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類高職德育共同體構建研究

時間:2022-06-09 09:33:37

導語:醫藥類高職德育共同體構建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藥類高職德育共同體構建研究

[摘要]新時代接班人一定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培養堅定的理念信念離不開德育工作。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校內、校外協同協作,家校、校企深度合作為發展主線,服務醫療發展、促進學生成人成才為培養目標,筆者以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為例,探索構建“三主體+兩路徑”與“三維度+兩依托”五年制醫藥高職德育共同體模式,實現多元主體間的協同育人。

[關鍵詞]德育共同體;協同育人;路徑

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沒有職業教育現代化就沒有教育現代化?!弊鳛槲迥曛漆t藥類職業院校,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校內、校外協同協作,家校、校企深度合作為發展主線,服務醫療發展、促進學生成人成才為培養目標,著力提高醫藥類技能人才培養質量,這也對五年制醫藥類高職院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五年制醫藥類高職德育共同體構建仍存在一些現實困境,如何脫離目前困境,本文通過實證研究,探索構建“三主體+兩路徑”與“三維度+兩依托”五年制醫藥類高職德育共同體模式,實現多元主體間的協同育人。

一、五年制醫藥類高職德育共同體構建的現存困境

(一)高層設計整體性規劃欠缺。德育工作是一項整體性、系統性、動態性的工作,五年制醫藥類高職德育共同體構建只有統籌規劃,進而協同合作、同心同向、凝心聚力,形成強大的德育工作合力,才能達到更好的育人效果。整體性系統性的德育工作局面,離不開高層設計,全面考慮德育各組織與各層次之間協同配合的規劃與設計工作方案,為德育工作的開展確定目標、指明方向、制定任務。雖然,五年制醫藥類高職德育院校非常重視德育工作,但學工部門、教務部門、文化基礎部等各部門不存在隸屬關系,各部門以本部門工作計劃開展德育工作,德育目標與任務考核也存在差異,德育資源和信息處理等方面無法完全共享,德育課程與活動的設計和安排上配合不夠,缺乏對德育的高層設計和整體性規劃。(二)協同推進的核心主力話語權有待提高。一方面,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學校應該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精心引導和培育學生。但由于網絡信息全面爆發、智能時代迅猛推進,文化多元勢不可擋,致使學生接觸德育內容的渠道和途徑多樣化,學生思維的選擇性和差異性也顯著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話語權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威脅。另一方面,德育共同體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家庭、學校各個部門、實習單位以及企業等,需要各個組織協同配合好才能達到更好的育人效果。例如做好德育工作也需要其他各門課程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但目前課程思政的改革實踐中,思政課教師幫助構建課程思政時的話語權缺乏制度保障、激勵措施等,自然話語權也較弱。(三)育人主體之間協同聯動的動力不足。五年制醫藥類高職德育共同體的育人主體不僅包括學校教師,還有家長和實習單位帶教老師等,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班主任與家長、班主任與實習帶教老師等,他們之間應該是互動的、互助的、互補的,形成協同育人合力,產生協同德育效果。然而,一方面目前的備課方式、考核評價方式、教師績效考核以及晉升職稱的辦法,使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之間存在協作動力不足;另一方面,專業課教師因缺乏專業學科理論背景,事務性工作冗忙,缺乏課程思政探索的熱情和積極性,致使教師之間的德育協作動力不足。班主任不僅要管理班級事務,還有繁重的教學任務,班主任德育自覺性受影響因素。醫藥專業的學生實習時間較長,帶教老師主要負責技能考核,也存在德育教學動力不足等問題。(四)育人主體育德自覺性有待提升。德育工作需要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完成此目標,離不開各育人主體的育德自覺性,自覺踐行于教學實踐。當今社會價值多元化,各育人主體的職業價值觀和職業發展追求也呈現多樣性。高職院校教師面對嚴峻的教學任務與科研壓力,家長也面對工作與生活壓力,帶教老師除了本職工作的重任之外,還要承擔帶教任務,這對各育人主體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育德自覺還待提高。

