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電視節目的文化內涵表現
時間:2022-03-31 05:38:00
導語:關于電視節目的文化內涵表現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Iphone手機,IPad平板電腦等流行產品,CNN推出IPHONE手機看CNN新聞,ABC、CBS電視網則推出了節目IPad版。年輕人在玩蘋果公司新潮產品的同時,也增加了對各家電視臺的好感。公共關系策略:美國的報紙一般都有電視節目版面,有些雜志還經??请娨暪澞繉n}文章。電視臺利用良好的媒體關系,把節目相關內容,整合成各報刊喜歡的角度或形式,向報紙雜志推薦,爭取更多刊登機會。在美國最大的全國性日報《今日美國》上,我們看到多篇第11季《與星共舞》節目的預熱性報道,首播當天,《今日美國》花半版篇幅刊登了十二對選手彩照和采訪。
地方臺性電視臺以報道地方新聞為主,他們把公共關系重點放在社區。推廣部門人員會走訪當地社區,了解社區需要,尋找社區公關的切入點。ABC電視網洛杉磯分臺向我們介紹說,洛杉磯有很多同一族裔聚集的社區,幾乎每個月都有某個社區辦節慶活動,臺里的主持人都會去幫忙主持。他們還設計出一種主持人叫早電話,社區觀眾訂后,自己喜歡的主持人每天通過電話錄音定時叫早,當然,主持人還忘不了提醒一句:請收看他們的早新聞。
五花八門的推廣方法其實只是表象,它的背后都有一套專業化、系統化的思路與規劃。電視推廣部門通常從定位節目的目標受眾開始,尋找觀眾與節目之間的關聯點,確認營銷推廣突破點,將平面、戶外、網絡、實體店等多媒介巧妙結合,廣告、促銷、事件、公共關系等多手段有效整合,以品牌內容清晰明確、品牌定位始終如一的方式進行傳播,達到最大的邊際傳播效應。在目前媒體競爭的品牌時代,許多廣電媒體已經意識到不管酒香不香,都要賣力吆喝。我們集團各頻道的營銷推廣,已從過去少有動靜的寡言少語型,發展到影響漸增的多多益善型,下一步則需要在大力提升整合傳播力的基礎上,過渡到高影響、高效益的整合傳播型。(作者單位:浙江衛視)
當《中國達人秀》、《非誠勿擾》等電視節目以娛樂的方式侵襲人們的眼球,收視率屢創新高,娛樂節目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熱門話題,有人認為:中國的電視媒體再次進入一個被娛樂主宰的時代,娛樂元素正以前所未有的密度滲透在電視的方方面面。也有人“杞憂”當前電視“文化”的內涵已被“娛樂”所取代了,物質主義的狂歡替代了精神的陶冶。眾說紛紜,莫衷一詞。對電視娛樂節目而言,文化內涵永遠是第一位的,無文則行之不遠。然而有了較豐厚的文化內涵,還得有與之匹配的表述樣式,方能相得益彰,受到觀眾歡迎。
筆者就這些年綜藝娛樂節目的變化與各頻道推出的娛樂節目,發現中國的電視娛樂節目,呈現出表述的多樣性與文化內涵的豐富性。本文試圖從四個關鍵詞對娛樂節目文化內涵的表述作一番粗淺的探討。關鍵詞:知識性增知益智的娛樂尼爾•波茲曼曾預言:“一切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并成為一種文化精神”①。這是社會安定物質日益豐富后出現的產物,當前中國,正處在這一階段,這是電視娛樂節目受到觀眾歡迎的緣由。俗話又謂:“百姓百性”,觀眾對娛樂節目的選擇與要求不會是千篇一律的,這就客觀上形成娛樂節目表述樣式的多樣性與文化內涵的豐富性。
增知益智的娛樂節目是兩者較好結合的一種,它將書本中生澀乏味的知識點電視化、娛樂化、通俗化,用大眾喜聞樂見的競猜形態進行傳播?!皩W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可見增知益智確實能使人快樂。阿多諾說:“偉大的文化人具有一種激情,要將他們時代最好的知識從社會的一端傳播、搬運到社會的另一端,使之流行不衰;他們殫精竭慮,要為知識去除一切粗糙的、粗野的、難解的、抽象的、專業的和孤傲的成分,要把它人性化,使它在學者的圈子之外,也見成效,成為甜美和光明的真正源泉②?!