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傳承與小學德育的結合
時間:2022-03-04 02:57:32
導語:傳統文化傳承與小學德育的結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3年3月,在中央黨校80周年校慶講話中指出:“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014年3月,在教育部印發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分學段有序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系統融入課程和教材體系”“全面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師資水平”等重要內容。小學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關鍵階段,小學德育工作需要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為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學生日后步入社會做好鋪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其與小學德育工作相結合,有利于小學生在傳統文化的滋養中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修養。學校應在保證一定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小學德育工作中,保證小學德育工作的有效實施。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小學德育的文化根基
文化即“以文化人”,即教育人、影響人和感染人,其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素質,塑造人的心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內容豐富,其所蘊含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等,不僅具有深刻的歷史性和傳承性,同時也具有鮮明的現實性和創新性。如自古以來“忠、孝、仁、義、廉、恥”就是做人的基本原則,也是孔夫子德育內容的精髓。即便是進入現代社會,我們也應該教孩子學會如何做人,如何對國家、對父母、對他人以及對自己。當前,在復雜的市場經濟環境影響下,不少小學生的思想、心理及行為品質等受到外來文化的和市場經濟負面效應的沖擊和影響,出現了一些不良表現,如拜金主義、盲目攀比、自私自利、享樂主義、誠信缺失、集體意識淡薄等。這些現象及問題對小學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學校盲目提出各種形式主義口號,開展了大量的德育活動,但收效卻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學校層面對德育工作目的理解不夠透徹,對德育工作內容把握不夠全面,德育開展途徑選擇也不夠科學等。從本質上來講,小學德育工作缺乏正確科學的文化引領。所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遵循小學生認知規律,對傳統文化經典及精髓等進行系列整合,將其融入到小學德育工作中非常必要。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小學德育相結合的重要意義
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德育工作的有機結合是加強和改進小學生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時代要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小學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標。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更注重對人思想的改造。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還不能全面理解“人生”、“價值”等概念的確切含義,但這并不意味著在小學階段開展科學人生觀等教育過早。因為在小學階段,孩子已經開始對幸福、責任、金錢、良心等概念有了初步認識,而這些認識恰恰是日后形成獨立人生觀的基礎。如果在小學階段忽略了這些教育和引導,日后形成科學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就會很難。因此,在小學階段引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影響,讓他們學會做事認真、尊敬師長、團結合作、誠實守信等,將有利于小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修養
當前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人們生活節奏日益加快,這些社會變遷迫使人們不斷進行知識的更新和價值觀念的轉變。學校作為育人的重要場所,當下機遇和挑戰并存。一方面,學校要將優秀傳統文化繼承發揚下去;另一方面,又難免會受到現實及外來文化的沖擊。就小學生行為表現實際情況來看,目前很多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常識知之甚少,更談不上有文化自覺的意識。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對小學生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不僅有利于提升小學生思想道德水平,規范其文明行為,而且有利于增強小學生的文化自覺意識,增強其文化自信。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德育有機結合的路徑選擇
(一)分學段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需要遵循學習者的認知發展規律,只有按照規律辦事才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學階段按照學生身體及心智發展的成熟程度,具體分為小學低年級和高年級。按照綱要的具體要求,小學低年級主要是啟蒙教育,重點培養學生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情。小學低年級學生要知道一些傳統的文化節日,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節日組織開展不同文化內容的班會或文體活動,如元宵節的猜燈謎、賽詩會;端午節的“端午情懷”手抄報、“濃濃中華情”文藝匯演;教師節的“老師,您辛苦啦”演講比賽、“唱給老師一首歌”演唱會等,通過各種表現形式來加強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認識和理解。此外,低年級學生還需要了解和使用一些基本的傳統禮儀,如見人問好、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等。教師可以通過故事講解、視頻播放以及家庭實踐活動等,讓孩子體會傳統禮儀的重要性,并能夠親身實踐,以養成良好行為習慣。與低年級相比,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生要以提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受力為重點,開展認知教育。例如,高年級小學生不僅要知道一些傳統節日,更要知道節日的文化內涵,包括節日的來歷、習俗、經典故事以及與國外節日的對比情況等。在經典詩文賞析方面,要能夠理解作品大意,體會作者的寫作情感及當時特定的歷史環境,述評其社會影響等。因為經典是民族文化的精粹,是民族精神的凝結,也是人類文明的積淀。此外,要培養高年級學生具有更強的識別能力,逐步提高其辨別真善美、假惡丑的能力,幫助其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志向。
(二)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相關課程體系
課堂教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德育相結合的主要路徑。中華傳統文化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已深深地融化在中華民族的思想意識里,積淀為一種文化基因,成為民族文化心理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充分發揮小學德育課堂的重要教育影響作用,豐富德育課程內容,創新德育方法及手段。此外,在其他學科課堂教學中,也可以滲透德育內容。如語文課中的詩詞欣賞、文章解析;歷史課中的人物介紹、事件背景;音樂課中的經典名曲欣賞;美術課中對美的認識;體育課中的團隊合作等,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要積極拓寬小學德育課程體系,豐富課程內容,增強校本特色,多角度多環節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內容。
(三)提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師資水平
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中堅力量,是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要素。要使學生學有所長,教師必須先教有所長。一位好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到應有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領悟做人的原則及道理。小學教師是小學生的一面鏡子,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尚未成熟的小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因此,作為小學教師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時刻樹立為人師表的意識,增強自身責任感、榮譽感和歷史使命感,文明有禮,謙虛待人,以身作則,努力爭做學生的好老師和好榜樣。學校也應該將提升教師的師德水平、文化修養等作為學校的重頭工作,樹立典型,強調示范,打造一支高素質、高修養的教師隊伍。
(四)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多元融合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德育相結合,需要做好批判性繼承與綜合性創新的融合、傳統文化知識傳授與現代人文精神弘揚的融合、優秀傳統文化理念與外來文化的融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中的有效運用,才能真正實現對小學生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不斷增強學生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熱情。對小學生施加德育影響,必須將其置身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實背景中,才能保證教育信息的有效性和針對性,進而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實現學校德育工作的終極目標。
作者:李 寧 劉曉輝 單位:長春師范大學教科院 吉林長春市第一外國語中學小學部
- 上一篇:會計信息化建設理論與實踐
- 下一篇:會計信息化對會計實務的具體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