二、五年制醫藥類高等德育共同體構建的路徑選擇

構建五年制醫藥類高職德育共同體,應當緊密結合學生實際與專業特色,將德育嵌入職業教育發展全過程,形成一個相對全面的德育系統。在家校融合、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背景下,走出學校目前存在的德育共同體困境,探索家校企業三主體、線上線下雙路徑、依托課堂與活動,從管理、師資、思政課建設三個維度構建德育共同體,實現各育人主體間的溝通交流與利益融合,形成育人合力與內生驅動力,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一)堅持利益共生,努力形成共同的價值追求。產業升級轉型加速,人工智能時代悄然而至,職業院校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陣地,作為五年制醫藥類高職院校,培養學生以企事業單位的需求作為人才培養目標,把學生培養成“個體人”“職業人”“社會人”為一體的“健全人”,既要考慮學生作為“個體人”的內在需求,也要考慮學生作為“職業人”的崗位需求,還要考慮學生作為“社會人”的社會規范,使學生成為身心健康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能人才。企業雖然是逐利性的競爭主體,但市場利益與社會責任是不可分割的。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是具備良好職業道德、精湛的職業技能和良好的職業技能習慣?!堆葬t·序》指出:“才不近仙者不可為醫,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笨梢娽t德的重要性,積極的職業心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良好的職業技能習慣,是提升職業技能的前提和必備條件。由此可見,醫藥類用人單位也需要“健全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職校生的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身心健康的獨立人、積極樂觀的行動者、自食其力的勞動者等。由此可見,作為五年制醫藥類高職德育共同體各育人主體之間是價值相通、利益共生的,這是五年制醫藥類高職德育共同體構建的支撐點。構建五年制醫藥類高職德育共同體,首先要尋求各育人主體之間利益共生點,彌合各育人主體之間的獨立狀態,相互協調,形成共同的價值追求,對受教育者產生影響。五年制醫藥類高職德育共同體,一是明確五年制醫藥類高職德育共同體的主體,廣義上包括五年制醫藥類高職學校、家庭、企業等單位主體,具體包括學校行政管理人員、德育教師、專業課教師、文化課教師、班主任、實習帶教老師等其他成員;二是尋求各育人主體之間的利益平衡點和價值共同點,明確各方的努力方向和目標。把學生培養成“個體人”“職業人”“社會人”為一體的“健全人”。三是落實各育人主體的責任,為其指明奮斗方向,協同發揮最大效應。堅持黨委領導,校長負責,高層設計總體規劃,落實立德樹人;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發揮引導作用;成立“課程思政”研討小組,推動形成全校任課教師協同配合效應;與學工、系部、團委協同合作,構建協同協作德育共同體;發揮班主任、心理教師在德育工作中的骨干力量作用,構建互輔互成德育共同體;建立家校與校企之間的密切聯系,構建多向互動德育共同體。(二)強調質量共軛,不斷塑造相通的培養標準。信息化、智能化、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不斷沖擊和刷新著教育者的理念,網絡五年制醫藥類德育共同體的構建理念也應豐富創新。提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構建共生、共建、共享、有序的網絡空間,“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已成為時代特征和必然趨勢,網絡德育的理念也應不斷革新,更好地強化德育實效性,為實現五年制醫藥類高職德育共同體的育人主體之間交流互通、互鑒互聯、有序發展等發揮強大的作用。第一,在課堂內外,確立“線上+線下”形式,讓五年制醫藥類高職德育共同體的各育人主體參與學生德育工作,保證德育持續不間斷,提高學生的認同感。第二,完善學校泛雅平臺。思政課教師團隊,共同完善學校泛雅平臺課程資源建設,思政課從課前準備、課堂教學、課后討論、完成作業、測試、考試等都可以在泛雅平臺實現,充分發揮網絡教學的優勢。第三,創建了學校德育微信公眾號“維瑋道來”,配合思政課教學,實現德育的生活化、趣味化,實現信息實時高效傳播,學生獲取信息便捷等特點,進一步完善學校德育工作網絡教學功能。在學生學習理論與實踐的各個階段,借助“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緊緊把握育人質量,形成“線上+線下”共軛的德育效果,提升學生道德素養和專業技能,增強學生獲得感。(三)打造共融共通,持續提升德育合力與實效。通過筆者調研訪談發現,五年制醫藥類德育工作的開展,仍是“獨奏曲”,家庭沒有實質性的德育任務和作用,企業與實習單位也沒有正式納入德育工作體系。從德育共同體構建實踐來看,五年制醫藥類高職德育共同體各育人主體屬于不同單位、不同部門、不同職業,很大程度上存在合力不足和實效不強等問題,因此,從管理、師資、思政課程建設三個維度構建五年制醫藥類德育共同體,實現共融共通,持續提升德育合力與實效。