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國際傳播論文
時間:2022-04-23 03:26:03
導語:廣播電視國際傳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過艱苦不懈的努力,宣傳思想工作已從“正本清源”階段邁入“守正創新”的重要階段,廣播電視國際傳播也進入新階段。做好新形勢下廣播電視國際傳播工作必須堅持守正創新,以守正為基,提高政治站位,踐行使命任務,發揮廣播電視在國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作用;以創新為要,通過創新外宣報道、內容產品、手段方式和體制機制,推動廣播電視國際傳播不斷強起來。
關鍵詞:廣播電視;國際傳播;一帶一路;守正創新
在2018年8月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宣傳思想工作已跨過正本清源階段,邁入守正創新的重要階段。面對當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廣播影視國際傳播工作要立足國家外交大局,積極配合國家戰略,服務新時代新目標,自覺提高政治站位,履行使命任務,不斷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加大廣播電視對外交流合作力度,在更高層次和起點上推動廣播電視國際傳播不斷強起來。
一、廣播電視國際傳播進入新階段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廣播電視國際傳播工作,先后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華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導意見》《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意見》等重要文件,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以下簡稱總局)和其他有關部委也相繼制定了配套政策,從影視文化市場主體培育、金融扶持、財稅優惠、海外營銷平臺建設等多方面鼓勵和支持廣播電視媒體和影視機構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在政策的引領帶動下,經過五年多的發展,中國廣播電視國際傳播進入新階段。(一)廣播電視服務國家外交大局的意識和能力顯著提升。廣播電視系統堅持以關于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為指導,不斷提高思想意識和站位,服務國家工作大局的意識和能力顯著提升。一是成功舉辦中俄媒體交流年活動。2015年5月8日,主席與普京總統共同宣布2016—2017年中俄兩國舉辦“媒體交流年”,這是兩國元首著眼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發展作出的重要決定??偩肿鳛橹卸砻襟w交流年中方組委會秘書處,與俄方保持密切溝通,確定了政策交流、相互報道、大型活動、合作制作、互譯互播、媒體產業等十個領域開展交流合作,共完成合作項目260余項,全面推動中俄人文交流合作邁上新臺階。二是配合高訪,舉辦“影像中國”海外播映活動。2018年,總局從服務外交大局出發,全新策劃推出了“影像中國”播映活動,借助國家外交平臺和契機,在境外媒體播出中國優秀影視節目。①截至目前,“影像中國”海外播映活動已先后在葡萄牙、菲律賓、巴拿馬舉辦,在三國主流電視臺播出了一批高品質的中國影視作品,收視效果良好,有效推動了中外影視深度交流合作和中國影視在合作國家的傳播力與影響力。三是承擔廣播電視國際合作重大項目。2015年12月,在約堡峰會上提出“為非洲1萬個村落實施收看衛星電視項目”(簡稱“萬村通”項目),即向非洲25個國家的10112個村落接入衛星數字電視信號,為非洲農村地區普及數字電視?!叭f村通”項目由中國企業四達時代負責實施,截至2018年12月,肯尼亞、莫桑比克、烏干達、贊比亞、剛果金、幾內亞、塞內加爾、盧旺達、布隆迪、中非、剛果布、幾內亞比紹等12個國家已完成安裝任務,其中有部分國家已順利完成驗收工作,“萬村通”項目陸續進入現場驗收階段。(二)廣播電視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取得突破。主流媒體國際傳播能力是衡量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指標。近年來,廣播電視系統通過著力建設國際傳播旗艦媒體和重塑國際傳播業務模式,不斷提升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推動廣播電視國際傳播強起來。一是外宣旗艦媒體建設取得新進展。中國國際電視臺開播兩年來,始終按照指示精神,堅定文化自信,堅持新聞立臺,全面貼近受眾,實施融合傳播,認真履行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的職責使命,著力推進內容建設、融媒中心建設、海外分臺建設和落地渠道建設、品牌形象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等,將CGTN建成為一個包含6個電視頻道、3個海外分臺、1個視頻通訊社和1個移動新聞網在內的多語種、多平臺的融媒體傳播機構,成為中國外宣旗艦媒體。②二是合作傳播成為廣播電視國際合作的主要方式。國際合作是推動中國廣播電視提高國際表達能力、進入國際主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國際影視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③近年來,中國廣播電視機構加強與國際主流媒體合作,聯合制作節目、聯合開辦欄目,使合作傳播成為國際傳播的主渠道和重要機制,成為提高中國廣播電視國際傳播力的重要途徑。