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電視藝術的審美文化建構

時間:2022-04-14 03:11:00

導語:解析電視藝術的審美文化建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解析電視藝術的審美文化建構

摘要:當前,電視已經成為最為普及的媒體形式之一,伴隨而來的則是蓬勃發展的電視藝術審美文化。本文從電視藝術類型的多元化、電視藝術審美的重構以及電視藝術審美行為三個方面,闡述了新時期電視藝術的審美文化的構建方向。

關鍵詞:新時期;電視藝術;審美文化;文化構建

一、引言

邁入新時期,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演變,人們對電視藝術的審美文化也在隨之發生變化。當前的電視藝術作品主要給人以審美感知上的視聽享受,無論是以敘事為主還是抒情為主的電視節目,與以往相比都更為注重文化內涵的表達與民族精神的傳達,更注重觀眾的觀賞喜好與體驗感。新時期電視藝術的審美文化應該是多元化的、積極的、健康的、開放的,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審美觀,特別是在互聯網技術發展的當下,要使信息的傳遞更具實時性。這就要求新時期的電視藝術節目,必須更加重視節目內容上的積極健康,最大程度地發揮電視藝術節目的引導作用,保障電視藝術審美文化的健康性。

二、電視藝術類型的多元化

首先,電視藝術類型的多元化指的是包括電視綜藝節目、文學節目、紀實節目、電視劇、藝術品等節目的百花齊放,不能一家獨大或單獨發展某一種受歡迎的電視藝術類型,必須做到多管齊下的協同發展,豐富電視藝術類型。其次,電視藝術類型的多元化,還包括電視藝術元素的多元化運用和組合,如電視的節目內容、畫面造型、文化符號、有聲語言、文化內涵等,這些元素的合理組合和運用都能帶給人們不同的視聽盛宴。另外,電視藝術類型的多元化要符合新時代電視藝術的審美文化特征,推行“上層收緊、下層逐步放開”的模式,秉承開放、積極、健康的原則,深入挖掘人們的喜好,創作高品質、高質量的電視藝術作品。最后,注重在電視藝術節目中融入能夠充分展示中華民族文化魅力的元素,并在此基礎上創建既符合當下觀眾胃口,又能體現民族精神文化和國家精神文化的電視節目。如《國家寶藏》《中國詩詞大會》等引發全民熱議的文化節目,這些均是構建新時期電視藝術審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電視藝術審美的重構

電視藝術審美重構就是打破傳統的電視藝術創作模式和創作理念,用更為符合新時期潮流特點與審美特點的創作模式和創作理念,幫助人們完成對審美現實和審美活動的再認識,進而重構電視藝術審美美學。當前,社會環境的快速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使電視機設備正逐步遠離人們的日常生活。基于互聯網而誕生的便捷媒介依托智能終端設備的普及,逐漸成為電視藝術作品播放的主要陣地,人們可以在新媒體平臺上快速地獲取知識、了解最新訊息、并進行娛樂消遣。而多媒體平臺的便捷讓人們不再鐘情于某一檔電視欄目或某一種電視類型,部分平臺為留住觀眾,盲目跟風,加劇電視藝術節目的庸俗化和類型化,進而導致優秀的電視藝術作品越來越少,不利于電視藝術審美的重構。因此,各大媒體平臺與電視節目制作部門應重視電視藝術節目內容的創新,加大對原創電視節目的扶持力度,同時加強電視藝術和電視技術的緊密結合,利用先進的電視制作技術,如3D技術、虛擬技術等,對電視藝術節目的藝術表現形式和藝術呈現手法進行審美創新,革新人們的藝術審美觀念,進而完成電視藝術審美的重構。

四、新時期下的電視藝術審美行為

新時期下的電視藝術審美行為,是電視藝術的審美文化構建的重要環節。通常情況下,電視藝術審美行為包括審美生產、審美消費、審美批評三個方面。其中,審美生產是新時期電視藝術審美文化構建的開端,而提高電視藝術作品美感和審美傳達則是審美生產的關鍵。無論科學技術如何進步,電視藝術節目制作技術如何先進,人始終是電視藝術節目的核心生產力,只有加強電視藝術節目制作者的審美創造能力、審美修養以及美學品位,才能有效地提高電視藝術作品的美感與審美傳達,完成審美生產。審美消費是人們對電視藝術作品的欣賞過程以及完成欣賞所花費的金錢物力,過去由于版權意識的缺乏,人們不重視對電視藝術作品的保護,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發生。在新時期背景下,隨著人們版權意識的加深,藝術作品不僅可以得到很好的版權保護,還能因為優質的內容獲得可觀的收益,激勵電視藝術創作人去創作出更好的作品,促進電視藝術作品類型的多元化發展。最后,人們對電視藝術作品的討論和評鑒,以及日常生活中與電視藝術作品言語交談,都是對電視藝術作品的審美批評,人們會運用自己的所看、所感和所學,依據自己的喜好和自我的藝術審美認知,來完成對電視藝術作品的觀看選擇和審美批評。因此,電視藝術節目的創作要以人為本,幫助人們完成審美品位的提高和審美再教育的加強,進而完成新時期電視藝術審美文化的構建。

五、結語

總之,電視節目制作方應端正創作態度,在電視藝術節目中融入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提高電視藝術節目的欣賞價值和社會價值,并不斷革新電視藝術節目創作模式和創作思路,以此來推動中國電視藝術審美文化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倩,屈雅紅.話語與身份:女性主角歷史劇的性別文化建構[J].現代視聽,2016(11).

[2]劉永昶.當下電視劇的文化建構與傳播[J].中國電視,2013(06).

作者:趙烜依 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