痹涳L靡一時的《開心辭典》就是這一類型娛樂節目的經典之作,該檔節目將主持人王小丫定位為親和、輕松、有學養的“女考官”,讓觀眾在智力PK的氛圍中潛移默化的浸淫在學習知識的電視課堂里。湖南衛視的《天天向上》設有“中華禮儀文化”環節,將中華禮儀文化的精髓大大的廣而告之;央視青歌賽的綜合知識問答環節,主持人和選手間有較大容量的知識互動,最大范圍地向觀眾普及音樂知識;《歡樂中國行》則糅合地域知識來豐富節目的文化內涵。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少兒頻道在知識性娛樂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央視少兒頻道推出的《智慧樹》、《大風車》、《智力快車》等節目均以知識元素貫穿始終。與《百家講壇》開創文化娛樂化傳播的理念相似,增知益智的娛樂節目,讓娛樂插上知識的翅膀傳播,使觀眾于愉悅中“潤物細無聲”地接受各種知識的熏陶,不失為娛樂節目健康發展的方向和其文化內涵的表述之一。
關鍵詞:時代性應時當令的娛樂時代性是電視娛樂節目吸引觀眾的要素之一。人是社會的人,他總是關注與其有關的社會中發生的人與事,這些人與事莫不打上時代印記,又應時當令,具有新聞的特征?!皧蕵饭澞啃侣劵?,讓娛樂注重應時當令的特點,讓娛樂內容緊密地與社會熱點、時事新聞、主流需求、國民精神相結合,使得節目具有鮮明的主題指向性”③。既是諸多電視節目的追求,也是電視娛樂節目的追求。
很多電視臺都意識到娛樂應時當令的重要,知道娛樂節目的經久不衰需要時刻把握時代脈搏,緊跟社會主流。
諸多媒體在這方面作了有益的嘗試和實踐。省一級媒體的浙江電視臺影視娛樂頻道曾在一年一度的“地球一小時日”推出倡導節能減排的直播公益晚會,喚起更多人的環保意識。在2010年西南五省旱情告急之際,推出《巨星來襲》明星賑災晚會;浙江衛視也是此類主題性娛樂的積極倡導者,2010年南方洪澇災害,《我愛記歌詞》請胡彥斌、蘇醒、李建等眾多明星現場獻愛心,向日葵愛心計劃的發起人、主持人朱丹為公益慈善掬淚。7月1日黨的生日又推出《慶祝建黨89周年暨〈時代先鋒〉開播特別節目》唱響經典紅歌營造歡慶氣氛。東方衛視近年來的娛樂節目則緊緊圍繞一個主題即世博會,前后推出《加油!東方天使》、《全家都來賽》、《歡聚世博華人大綜藝》等綜藝娛樂欄目,為家門口舉辦的這一舉世矚目的盛會吶喊鼓勁。世界杯期間,一些應時性強的娛樂欄目如《快樂大本營》等又適時的將綠茵場上的球星、奪冠熱門球隊以及世界杯舉辦地南非的風土人情融入節目,大大增強了娛樂的應時當令性。即便是飽受爭議的相親節目《非誠勿擾》,《我們約會吧》、《為愛向前沖》也是娛樂與時代風情集合的產物。清華大學教授尹鴻曾評價這類節目說,“沒有任何一個電視節目能完整體現社會現狀,相親節目能在中國大行其道是因為社會環境在不斷變化,人們敢于表達私生活和愛情觀,從而引發諸多社會話題?!笨梢娤嘤H節目之所以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也有它鮮明的時代痕跡在。關鍵詞:審美性賞心悅目的娛樂審美性指領會事物或藝術品的美所具有的性能。
這是調動觀眾情緒引導觀眾進入娛樂節目文化內涵的重要元素。高鑫說:“凡是能夠給觀眾帶來審美愉悅的電視節目就是電視藝術,娛樂節目作為電視藝術的一部分,具有電視藝術的獨特審美形態,是具有電視藝術形式美的藝術作品”④。盡管電視娛樂節目經歷過《超級女聲》這樣的原生態的娛樂,鮮活,但有些粗放。這是因為電視藝術終究是審美的產物,娛樂節目也要回歸到審美的道路上來,且它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娛樂節目運用攝影機這只眼睛,發揮綜合藝術優勢,打造出由舞臺、燈光、服飾、造型、音樂、主持人、參與嘉賓等共同營造的審美世界。面對稍縱即逝的社會審美環境,娛樂節目的生產者必須是敏銳的,要使觀眾眼里的娛樂節目始終洋溢著動態之美、力量之美、自由之美、健康之美和創造之美,始終走在時代的最前沿,傳遞著各種時尚的信息。當前各大衛視的娛樂節目不惜投重金用最現代的手法來美化舞臺,很多娛樂節目采用DLP、LED電子大屏,營造璀璨絢爛的舞臺背景。眾多帥哥靚妹身著華服裝點屏幕,還有各種各樣的文藝演出,營造的是全方位的視聽盛宴。浙江衛視的《越跳越美麗》向觀眾展示的是舞蹈的魅力,國內外頂尖的舞蹈團體頻頻出現,給人以美的享受;《我愛記歌詞》演繹的是唱歌的魅力,從全國各地選拔出來的超級領唱們個個身手不凡;湖南衛視的《節節高升》選當下最流行的歌曲撫慰觀眾耳膜;安徽衛視的《天聲王牌》、東南衛視的《星光大會》則通過明星這個引領時尚潮流群體的勁歌熱舞,滿足觀眾多層次的審美需求。