例如,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從2015年開始,以商業化模式開播了八個海外中國時段“ChinaHour”、兩個海外中國頻道以及俄羅斯新媒體專區“ChinaZone”,有效推動節目出口從傳統的“零星單個節目銷售”邁向批量化的“集成節目播出發行”,并帶動廣告經營與商業開發,向綜合運營升級。(三)廣播影視內容產品的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近年來,隨著中國電視劇、紀錄片、綜藝等影視內容產品的品質不斷提升,廣播電視國際傳播的商業化、市場化穩步推進,影視內容產品出口規模不斷增長,市場格局不斷優化。一是出口額持續增長,五年來實現翻番。據不完全統計,近五年來,在總局積極推動下,中國影視內容出口逐年遞增。2013年全國影視內容出口約6066萬美元,2014年約7976萬美元,2015年約1.14億美元,2016年約1.21億美元,2017年出口額達1.22億美元,比2013年翻了一番。二是廣播電視內容出口市場不斷優化,從港澳臺、東南亞等傳統市場不斷向非洲、中東、歐美等新興市場拓展。中國影視內容產品已建成覆蓋全球的國際傳輸覆蓋網絡,成功進入全球五大洲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題材類型從單一的古裝劇向都市劇、現實題材劇發展,產品形態拓展影、劇、綜、漫等各種類型。三是出口主體日益多元化,民營企業成為廣播電視走出去的重要力量。從影視內容產品出口主體來看,國有重點企業的引領作用突出,民營企業增長態勢明顯,新媒體出口成為亮點。據統計,2017年國有重點影視文化企業,如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央視動畫有限公司的出口額分別為2184萬美元和917.41萬美元,發揮著電視節目出口的主渠道優勢。民營企業增長態勢明顯,出口額超過100萬美元出口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65%。新媒體企業內容出口展現較大潛力,2017年出口額約759萬美元。④四是中國原創節目模式走上世界舞臺。2018年4月,在法國戛納春季電視節MIPFormats的主舞臺,中國影視機構舉辦了一場備受矚目的中國原創節目模式推介會,本次推介會主題為“WISDOMinCHINA”,《聲臨其境》《跨界歌王》等九大中國原創節目模式首次集體亮相國際主流舞臺。2018年10月,中國作為主賓國在法國戛納秋季電視節舉辦了系列活動,其間優酷與??怂箓髅郊瘓F(FoxNetworkGroup)正式簽署合作協議,由??怂箓髅街谱鳌哆@!就是灌籃》中國臺灣版、菲律賓版,優酷則為??怂固峁┠J街谱魇謨浴⑦M行制作培訓等。中國原創節目模式再次引起全球業界的矚目。(四)廣播電視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領域。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在廣播電視領域走深走實,在的指導下,總局連續五年策劃實施“絲綢之路影視橋工程”。五年來,影視橋工程引領全國廣播影視機構積極對接國家戰略,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共策劃實施了400多個項目,在獲得專項資金支持的有55個項目。這些項目的實施,有效促進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廣播影視交流合作。一是引領了影視節目創作和譯配,內容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據統計,“絲綢之路影視橋工程”實施五年來,已經儲備1600多部、6萬多小時、36個語種的中國優秀譯制作品并在全球100多個國家播出,⑤并取得非常好的海外播出效果,絕大多數創造了當地的收視率新高。二是調動了多方積極性,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國有和民營共同參與的格局。尤其是內蒙、新疆、廣西、云南、寧夏等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發揮了區位優勢、文化優勢和主體優勢,在對周邊國家的精準傳播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搭建了多元的渠道平臺,有力助推中國廣播影視節目走出去。作為影視橋工程重點項目之一,絲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成立兩年多來,在節目聯播、頻道合作經營、節目評獎、培訓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截至2018年12月,共同體成員和伙伴發展到五大洲50個國家105家機構,成員包括播出機構、制作機構、譯制機構、視聽新媒體以及影視行業區域性、國際性的組織,如亞廣聯、AIBD等,有效促進了中國影視走出去。⑥四是形成了電視中國劇場等“一帶一路”廣播電視國際合作品牌欄目。在總局的統一部署下,各級廣電機構已分別與包括蒙古、尼泊爾、巴基斯坦、越南、菲律賓、烏克蘭、塞爾維亞的20多個絲路國家主流媒體簽署了30多個包括“電視中國劇場”“中國時間”“絲路劇場”等各類影視節目播出合作協議,中國影視節目在絲路國家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
二、堅持守正為基,發揮廣播電視在國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作用
