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電影《功夫》的視聽語言分析

時間:2022-04-09 11:26:28

導語:周星馳電影《功夫》的視聽語言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周星馳電影《功夫》的視聽語言分析

摘要:本文從視聽語言元素出發分析電影《功夫》。導演用了許多非常規手法拍攝的創意性鏡頭,運鏡風格有“古靈精怪”之感,創造力十足。其次,帶關系鏡頭拍攝和多樣蒙太奇的剪輯手法在拉出人物關系的同時拓展了電影的時空維度。致敬經典、領先觀眾的創作技巧以輕松詼諧的格調言說底層人物的俠肝義膽。臺詞、音樂和武術動作無不彰顯出傳統武術文化和嶺南文化的精髓,讓觀眾在捧腹大笑中體會草根人物的悲歡喜樂。

關鍵詞:《功夫》;視聽語言;草根人物

電影《功夫》是香港著名導演周星馳執導拍攝的一部經典喜劇片。影片講述了不學無術的混混阿星一心想加入第一大黑幫斧頭幫,在斧頭幫急欲鏟平唯一未收入勢力范圍的地頭中邂逅了一群生活在豬籠寨的隱士俠客,阿星在歷經正邪對抗之后最終成長為一代武術家的故事。導演運用一系列夸張搞怪的鏡頭營造出別樣的武俠世界,詮釋了正邪不兩立的俠義精神和功夫情結。

