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新聞直播音效作用思索

時間:2022-06-03 02:47:00

導語:電視新聞直播音效作用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視新聞直播音效作用思索

我們大家都知道,電視節目是由畫面和聲音兩大基本元素構成的一種視聽綜合藝術。聲音作為視聽藝術的重要表現手段,具有其獨特的美學價值。在聲音的藝術創作中,各種聲音構成元素———語言、音樂、音響效果之間的組接,以及如何選擇錄制聲音的工藝等等,都是錄音師在聲音構思、創作中要解決的問題。朱羽君教授在談到電視聲畫關系時曾說:“電視畫面不同于電影畫面,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它一開始就同時包括著生活中的形象、在時空中的運動和時空中的聲響,不能同時記錄形象和環境的聲音,不是真正的電視畫面?!庇捎陔娨暡粌H能使觀眾觀其形,還能同時聞其聲,更易激發觀眾的認同和參與意識。因此,音效無論在發揮電視新聞優勢,還是在展示新聞報道的個性魅力上都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電視新聞直播中的音效,包括記者在現場的解說、新聞人物的談話、錄制畫面時同時錄下的現場的各種聲音以及音樂等聲音元素。如何把這些元素與畫面融會在一起,做到聲畫結合和聲畫同步是錄音師在電視新聞直播中要解決的問題。

一、主持人的聲音處理

(一)話筒的處理

主持人的聲音在電視新聞直播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電視新聞直播中,攝像機高度與播音員的視平線相等,這是電視屏幕視覺造型中的一個非常適用的角度。它適應于電視作為家庭藝術的特性,屏幕上的主持人常常以這一角度親切地和觀眾交談。在這種環境下,對主持人的聲音要求比較高,需要給觀眾一個清晰、明亮、健康、和藹的聲音。因此在傳聲器的選用上,一般使用靈敏度較高的傳聲器。同時,在聲音空間上建立一個與家庭相同的聲場。東方衛視演播室是一個開放式的演播室。主持人在演播區根據新聞內容進行走動播出,電視畫面是采用不同景別的多機位現場切換,這種情況下現場無法使用固定式有線電容傳聲器,只能使用移動性較強的無線傳聲器。大家都知道有線電容傳聲器無論技術指標還是安全性都優于無線傳聲器.因此,我們根據主持人播出形態選擇使用不同的傳聲器,確保把主持人的最佳聲音傳輸給觀眾,保證播出質量。例如,在溫州動車追尾事故發生的第二天,東方夜新聞的播出形式做了改動,主持人從走動播出的形式變為坐在演播室與嘉賓進行訪談。當我得到這一訊息時,離開播還有5分鐘。雖然時間很緊,我還是馬上為主持人調換了話筒,讓主持人使用與嘉賓同樣的有線電容傳聲器,使主持人與嘉賓的聲音保持一致,確保了播出的聲音質量。

(二)主持人的語調處理

語言具有的聲音色彩叫語調,語調好像是語言的旋律和曲譜。語調包括聲音技巧的各種變化:高、低、輕、重、遲、急、頓、挫等。語調豐富多彩、生動活潑,語言就富有音樂性和節奏感。語言的各種表情都體現在語調中。語調是明晰的思想、鮮明的態度、強烈的愿望所激起的感情和視像產生的。因此,主持人用自己想象力把畫面提供的生活情景在自己的頭腦和心靈中展現出來,使它成為有形有色的生活畫面,才能把臺詞變成自己由衷要說的話,仿佛是從自己的思想中產生的一樣。在“5•12”汶川大地震直播中,主持人駱新在念那首著名的《孩子快抓住媽媽的手》時,情緒激動,含著眼淚念著:孩子快抓緊媽媽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媽媽怕你碰了頭快抓緊媽媽的手讓媽媽陪你走……駱新用哽咽的聲音念完了全詩,雖然駱新的聲音不是最標準的,也不能用朗誦的標尺來衡量,但這時的駱新是用心在念,用生命在念,他完全進入了汶川大地震的現場,與災區人民心相連。所以這時駱新的聲音是最美的,最具震撼力的。他的聲音感動了我們,也感動了無數的觀眾。觀眾發來了短信,表達了對主持人的敬意,同時也表達了捐物捐錢共同抗震救災的信念。