推進新形勢下的廣播電視國際傳播工作,守正是基礎和根本。守正就是要堅持方向、堅守正道,在政治站位、導向把握、責任擔當上守正。⑦具體而言,要守正就要進一步明確廣播電視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圍繞國家整體外交和廣播電視中心任務開展工作,為公共外交服務、為廣播電視事業產業發展服務、為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服務。(一)提高政治站位,彰顯廣播電視在國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為做好新形勢下廣播電視國際傳播工作,廣播電視機構必須提高政治站位,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緊緊圍繞國家外交工作大局和總局中心工作,牢牢把握前進方向和發展脈絡,策劃實施重點媒體交流活動,謀求廣播電視傳播工作在更高層面更大范圍取得更多突破。一是自覺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和關于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導廣播電視國際傳播各項工作,不斷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不斷增強對廣播電視國際傳播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推動廣播電視國際傳播工作要始終立足于服務國家總體發展戰略和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二是繼續擴大“影像中國”播映活動范圍,服務大國外交,推動中外影視深度交流合作。例如,在2019年中蒙紀念建交70周年之際,配合外交部門和駐蒙使館的工作,將“影像中國”播映活動納入中蒙建交7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中,為中蒙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建設和傳統友好發揮積極作用。三是牽頭舉辦2019中國-東盟媒體交流年。2018年11月,在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上,中國政府宣布2019年為“中國-東盟媒體交流年”,外交部委托總局作為中方牽頭單位。為辦好中國-東盟媒體交流年活動,全國廣電機構尤其是廣西、云南等邊境地區廣電機構,要發揮更加積極主動的作用,在媒體政策交流、大型活動、主題報道、影視節目合拍及推廣、新媒體交流、人員培訓等方面策劃更多活動,不斷創新合作渠道,拓展合作領域,推動中國-東盟媒體交流年活動取得成效,更好服務于中國-東盟外交大局。四是舉辦中國-阿拉伯國家廣播電視合作論壇。近年來,中阿戰略合作關系不斷深化和拓展。2016年,中國發表了首份對阿拉伯國家政策白皮書;2018年7月,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上,中阿簽署了《中阿合作共建“一帶一路”行動宣言》。為服務中阿外交大局,廣播電視行業要齊心協力辦好中國-阿拉伯國家廣播電視合作論壇,繼續開展影視節目譯制和授權播出,開展廣播電視技術和產業合作,進一步貫徹落實關于建立“全面合作、共同發展、面向未來”的中阿戰略伙伴關系的精神。(二)踐行使命任務,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展形象是新時代賦予廣播電視國際傳播的重要使命任務。廣播電視機構要不斷踐行使命任務,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一是堅持和鞏固開放的廣播電視產業政策。近年來,中國已與英國、新西蘭、印度等21個國家簽署了電視或視聽合拍協議,合作創作了一批影視精品力作,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主流媒體簽署合作協議,創辦了“電視中國劇場”,推動大批優秀中國影視節目在“一帶一路”國家熱播。二是展現當代中國形象,主動講好“三個故事”,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從不同維度和側面,展現當代中國的文明大國形象、東方大國形象、負責任大國形象、社會主義大國形象,讓當代中國形象在國際上不斷閃亮起來。三是展現當代中國發展成就。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開放的火熱實踐為中外影視內容創作提供了豐富資源。全國廣電媒體和影視機構要不斷挖掘中國發展故事的富礦,推出更多優秀影視作品,推動各國人民情感交流、心靈溝通。四是提煉和展示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及世界意義。中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歷程,積淀了深厚的文明成果,中國廣電媒體和影視機構有責任有義務把中華文化的精神標識以及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為人類發展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三、堅持創新為要,推動廣播電視國際傳播不斷強起來