一、視聽元素的應用

(一)帶關系拍攝鏡頭分析?!豆Ψ颉分杏卸鄠€帶關系拍攝鏡頭,尤其是長鏡頭的使用,意在拉出人物關系、交待環境背景。這種鏡頭的使用在考驗導演拍攝功底的同時也突出了周星馳的場面調度能力。下文就電影中的幾個經典場景進行分析。一是長鏡頭的使用拉出人物關系。開場鏡頭定位在局長臉上,再拉出來帶出警察局環境和人物位置的關系。鏡頭一直上移落到牌匾上,接著人入畫切背拍,簡短的55秒干凈利落。第二個經典長鏡頭是在三位隱姓埋名的高手離開時,一段時長38秒的鏡頭展示豬籠城寨市井生活的長鏡頭調度。從跟拍包租婆沿走廊下樓和劇中角色醬爆走五五位,接著包租婆演員走位,一個人面對眾人顯示她的強勢,鏡頭繼續推,改變景別,引出三個高手;橫移過來前置醬爆,和包租婆構成縱深。這一個長鏡頭從高到低然后跟隨人物走橫移,一氣呵成,給觀眾帶來連貫順暢的觀影體驗。二是帶關系拍攝。在鱷魚幫大佬欺負完警探后,鏡頭隨著大佬前推,預示著前方肯定有某種事物出現。特寫下移,鏡頭十分靈活,全運動鏡頭一推一拉形容斧頭幫人多勢眾,鏡頭移過來帶上側面群演。這些鏡頭的運用不僅輕松地交代了環境背景布局,拉出人物位置關系,還構造出縱深關系,如琛哥拿斧頭過來形成縱深三層景深:琛哥、鱷魚幫大佬和斧頭幫嘍啰,畫面瞬間有了層次縱深感。同樣,在包租公出場鏡頭中,前置包租公喝酒畫面,后置阿鬼揉面背景也形成了縱深格局。(二)蒙太奇手法的使用。蒙太奇借由建筑學術語的構成裝配引用到電影中,《功夫》多次使用平行蒙太奇和隱喻蒙太奇以及心理蒙太奇手法,通過不同鏡頭的剪輯和組接拓展了電影的時空自由度,帶給觀眾不同于現實生活的時空感。一方面彰顯了周星馳導演技巧的高超,另一方面也展示了電影畫面非同尋常的時空感。一是平行蒙太奇的使用。開場斧頭幫老大跳舞和斧頭幫殺人放火的兩組場面交叉同時進行,以凝練的敘事和鏡頭語言,交代了斧頭幫罪惡的積累。同時跳舞的人員越來越多也暗示了斧頭幫勢力逐步壯大。這組平行蒙太奇的敘事技巧,在讓觀眾處在荒誕的喜感之中又深切感受到惡勢力的恐怖、瘋狂和極端。二是隱喻蒙太奇的使用。電影開場由一只蝴蝶帶出“功夫”兩個大字,一來暗示正片人物化蛹成蝶的蛻變劇情;二來也用以小見大的方式,配上磅礴的音樂把觀眾代入一個充滿神秘感的世界。后面劇情中再次出現破繭重生的畫面隱喻混混阿星起死回生、棄惡從善。第三組鏡頭是星爺打劫啞女用刀威脅的動作姿勢和背景墻上掛的電影海報《禮貌》場景如出一轍,一來交代電影背景,二則預示星爺和啞女美好的結局。三是心理蒙太奇的使用。混混阿星受斧頭幫老大琛哥委托去精神病院救出火云邪神,當他突破重重關卡后來到了病房前的走道時,突然從盡頭的門后涌出了洪水一般的血水,但這一切都是星爺自己的心理活動和心理幻想。作為電影中心理描寫的刻畫手段,從而凸顯出門內人物的威脅性和星爺的恐懼心理,通過幻想和心理活動來烘托氣場氛圍。(三)致敬經典。電影中多次出現了向經典電影和經典人物的致敬,其中包括臺詞、動作、場景的構建等,這充分說明了周星馳導演的深厚電影知識儲備和融會貫通的學習實踐能力。這些致敬鏡頭貼合電影故事情節的同時也調動了觀眾的別樣情懷和記憶,可謂一舉兩得,應用得十分成功。致敬1:影迷觀眾看到救火云邪神的場景,周星馳想象著大門開啟時鮮血如潮水般涌出的鏡頭,是來自庫布里克的名作《閃靈》。周星馳在此刻借鑒,不僅是“惡搞”,致敬的情節能貼合自己電影本身的氛圍,更是難能可貴。致敬2:當火云邪神上位后,帶領斧頭幫圍剿豬籠城寨時,所有人堵在一個房間的門口,當大家以為周星馳要走出來時,在緊張的氛圍之下,周星馳卻從另外一個房間走出。這段致敬來自《沉默的羔羊》,此刻的借鑒利用觀眾的情緒變化,由緊張到期待,再到長舒一口氣,這種拿經典段落為我所用營造出的喜劇感,不可謂不高明。致敬3:電影打戲動作設計干凈果斷致敬李小龍;星爺最終打戲的白衣黑褲造型是在致敬李小龍;包租婆用手勢比劃威脅琛哥的動作是在致敬李小龍電影《猛龍過江》;結尾處小孩舔棒棒糖流鼻涕的形象致敬的是李小龍兒時的造型。(四)領先觀眾。電影中多次利用聲畫關系給觀眾帶來出乎意料的感覺,處處領先觀眾,帶來先人一步的高超感?;旎彀⑿呛蛧D啰被抓住后利用開鎖技能解開了手銬,斧頭幫老大琛哥向手下伸手動作讓觀眾原以為是想拿斧頭砍阿星,結果卻只是點煙反而放走了星爺;另一組鏡頭是聲音先入,阿星在受重傷后躲入街頭的信號箱里療傷,先出現揮拳擊打的聲音,而后人物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現,處處領先。琛哥觀看天殘地缺武斗卻被包租公包租婆打敗后叫司機趕緊開車逃路時,包租婆包租公早已坐進車內,領先觀眾一步。(五)臺詞的精妙應用。周星馳電影中人物的臺詞設計充滿了無厘頭,幽默十足的同時恰如其分地契合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在玩世不恭的外表下折射出對現實社會的思考?!豆Ψ颉分刑鞖埖厝迸_詞“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改編自“一曲肝腸斷,輕羽此去莫留連,更有南國花正好”,這句話既暗示了聾人和盲人的殺人手法,用琴聲殺人,又暗示他倆武功高強,天涯何處覓知音,有一種高處不勝寒的感覺。鐵線拳回答聾人問詢布料的藝術成分說,有三四樓那么高,包括前面買衣服在后面都有隱喻,暗指包租公和包租婆住在三樓,最終他們是被這對夫妻打敗的。最終天殘地缺被包租婆的獅吼功打得衣不蔽體都在臺詞里有精妙的暗示。(六)音樂的應用。一是民族性。電影的配樂選用了以《東海漁歌》《十面埋伏》《四川將軍令》為代表的民族音樂作品,極具民族性?!稏|海漁歌》舒緩輕柔的節奏被應用到豬籠寨的生活場景,描繪出寨子里人們生活的隨性安逸。聾人、盲人對打鐵線拳和阿鬼時,用中國古典樂器古琴作為戰斗媒介,并演奏了黃華英的名曲《箏鋒》,改編自琵琶曲《霸王卸甲》中的高潮部分,殺戮之氣躍然紙上。整場打斗都是和聲波在戰斗,無形勝有形。二是經典性。不論是民族音樂《十面埋伏》《闖將令》等還是西方經典曲目《流浪者之歌》《馬刀舞曲》,都是不同時代中西方音樂中的代表作,擁有良好的群眾基礎?!读骼苏咧琛沸√崆俚目旃澴嗯浜习馄抛汾s阿星的運動畫面,節奏輕快緊扣畫面?!恶R刀舞曲》應用在主人公去精神病院搭救火云邪神的一系列場景中,舞曲的高強節奏感和緊密的旋律結合救人過程的驚險刺激極大提升了畫面的張力和表現力,引人入勝的同時又驚險萬分。