二、自然音響在直播中的運用與處理

音響是電視聲音中除語言、音樂之外的其他聲音的統稱。在電視新聞直播中,音響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自然音響是指大自然或周圍環境所發出的聲響,它主要表現自然環境、時代背景、生活氣氛。自然音響可以表現人們活動的環境、渲染場面氣氛、推動畫面情節的發展。恰如其分的自然音響能制造出一個典型的聲音環境,在聲音的流動中使觀眾體驗到畫面所提供的內容。在新聞直播中,加入自然音響不但不會破壞畫面的真實性,反而會增強它的表現力。例如,我們在直播臺風來襲時,我們的場外記者站在風雨中進行直播,這時風聲雨聲淹沒了記者的聲音,記者的現場報道聲時斷時續,但是電視觀眾仍然明白了記者的現場報道的內容,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感受到現場的沖擊力,感受到記者工作的艱辛,達到了直播的效果。如果我們為了追求記者的現場報道聲的完美性,讓場外記者在淋不到風雨的地方進行直播,那么現場直播的感染力就會大打折扣,現場的效果將蕩然無存。電視新聞直播時,現場的音響的氣氛十分重要。在許多情況下,由于傳聲器的工作原理無法達到畫面拍攝的需要,也就是說,傳聲器的位置由于自然環境的限制不能如實地記錄,我們也可以用聲畫分離的方法去描述現場真實性的畫面。例如:2000年8月,中央電視臺直播世界著名的錢塘江大潮。為了讓全世界都能看到這一天下奇觀,中央電視臺在直播現場一共設有36臺攝像機,沿江邊62公里排開,其中有些攝像機配備了50倍的長焦鏡頭,可以拍到5公里外的“一線潮”。為了解決聲音的拾取問題,錄音師在直播前在錢塘江不同地點預先錄取了各種不同的潮水聲,并對這些具有很強震撼力的潮水聲進行了選材加工,并按照潮水力度變化分為“潮水由遠而來”、“潮水經過”、“潮水遠去”、“潮水回頭”、“潮水撞擊堤岸”等各種潮水素材。在直播現場根據畫面變化與現場聲音混合,達到了真實表現錢塘江大潮的目的。

三、電視新聞直播中音樂的作用

音樂是一門古老的藝術。音樂能夠精確表達人們內心的感受與情緒,音樂不需要翻譯,音樂是人類的共同語言。人世間有很多事情,用語言是難以表達的,而音樂卻能夠精確地表達這種情緒。音樂的表現力是非凡的,表現的范圍和深度都是無與倫比的。電視新聞直播中音樂出現次數最多的是欄目片頭音樂。東方新聞的片頭音樂的旋律已經為廣大觀眾所熟悉,聽到那熟悉的旋律,就知道東方新聞開始直播了,東方新聞的片頭音樂已經形成無形資產了。音樂在電視新聞直播中還起到渲染氣氛的作用。它也使節目系統連貫有序,成為最好的間隔方法。音樂的美感能夠渲染環境,使電視節目具有極強的藝術表現力。它與其他聲音元素組合在一起,能夠創造一種神奇的意境,喚起觀眾更多的聯想,具有更強的藝術沖擊力?!?•12”汶川大地震直播時間跨度長,每天連續播出16個小時。在這次大直播中,有一個版塊是配樂詩朗誦。我們的編輯從網上尋找點擊率比較高的、有一定內涵的詩篇,加上主持人的朗誦,配以音樂與畫面,形成了巨大的視聽沖擊力,受到了觀眾的熱捧。配樂詩朗誦在汶川大地震直播中還起到連續直播氣氛的作用。主持人換了,直播的情緒沒有斷,觀眾的情緒沒有斷。

四、數字高清電視的展望

數字高清電視是今后電視發展的一個方向。數字高清電視所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完美的視聽享受,更重要的是帶來雙向互動和多類型的服務。技術的進步促進了傳播媒介的進步,在現在的的電視節目中,音響得到了日益充分的表現。數字高清電視技術運用,為電視聲音的創作提供了一個美好的前景。當然,我國的電視立體聲還剛剛起步,必須在實踐中逐步探索。錄制一部好的立體聲作品,需要錄音師不僅熟練掌握立體聲技術,而且對電視節目有一定的理解與追求,從而利用技術手段,盡力去完成電視新聞直播內容的要求,為觀眾提供高保真的聽覺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