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英語電影漢譯片名
時間:2022-04-18 05:40:00
導語:談論英語電影漢譯片名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引言
英語作為當今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其“語言金字塔”塔尖地位毋庸質疑。然而,涉及翻譯這一以語際交流(本文限探討英漢兩種語言)為研究對象的領域,尤其是電影片名譯制這一特殊翻譯類型時,就必定要把英語從塔尖位置拉回到與對譯語言相平衡的位置。這是由英語電影漢譯片名的特殊性質造成的:它蘊含并體現著源語和目的語之間的相互制衡關系,即譯者在翻譯過程中不僅要適當保留影片源語片名的異域特色及信息,還要照顧目的語觀眾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以及接受心理,從而譯出最恰當的片名。然而一個好的電影譯名絕非一蹴即得,而是需經反復揣摩、精心推敲,甚至“一名之立,旬月踟躕”(嚴復語)??梢姡娪捌此坪喍?,實則頗費神思,寥寥數詞需凝聚整個作品的精髓,實在是短小精悍的典范。
二、英語電影漢譯片名的語言特征
(一)語音特征
1.字調平仄相間,聲調抑揚頓挫,具有鏗鏘動聽的音律美。漢語是有聲調的語言,聲調是漢語的一大特色。現代漢語將聲調劃分為兩大類,即平聲(陰平和陽平)和仄聲(上聲和去聲)。相對而言,平聲長而緩,仄聲短而促。平仄相間之處彰顯漢語語音獨特的音韻美和平衡美。翻譯英語片名時,譯者要秉承漢語音韻美和平衡美的美學觀念,通過字調的平仄相間,使聲調曲直婉轉,形成鮮明跳躍的語段節奏,在或急緩弛張、或升降抑揚的誦讀體驗中給觀眾以視覺和聽覺上的雙重享受,例如“阿甘正傳”(平平仄仄)、“末路狂花”(仄仄平平)、“革命之路”(平仄平仄)、“桂河大橋”(仄平仄平)等。
2.運用漢語語音獨特的音調和節奏,使某語段的末字用韻相同或相近,從而譯出具有押韻特色的漢譯片名,既瑯瑯上口,又優美動聽,如將“Outland”譯為“天外天”(押[ian]韻),“SingingintheRain”譯為“雨中曲”(押[u]韻)。
(二)詞匯特征
1.基于英語原片的主旨及特色,適當添加形容詞、副詞做定語和狀語,并適時提高動詞的使用率,從而大大提高譯名的表現力及感染力。英語中動詞常借助形態手段來造成“名詞化”,且多用虛化詞綴(如表示各類人的“-er”、“-or”、“-ess”、“-man”、“-woman”,表示一般名詞屬性的“-tion”等)構成大量名詞。這在表達行動、情感的過程和狀態時占據優勢,但也導致了表達的相對抽象化與單一化。而漢語中,由于動詞形態變化與虛化詞綴手段的缺乏使得動詞的使用十分活躍,動詞的修飾語(形容詞和副詞)也有了更多的出現幾率,這使得漢譯片名較之平淡無奇的英語片名有了更多的對等表達方式,且更加生動傳神。這種通過詞類轉換生成的佳譯頻出,例如,明星云集的美國電影《勇闖奪命島》(1996)中文片名中不僅用動詞“闖”來高揚動作大片旗幟,且加入極具視聽震撼力的“勇”和“奪命”,使電影在第一時間就吸引力十足,為取得票房成功立下汗馬功勞。而觀眾大概不會想到這樣一部集合生化危機、爆炸恐怖的大片僅被冠以一個平淡無奇的名詞結構“TheRock”之名。兩相對比,著實懸殊。又如,改編自西班牙小說的美國影片BloodandSand直譯為中文就是“血與沙”,意象單薄且毫無關聯,讓人如墜云霧,但轉譯為“碧血黃沙”則堪稱是片名翻譯的一大經典。在漢文化體系中,“碧血”源于《莊子外物》所記典故(“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現指正義事業所流之血,又代指忠貞堅強的人或烈士。“黃沙”則指主人公斗牛士迦拉羅一生馳騁搏命之地——彌漫著黃沙之氣的斗牛場。可見,顏色詞“碧”、“黃”的增加在某種程度上雖是對原名的叛逆,但卻巧妙地把原片蘊藏的那種豪情奔放卻又悲涼凄冷的氣息顯露無疑,可謂“得意忘形”。相似的例子還有:“Speed”譯作“生死時速”,“ArroganceandPassion”譯作“氣壯山河”,“Serendipity”譯作“緣分天注定”,“YouCan''''tTakeItwithYou”譯作“浮生若夢”等。
2.采用四字格形式。四字格即四字詞組,包含漢語的成語四字格和普通詞語四字格兩類。四字格的形式簡潔、語義精煉,布局勻稱且順口悅耳。“漢語成語有百分之九十七采用四字格”,可以說四字格大致涵蓋了漢語詞組所積淀的文化因素。此外,四字格還符合漢文化“以偶為佳”、“以四言為正”(《文心雕龍?章句》:“至于詩頌大體,以四言為正”)的審美要求。因此,在漢譯片名中,恰當地使用四字格可使譯名簡潔生動,更為中國觀眾所接受。英語電影的漢譯片名大量采用四字格形式,如“亂世佳人”、“日落大道”、“與狼共舞”、“雌雄大盜”等。
(三)語用特征
語言的運用絕非易事,不僅要考慮語法方面的組詞造句,還要學會根據不同的情況(包括各種非語言因素)選用恰當的語言形式,以期準確、得體地表達情感。這屬于修辭研究的內容。修辭是依據題旨情境,運用各種表現手段、方法,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一種活動。漢語簡潔明快、形象具體、“微言大義”的特色與修辭手法的運用是分不開的。
成語是漢語中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辟的定型短語,承載了豐富的文化信息。在英語電影的漢譯片名中運用成語可謂創新之舉。“美國電影之父”格里菲斯的代表作之一Intolerance(1916)有著不可忽略的拍攝背景。由于前一年(1915年)公映的《一個國家的誕生》(TheBirthofaNation)除去其開創性的電影技巧,其在內容上的反動性使這位天才導演被大批觀眾及影評家所詬病,從而令其不得不在此后的電影生涯中陷入自我辯護和救贖的窘境。
- 上一篇:漢語言文學專業發展思索
- 下一篇:森林旅游資源發展調查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