第一,完善相關制度方案,為德育共同體的構建提供制度保證。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所有主體協同配合共融共通的工作格局。第二,建立一支可信、可敬、可靠,樂為、敢為、有為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完善思政課教學改革方案,通過培訓、比賽、公開課、集體備課、研討小組等形式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參與到“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好思政課教師在五年制醫藥類高職德育共同體中的主導作用。第三,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整體素質,提升育德自覺。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成立“課程思政”研討小組,充分挖掘隱藏課課程中的醫藥類德育思政元素,并通過培訓、公開課、集體備課等方式推廣普及,推動形成全校任課教師協同配合效應。同時,與學工、系部、團委協同合作,發揮班主任、心理教師、實習帶教老師等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構建協同協作德育共同體。(四)調動形式共旋,逐步形成同向同行德育新局面。在德育工作的實踐中,充分認識到課程與活動在德育工作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課程是文化、思想、智慧和規范的載體,堅持德育活動課程化與德育工作活動化,讓課程與活動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圍繞德育工作這中心軸盤繞構成的螺旋式雙鏈結構,實現顯性德育與隱性德育共旋,形成合力,增強德育的實效性。第一,修訂“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改革實施方案。制定《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八颊n程”與“課程思政”改革實施意見》與《關于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的實施方案》,為德育共同體工作指明方向。第二,德育活動課程化建設?;顒有缘掠n程填補了理論性德育課程的不足,課內課外實踐活動的組織與開展,更符合教育對象德育形成和發展規律。第三,各類活動增加德育元素。五年制醫藥類高職德育院校,學生活動形式豐富多樣,通過與學校各部門、與實習單位、與家長配合,將思政元素融入活動,增加活動的育德功能。(五)倡導情感共振,積極構建相融的精神共同體。共同體內部的情感歸屬、有效溝通、善治追求等是共同的精神追求,五年制醫藥類德育共同體應實現各育人主體情感共振,成為精神上的共同體,長久穩固地發揮德育價值。第一,形成共同的價值目標追求。共同的價值目標追求是共同體存在的前提條件,處于主導地位的核心成員負責主持工作,形成精神場域。各育人主體對價值目標的認同感越大,對共同體的忠誠度才越高,共同體的凝聚和輻射作用才越強。第二,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性。五年制醫藥類德育共同體中,學校是核心育人主體,要發揮引領和主導作用,學校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共同體的走向和發展。學校要發揮較強的組織、協調和動員作用,整合各育人主體的利益,達成共同的價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提升個人價值與共同體價值的契合度。第三,形成共通的活動交融氛圍。家庭、學校、企業是不同的場域,實現德育“跨界”融合發展,需要三個場域在文化交流、活動組織等實現融合和對接,把相通的活動融入德育過程,把企業文化、職業文化、優良家風等帶入職業課堂,尊重彼此差異,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進而不斷滿足共同體各育人主體的精神、情感需求,實現德育功能。

參考文獻:

[1]梁靜.“互聯網+”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共同體的構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0).

[2]張正光.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育人體系的有效路徑[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8(4).

[3]任少波,樓艷.論高校德育共同體的三重意蘊[J].高等教育研究,2018(8).

[4]趙宇俠.新時代背景下優化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7):94-95.

[5]石麗艷.關于構建高校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5):42.

作者:楊梁瑋 單位: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