推動廣播電視國際傳播工作不斷強起來,創新是關鍵和要害。謀創新就是謀發展。創新就是要堅持創新驅動,創新理念、內容、渠道和機制,匯聚多方資源力量,形成國際傳播合力。(一)創新外宣報道,提升廣播電視國際傳播實效。廣播電視在對外傳播中具有特殊優勢,要將優勢轉化為國際傳播實力,做到兩個結合,即將中國立場與全球視野結合、中國話語與外方習慣結合,不斷創新傳播方式和話語,提升廣播電視國際傳播實效。一是積極發揮中央外宣旗艦媒體的主力軍作用,擴大中國國際電視臺等的海外傳輸覆蓋范圍,完善駐外站點布局,不斷提高重大事件的現場到達率,挖掘和引領國際輿論熱點,及時新聞報道,強化新聞評論力度和銳度,在國際傳播中凸顯中國立場、中國觀點,把主動設置議題、提出中國觀點,提升國際話語權作為主攻目標,⑧切實有效提升中國廣電媒體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二是把創新話語體系建設作為提升廣播電視國際傳播能力的突破口,推出更多符合國際傳播規律的中國話語,要特別重視關鍵詞闡釋、多語種譯介、跨文化傳播,讓中國的政治話語、生活用語、成語典故、網絡流行語更好地為外界理解接受。三是做好中國議題的國際化轉換。在國際報道中,努力尋求中國問題與世界話題之間的連接點和共同性,以贏得更多的國際理解和共鳴。(二)創新內容產品,擴大廣播電視國際市場影響。通過創作引導、創新研發、中外合拍等打造更多展現中國價值、符合國際表達的精品力作。一是加強政策引導和扶持,優選做亮傳播內容。繼續實施絲綢之路影視橋工程、中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影視)、總局“走出去”重點工程、中非影視合作創新提升工程等廣播電視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重點工程,遴選和資助更多中國優秀影視作品,進行本土化譯配和海外推廣。要根據前期收視率、好評率等觀眾反饋情況,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節目譯配類型,滿足國外觀眾需求。適當增加項目資金投入力度,全面提高工程質量。二是加強創新研發工作。中國綜藝節目長期以來給人以依賴境外引進,原創能力不足,甚至抄襲模仿的印象。隨著2016年6月總局出臺《關于大力推動廣播電視節目自主創新工作的通知》,我國節目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體現中華文化特色的優質節目欄目不斷涌現。下一步,應強化政策引導和激勵,進一步推動“中國智造”原創節目模式走出去。三是加強中外合拍。開展與歐美、日韓影視企業的合拍合作,不僅有助于提高拍攝技術手法,開拓創作思路,還有助于合拍作品更好的在海外落地播出。近年來,中外影視機構合作合拍了大批影視精品力作,如中國與捷克合拍《熊貓與小鼴鼠》動畫片、中英合拍《孔子》紀錄片、中美合拍《地球寶藏》紀錄片等,受到了海內外觀眾廣泛歡迎。在2018年10月,法國戛納秋季電視節中國主賓國系列活動之一的“國際影視合拍高峰論壇”上,總局副局長范衛平向世界再次重申,希望中外影視企業共同聯合起來,加強合作拍片、聯合制作、策劃創意、展播展映,匯聚起全球更多資源和力量,用優秀的、正能量的影視作品,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三)創新手段方式,拓展廣播電視國際交流合作渠道。一是做大做優中國聯合展臺??偩肿?004年開始陸續在國際知名影視節展設立中國聯合展臺,截至目前,中國已在戛納電視節、北美國際電視節、全球電視和數字內容交易市場等12個國際重要影視節展上設立中國聯合展。⑨據統計,全年影視內容產品海外銷售總額的30%以上在中國聯合展臺達成,成為中國節目海外銷售的重要途徑和有效形式。為進一步發揮中國聯合展臺的積極作用,要在原有12個展臺的基礎上,增加技術方面的展臺數量,推動廣播電視技術國際合作和交流。二是推進媒體融合傳播,擴大國際傳播效果。順應媒體數字化、網絡化、移動化發展趨勢,加大力度拓展海外融合傳播,打造全媒體業務集群,形成跨屏、跨媒體融合傳播格局。加強與國際主流新媒體合作,積極利用海外社交媒體網絡,借助短視頻形式開展互動傳播,全方位提升對外傳播能力。三是大力推動影視交流平臺建設,支持有實力、有資源的廣電機構和地方,充分發揮影視產業基地集聚效應和會展功能優勢,扶持和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影視交流平臺。四是開展廣播電視人才交流和培養,突出需求導向、問題導向,采用“送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方式,進一步搭建人才交流平臺,提升廣播電視人才尤其是青年廣電人才專業能力和國際視野。(四)創新體制機制,增強廣播電視國際傳播工作合力。新時期的國際傳播工作凸顯的是整體效應,強調的是大協同局面,共同構建組織有力、協調有方、推進有序的大外宣格局。⑩一是將廣播電視國際傳播工作納入國家整體外交工作框架內,積極發揮與駐外使領館、孔子學院等的協同效應,共同推進廣播電視國際傳播和影視內容走出去,共同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二是發揮總局規劃引領、統籌協調的作用。繼續實施“絲綢之路影視橋工程”“友鄰傳播工程”“中非影視合作工程”等重點工程,發揮項目的引領和帶動作用,進一步調動中央和各級地方機構、國有和民營企業等多主體參與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各區域協作優勢,形成廣播電視國際傳播工作合力。三是全面統籌廣電媒體資源,形成國際傳播合力。支持各級廣電媒體,尤其是新疆、內蒙、廣西、云南等邊境地區廣電媒體,利用地理區位、節目內容、語言文化等優勢,通過合作辦臺、開設海外中國頻道、節目合作拍攝等多種方式參與國際傳播體系建設,形成國際傳播中的廣電媒體方陣。
作者:賀濤 單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
- 上一篇:廣播電視信號發射技術分析
- 下一篇:廣播電視傳媒與報刊媒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