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主持人踐行“走轉改”
時間:2022-01-29 08:49:57
導語:廣播電視主持人踐行“走轉改”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如何在“三嚴三實”中帶好頭,當表率,結合新聞工作的特點,筆者認為就是要牢記黨的新聞宗旨,樹立民本思想理念,堅持“走轉改”,力求“三貼近”,慣用老百姓的視角善講老百姓的語言,敘說老百姓關心的事情,才能增強新聞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使新聞宣傳與時俱進永葆活力。
【關鍵詞】三嚴三實;走轉改;三貼近
現在有些人有這樣的體會,媒體越來越多,電視、報紙、網絡、雜志,刊載的新聞不少,信息量也挺大,但是新聞精品少,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也就更少了。主持人很多,長得漂亮的不在少數,各種搞怪的也不少,但同樣留下印象的又有多少,就更無從談起觀眾需求型的主持人。造成這樣的原因無非是新聞從業人員沉不下去,一些跑會議的記者到會場三下五除二拍一點畫面,拿點會議資料就回來剪切新聞了;有些跑農村的記者下到農村,讓基層找幾個百姓按照自己設計的思路采訪兩段,一條走基層的稿子就新鮮出爐了。主持人拿到稿子,人云亦云地說完一期節目就結束了,渾渾噩噩不知所云的也不在少數,看上去一驚一乍眉頭緊鎖地批判,其實也未必不是剽竊了別人的觀點,搜羅了網上的意見來的。正是因為這樣,新聞應景的多,深挖的少,網絡東拼西湊的多,有思想有觀點的少。很少有人能像當年穆青采訪焦裕祿先進事跡那樣,先后行程5000多里,采訪到了焦裕祿生前去過的120個村莊,正是因為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的素材和細節,才讓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的焦裕祿出現在讀者面前,從而感動了億萬中國人,這篇新聞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至今仍是不少新聞人學習的范文。那么如何在“三嚴三實”中帶好頭,當表率,結合新聞工作的特點,筆者認為就是要牢記黨的新聞宗旨,樹立民本思想理念,堅持“走轉改”,力求“三貼近”,慣用老百姓的視角善講老百姓的語言,敘說老百姓關心的事情,才能增強新聞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使新聞宣傳與時俱進永葆活力。
一、要在政策學習上用真力
記得美國新聞界的前輩普利策說過這樣一句話“:倘若一個國家是一條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聞記者就是船頭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觀察一切,審視海上的不測風云和淺灘暗礁,及時發出警告?!彼倪@句話形象地指出了新聞工作者的使命與責任之所在,那就是新聞工作者不僅要做好時代的記錄者,還要做好時代的瞭望者、參與者和建設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著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在經濟社會發展突飛猛進的今天,作為新聞工作者要及時學習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學習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學習系列講話精神,不斷提升思想政治理論水平,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比如說某一政策出臺能解決老百姓生活中的哪些難題,將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再比如說,主席近日對中國體育產業、特別是足球建設有哪些意見,這些意見又將給中國體育帶來哪些變化,中國足球將以怎樣的方式崛起……這就是新聞報道當中的新聞切入點,工作者的新聞立場,有時當記者對政策理解不夠全面深入時就很難保證新聞角度的正確性、立場的堅定性,甚至還可能造成新聞宣傳的負面影響,所以了解政策吃透政策才能保證正確的立場,只有站在這個立場上才能與黨和人民的立場保持一致。
二、在“走轉改”中要用“真心”
“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的著眼點是面向基層,解決“向下”和“貼近”的問題,這不僅與群眾路線的內容和要求是相一致的,還是我們黨整頓文風和踐行群眾路線的精神傳承。“走轉改”傳承了黨的作風建設,是對新聞工作優良作風的繼承和弘揚,是對“三貼近”的深化,也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創新實踐。作為一名主持人,更應該踐行“走轉改“活動,用真心對待每一篇報道,而不是應付敷衍去做報道。比如作為遼寧廣播電視臺體育頻道的主持人,非常幸運參與到省運會的直播報道中,具體負責省運會的開幕式現場解說。誠然,省運會在很多觀眾看來與全國運動會、亞運會、奧運會這種比賽從規模到參與人數無法比擬,影響更要差很多,那是不是由于這種賽事重要性弱就不用認真對待了呢?出于新聞工作者的真心,沒有哪條新聞是重要的,哪條新聞是不重要的,由于事件的重要性關系就要在認真態度上分出三六九等,這樣是永遠做不好優秀的新聞工作者。為做好這次開幕式的報道解說工作,筆者全程參與了開幕式的彩排,為了充分表達和展現這次全運會非常精彩和給力,筆者用心修改和完成了解說稿,真實地表現了開幕式盛況:“省運會從無到有,這是至今為止我看到的規模最宏大的開幕式,精彩到讓我們解說員一直都是張著嘴巴在看?!碑斎会槍﹂_幕式的報道解說,遼寧廣播電視臺體育頻道傾其全力,組成龐大的報道團隊,認真做好了開幕式的準備以及對以往歷屆省運會中細節和經典的收集和整理,從組織上保證了開幕式解說的成功。所以說,用真心做主持和報道,是新聞從業人員必須具備的素質。
三、在新聞報道中要真實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也是新聞工作的起碼要求。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并不是所有新聞工作者都能堅守真實的底線,有的偷懶直接抄材料、打電話、東拼西湊,敷衍成文,缺乏核實新聞真實性的踏實作風。現在還有記者粘貼網上的稿子,不但真實性有待商榷,連記者自身的觀點立場都是抄襲的,以至于做出了大量類似的垃圾新聞,打開電視同時段新聞節目都類似,就像《甄嬛傳》對觀眾的轟炸一樣,調哪個臺都不會錯過類似的新聞垃圾段落。作為一名省級電視臺的從業人員,特別是主持人,代表著一個窗口,真實是第一要務,是頭等大事。焦裕祿常掛在嘴邊的兩句話: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我要親自把蘭考縣一千零九十四平方公里土地的情況摸透,掂一掂蘭考的三害到底有多大分量。焦裕祿同志的這種凡事都先做調查研究,以事實為準繩的嚴謹工作態度,值得每一個主持人每一個新聞工作者學習。
綜上所述,要努力成為一名優秀新聞工作者、優秀的主持人,就要積極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以“三嚴三實”為標尺,堅持“三貼近”,深化“走轉改”,為早日實現遼寧廣電事業的騰飛做出自己的貢獻。
作者:吳曉琳 單位:遼寧廣播電視臺
- 上一篇:廣播電視硬盤播出系統安全播出技術探討
- 下一篇:地面數字電視技術的作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