二、《功夫》電影中的傳統文化

《功夫》聚焦小人物的悲喜,用豐富的視聽元素服務電影的主題設置,弘揚懲惡揚善的正義之道。“功夫”二字就深深扎根于中國傳統的武術文化和匡扶天下的習武精神之中,而多重視聽元素都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致敬。(一)武術狹義文化。功夫如水,包容萬物。電影《功夫》中薈萃了各種傳統經典的武術流派和武術大家,對武術精神的解讀獨樹一幟。電影施展的傳統武術招式包括少林十二路譚腿、五郎八卦棍、獅吼功、太極拳、鐵線拳、蛤蟆功、琴光劍影和如來神掌。該片演員中的武術大家包括飾演裁縫的洪拳大師趙志凌,火云邪神扮演者、武術家梁小龍,苦力強扮演者、少林寺習武參禪釋行宇。扮演阿鬼的董志華原是中國京劇院資深武生,演包租公的元華為香港老一輩的武術指導和功夫巨星。“自古正邪不兩立,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武術俠義精神在豬籠寨一眾隱世高手反抗邪惡中得以表達。(二)經典嶺南文化。一些經典的粵劇粵曲在珠江電影制片廠制作的《如來神掌》《七十二家房客》等經典電影中被觀眾廣為熟知。而周星馳《功夫》電影中多個場景的應用都來自于對這些經典影片的重構和致敬,通過改編借鑒完成了場景的升華。嶺南戲曲和粵語中的俚語俗語也被多次應用到電影中,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觀感體驗的同時又賦予了經典嶺南文化的二次生命。(三)武俠小說元素的應用。電影中各種功夫招式的應用和近身搏斗的東方美學讓觀眾置于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中。武術招式的命名取自經典武俠小說中的命名:以楊過、小龍女來稱呼包租公包租婆,源自《神雕俠侶》;火云邪神的叫法來源于柳殘陽的小說《邪神門徒》《火云邪神》系列。獅吼功的揚名出自于《倚天屠龍記》、蛤蟆功出自《射雕英雄傳》,還有多次出場的乞丐售賣的武功秘籍《獨孤九劍》《九陽神功》《降龍十八掌》等都出自金庸武俠小說的絕世秘笈。這些武俠小說元素的應用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調動觀眾的情懷和記憶,引發觀影的共通感和集體記憶,同時也表達了周星馳對經典武俠小說的致敬,可謂是一舉多得。

三、結語

如果把一部電影比喻成一棟房子,那么視聽元素就是這棟房子的框架和脊梁,支撐起了整部電影的建構和調性?!豆Ψ颉穼а輵脽o厘頭的敘事手法和古靈精怪的拍攝手法打造出荒誕不羈的喜劇風格。該片沒有一個多余鏡頭,每個鏡頭的運用都貼合劇情發展和演員表演,也很好地完成了人物塑造和氣氛營造,其中諸多經典之處被后來的功夫電影引用和借鑒,確實是一部難得的上乘之作。

參考文獻:

1.茍紅.電影《功夫》無厘頭人物語言審美特征[J].四川戲劇,2015(02):148-150.

2.畢亞楠.電影《功夫》中的傳統音樂賞析[J].電影文學,2014(14):133-134.

3.古浪嶼.論符號在周星馳神化影像系統中的具體表達———以《功夫》為例[J].戲劇之家,2016(14):111+116.

4.徐燕琳.周星馳電影中的傳統文化和嶺南敘事[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3):1-7.

5.程士元.周星馳《功夫》情結與電影的美學理念[J].電影文學,2017(09):83-85.

作者:周玉玲 單位: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