德育理論課必須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結合學生的專業與思想特點,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學生思想的困惑,加強德育教育的針對性。教師從培養學生的能力出發,實踐教學中從學生思想普遍存在的問題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講起,提高學生學習德育課的積極性。德育理論課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基本理論概念的傳授,同時傳授學生正確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正確分析社會現象,鼓勵學生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現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發言,啟發學生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如對某話題讓學生上臺演講,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開展多種形式活動讓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環境,激發學生刻苦學習職業技能,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中職學校有19個專業類,每個學校具有特色專業,專業培養目標不同,要針對學生專業選擇德育教學途徑。種植的魚必修課包括職業生涯規劃,經濟政治與社會等課程,教育者要與受教育者興趣關聯,要根據設置專業課考慮德育課教學內容。如學前教育開設《幼師職業生涯規劃》等德育課程,電商專業開設《電商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等。根據教育部關于規范中職德育課程設置的通知,要求停止選用地方自編德育課程教材,規范使用教育部組織修訂的中職教育規劃德育課程教材。當前中職學校使用德育通用教材較少從專業角度考慮組織教材深度,要求教師從多方面了解講授德育課程相關專業內容,精選課程教學內容。提高德育實效性應改變傳統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采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針對社會的熱點問題為學生提供思考問題的空間,讓學生處于思維活躍的狀態。改變傳統教師講學生聽的局面,開展討論課讓學生充分表達意見,師生加強交流溝通,使學生形成對教師的信任,德育課教學中要重視發揮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作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直觀生動的圖像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德育課說服力,彌補傳統教學方式語言表述不清的缺陷,提高德育課教學質量與效率。造成中職學校德育實效性不足因素復雜,如師生因素,家庭因素等,對中職德育教學實效性提高產生影響。中職學校課堂教學效果由學生學習效果衡量,學生學習效果受到德育教學主導的小時決定。德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影響中職德育課堂教學實效性中教師在主導因素。教師因素的克服可以很大程度抵消其他因素的影響。從教師角度提高中職德育教學實效性,應提高德育課教師各方面綜合素質,起到教書育人的表率作用,以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與人格魅力包容學生的缺點,成為中職生的良師益友,帶領學生在德育課學習中感受來自學校社會等其他方面的不利因素影響。

四、結語

提高中職學校德育教學實效性,對促進中職生全面發展,為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現代化建設人才具有重要理論實踐意義。通過對目前中職學校德育教學實效性現狀研究,從德育課堂教學角度,著力于教師因素探尋造成中職德育教學實效性不強的原因,為提升中職德育實效性找出有效對策,有效發揮德育教學主渠道作用。關于中職德育實效性問題有很多內容有待深入研究,如影響中職德育實效性的因素包括家庭因素,社會因素等,針對其他影響因素應采取策略等,有關問題有待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何金.中職衛校德育課堂實效性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3(26):128.

[2]姚中進.中職德育課程教學實效性調查分析與改革建議[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3(01):18-20.

作者:閃姍 單位:許昌科技學校市場營銷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