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技術在電力工程勘測中的運用
時間:2022-05-11 09:33:50
導語:GPS技術在電力工程勘測中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電力工程建設過程中,勘測是重要的一個環節,將先進科學技術應用在電力工程勘測當中,以此來提高勘測的精度與定位準確性,是新時代電力工程建設提出的一個新要求,也是電力工程進步過程中的一個必然結果。gps作為一種成熟的精密定位技術,在電力工程勘測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重點對GPS定位技術及其優勢進行了一定分析,并對該技術在電力工程勘測中的應用進行了相關探討。
關鍵詞:GPS技術;電力工程;勘測;應用
自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互聯網、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化、高科技化、標準化、精密化已成為本時代勘測工作中的代名詞。傳統定位技術已無法滿足現代工程高精密性探測要求。而GPS技術以其全天候、全過程跟蹤、精密定位等優勢而在電力、水利、公路等工程勘測中得到了良好而廣泛的應用。為充分發揮GPS技術在電力工程勘測中的效用,有必要對其定位技術與具體應用進行研究和分析。
1GPS技術及其優勢分析
1.1GPS定位技術
我國對于GPS技術研究起步較晚,較之發達國家技術水平還需要繼續不斷的提高。但相比于傳統GPS技術,我國現行GPS定位技術已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并且在電力工程勘測等諸多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在定位過程中,衛星軌道誤差、電離層延時等是造成GPS定位精度存在誤差的幾個主要因素[1]。而最新研發的GPS定位技術通過選用雙頻接收機來作為自身的數據采集裝置,從而能夠實現利用LC相位組合來將電離層延時干擾有效的排除。不僅如此,GPS定位技術還能夠利用觀測的相位值準確計算出雙頻接收機與對流層延時的位置信息,以及利用高精度衛星鐘差和星歷來降低軌道誤差等對定位和測量造成的負面影響,從而大大提高測量精度與定位準確性。
1.2GPS定位技術優勢
相比于傳統的GPS定位技術,最新GPS定位技術突出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測量所需設備只需安裝一臺雙頻接收機,便能夠實現對全世界范圍內目標的高精度跟蹤定位;在傳統GPS定位技術中,無法對出現的誤差進行優化處理,一旦誤差較大就會對定位產生嚴重影響,大大降低測量的精度[2]。而最新GPS定位技術采用非差模式進行測量計算,雖然影響參數眾多,但通過選用科學的數學模型便能夠對誤差進行一定的優化處理;在定位精度方面,傳統GPS定位技術與最新GPS定位技術存在著明顯的優勢差距,傳統定位技術精度最高可達10m左右,而最新GPS定位技術定位精度最高可達厘米級別。綜合而言,在定位精度、誤差處理、測量范圍、測量設備等幾方面最新GPS定位技術都明顯優于傳統定位技術。
2GPS技術在電力工程勘測中的應用
2.1在電力控制網坐標系勘測中的應用
在電力工程前期階段,需要企業組建一支專業的測繪團隊對施工現場進行仔細勘查,并將地形圖按照規定的比例繪制出來,以為與國家坐標系相匹配測區控制網的構建提供參考資料[3]。但由于近幾年我國電力工程建設規模不斷擴大,且許多工程工期緊張、難度等級大,尤其是海拔高、人煙稀少、工作條件艱苦地區,因而為克服這一系列困難,保障電力工程順利開展與完成,就必須依賴最新GPS定位技術對電力工程實施精密測量,確定出控制網的起始坐標。為促進GPS技術在電力工程勘測中優勢充分發揮,通常在實際應用中往往將其與GIS(地理信息系統)、RS(遙感技術)相互融合使用。由于GPS定位技術測量精度高,加之GIS與RS技術的輔助,因而也可以采用非常規測算方法對控制網坐標系進行確定,即先按照假象坐標系對控制網進行布設,然后再開展控制網起始坐標系的測算與定位計算等相關工作。測算出電力控制網坐標系后需要對其進行檢驗,若確認無誤則可以進行控制網的約束平差工作。當所有控制網相關工作全部做好之后,依照實際測算出的控制網利用GIS技術對假象控制網坐標系進行調整,使其與國家坐標系相匹配,最終制作出電力工程測區控制網精密數字地圖[4]。GPS定位技術在電力工程測區控制網坐標系測算工作中的應用,可以大大減少作業人員的勞動強度,簡化測算環節,縮短作業周期,提高電力工程測算精度。