關鍵詞:人文性娛志娛神的娛樂在當今的社會文化領域,娛樂要更好地滿足大眾的需要并且為消費者提供更為廣闊的消費選擇空間,不能僅停留在“找樂、玩樂”層面,同時也是尋找生命的意義,實現生命的價值。娛樂節目若是喪失或混淆了“真理與正義、同情與寬恕、高雅與低俗”的價值判斷,那么這樣的娛樂便成為文明進步的絆腳石了。
故娛樂不光要使人快樂,還要使人趨于雅致與善良,規避鄙陋和邪惡。一句話,娛樂節目要具有人文性,要反映人民大眾在生活、思想、情感、愿望上美好的一面,展示各種積極健康的文化現象。在這一點上央視的娛樂節目做得非常好。央視的《星光大道》宗旨是為普通人提供實現夢想機會、為平民百姓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打造了諸多“草根英雄”和“民間偶像”。星光背后是“三貼近”的理念,是人文精神最重要的平等法則。東方衛視的《中國達人秀》出現民工街舞團、鴨脖子夫妻、殘疾人舞蹈情侶等,營造出一種觸及靈魂的對真、善、美的人生追求,從而使觀眾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提升。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則制作外來務工人員系列專場節目,在屏幕上留足空間展示新一代民工的精神風貌,充分體現了媒體對這一群體的人文關懷。錢鐘書著名的“鹽水論”說到“理智溶化在情感中,所謂的理在情中,鹽之于水,有味無痕,性存體匿?!?/p>
好的娛樂節目要有內涵、有品質、有良知、有情趣,娛志又娛神。我們看到《天天向上》用文化來提升娛樂的人文品位;浙江衛視的《愛唱才會贏》用公益理念提升節目的人文品格;河南衛視的《世說新語》則借助網絡新詞傳播新銳文化潮流,將眼光瞄準網絡文化這一涉及甚廣的素材資源,以此來提升娛樂的人文品格。俗話說“以文化人”,同樣有深厚人文關懷的娛樂節目也可以化人。央視青歌賽評委徐沛東曾這樣評說一位唱功并不特別出眾,卻時刻透著純樸、甚至羞澀之氣的選手:“演員不是在演唱,而是在創作,有時候怕一專業了,反而把最自然和純樸的狀態丟了。技術不應該暴露在外,而要為高尚的目的服務,才能打動人?!眾蕵饭澞恳嗍侨绱?。如果說只有燈光、舞美以及主持人的圓熟技巧而沒有人文內涵,這種娛樂大抵也就曇花一現了。
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全球化、多元化、游戲化的時代,面臨“雜語共生”、“眾聲喧嘩”的文化生態環境。尼采說:“如果我們要永遠幸福,那么除弘揚文化外別無他途⑤?!比绻f娛樂是一種狂歡,那么文化是一種力量,娛樂與文化聯姻,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娛樂方式傳播文化,在娛樂中不斷地去發現人類“游戲”本質的“真”,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娛樂中得到發展,營造社會的“善”,最終作為人類最高精神追求的“美”也將獲得實現。
傳播學里有一句名言說得好,沒有傳播的文化是死文化,沒有文化的傳播是死傳播。電視人需要以虔敬的態度,在優秀文化傳統中尋找、挖掘和探索,不僅要把住市場和觀眾需求的脈,更要引導一種積極健康的文化與社會氛圍,讓電視娛樂節目既成為抵達市場狂歡的通道,也成為感受文化風采的窗口。
- 上一篇: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意見
- 下一篇:地方村莊整治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