2.2在輸電線路戶航外作業中的應用
在超高壓輸電線路施工正式開始之前,必須要保證航外作業全面完成。輸電線路航外作業主要完成的工作是,根據輸電線路初步設計方案對由航測獲得的數據執行調繪與GPS外控作業。在這一環節中,準確找出國家等級控制點非常關鍵。鑒于早期建立的控制點精度較低,且在野外開展聯測作業不僅難度大而且任務艱巨,因而必須選用高精度測量定位技術及相關儀器設備來開展此項工作。在利用GPS定位技術、GIS技術與RS技術對輸電線路實施航外作業時,為保證定位技術優勢得到充分發揮,需要嚴格按照既定的規則進行:將首級控制點平均分布在施工區域范圍內,布設位置應盡可能設在便于觀測或交通便利之處,各控制點之間的距離間隔依據輸電線路布設長度級控制度數量來確定[5]。嚴格按照GPS技術觀測流程對控制點與像控點實施在線監測,監測時間保證在6h以上,以確保原始數據的可靠性。采用MATLAB軟件、AOTUCAD等軟件對輸電線路觀測所得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對控制點可靠性進行評估,若準確無誤則進行后續約束平差、建立國家坐標系等相關操作。
3GPS技術在電力工程勘測中的應用案例
3.1工程概況介紹
安徽地區某電力工程輸電線路全長67km,為220kV電壓等級,線路鋪設前半段為丘陵地帶,中間段為高山森林覆蓋地帶,并跨越多個住宅樓與高速公路。為保證該電力工程建成后能夠為區域用戶提供安全穩定的電能服務,促進當地經濟發展,采用最新GPS定位技術、GIS技術和遙感技術,以及4臺動態雙頻接收機來實施該電力工程建設。
3.2靜態控制網布設
經作業人員多次現場勘測后已在規定比例地形圖上初步確定了輸電線路走向與拐角,如圖1。根據線路走向和地質水文、土質等勘測結果,確定在整條線路上布設10個控制點,控制點位置以接近國道、住宅區和鄉村主干道附近區域為主,以便于觀測人員及時到崗就位。為保證衛星載波相位接收質量,降低電離層延時等因素對動態雙頻接收機觀測工作的干擾,需要將控制點與高壓線、水域、通訊塔、公路高速行駛的汽車等均保持一定的距離。由于基線長短差距較大,為節省測量時間,對基線較短的線路測量采用單頻接收機,對于基線較長的線路測量采用動態雙頻接收機,全線測量均采用同步測量方式,且每條基線同步測量時間必須保證在70min以上。對控制網約束平差的計算,本文采用MATLAB處理軟件來完成。鑒于線路勘測對高程與距離的考慮都是相對的,且在很小范圍內大地高差與水準高差之間的比較值很小,因而適合采用大地高來對控制網平差進行計算。首先,參考表1對基線向量進行解算,高度截止角取15°,模糊度計算方法采用LAMBDA。解算出的基線方差均大于4,中誤差最大值為0.017,說明所有基線均合格。由基線向量解算出的方差值即可計算出控制網平差基線坐標矢量?;€向量解算完成后,對自由網進行平差,解算起始數據采用第一臺接收機的WGS84坐標,自由網平差結果顯示多數基線改正值均較小,不需要剔除不合格基線,意味著平差計算結果滿足工程勘測精度要求。
4總結
由上文表述可知,GPS定位技術作為一種定位準確可靠、測量精度高的新型定位技術,其在電力工程勘測作業中的應用不僅操作簡單,測量精確度高,而且能夠有效縮短勘測作業周期,在電力工程領域有著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我國電力工程作業人員應對GPS定位技術進行不斷學習,提高該定位技術的實際操作能力,推動我國電力產業向著現代化方向快速前進。
作者:翁鵬浩 單位: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六安市城郊供電公司
參考文獻:
[1]李建軍.GPS技術在電力工程勘測中的應用分析[J].山西建筑,2015,35:204~205.
[2]周學文.“3S”技術在電力線路工程勘測設計中應用的探討[J].電力技術經濟,2009,01:45~48.
[3]姚士文.電力工程勘測實踐中的技術應用及質量管控研究[J].通訊世界,2015,19:85~86.
[4]楊洪亮.論遙感技術在電力工程勘測中的應用[J].河南科技,2013,16:17~18.
[5]田磊.探討GPS技術在電力線路勘測中的應用[J].四川建材,2008,02:123~124.
- 上一篇:電力工程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研究
- 下一篇:分析化學實驗改革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