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電子政務發展前景與改進建議
時間:2022-09-19 10:52:39
導語:我國電子政務發展前景與改進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總體進程
自20世紀80年代末期我國電子政務開始著手辦公自動化(OA)工程,然后歷經“三金工程”、“政府上網工程”,發展到“十五”期間的“三網一庫十二金”工程。再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特別是“十二五”快速推進時期,中國電子政務已經深入到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個發展領域,成為各級政府機構部門平穩運行和高效行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笆濉睍r期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后沖刺階段,同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的關鍵時刻。在此時全球信息技術發展的浪潮覆蓋到世界每個地區,它對世界經濟運行體制、生產生活方式、行政治理模式都將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中國電子政務發展處在這樣一個外部環境時刻變換的風云時代,面臨新的環境和要求,也將對自身的發展提出新的思考和設想。
1.2“十三五”時期電子政務發展的時代大背景
“十三五”時期是指2016-2020年。這五年內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發展要求:第一,按照的十八大要求,到2020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國民收入將比2010年再翻一番,從而實現“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礎將進一步完善。第二,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問題的決定》精神,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經過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全面深化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更加完善,各方面制度將更加定型、更加成熟。第三,到2020年,在經過前面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兩個30年之后,按照社會發展新的“三步走”的戰略目標,中國將進入到21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展國家水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階段的第三個30年?!皼]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十三五”戰略目標要依托信息化的技術手段以及電子政務的發展。因此加快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目的十分明確,意義十分重大,責任十分艱巨。抓住“十三五”這個寶貴時機,以推動電子政務跨越式發展。
1.3國家政策為電子政務發展保駕護航
隨著國家日益重視電子政務的發展,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多個該領域文件,為電子政務發展提供政策支持。2014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電子政務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4〕66號),從加強頂層設計,統籌電子政務協調發展;深化應用,提升支撐保障政府決策和管理的水平兩大角度提出未來五年電子政務發展的指導意見。2015年1月,國務院《關于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國發〔2015〕5號),提出“電子政務云計算發展新模式”,推動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同月,《關于規范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行為改進行政審批有關工作的通知》(國發〔2015〕6號),提出全面實行“一個窗口”受理,積極推行網上集中預受理和預審查,創造條件推進網上審批,加快實現網上受理、審批、公示、查詢、投訴等,這些要求為進一步發揮電子政務優勢提供良好契機。此外,在政府網站建設方面,國務院辦公廳還出臺了《關于加強政府網站信息內容建設的意見》(國辦發〔2014〕57號),中央網信辦了《關于加強黨政機關網站安全管理的通知》(中網辦發文〔2014〕1號)等文件,為政府網站建設和管理提供政策指導。以上政策文件的頒布,為我國電子政務新一階段的發展提出發展方向,使得電子政務事業的推進更加科學化和規范化。
1.4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為電子政務發展提供契機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主要內容包括:全面深化,完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健全權力監督體系、創新社會治理體制等一系列重大任務,以上會議內容很大一部分都與電子政務關系密切。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堅持依法治國為依法推進電子政務發展,為國家網絡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是政府行政現代化,現代化的推進又離不開信息化的發展。因此政府治理現代化進程中諸多問題的解決離不開電子政務的有力支撐。例如現在國家綜合治稅、食品藥品安全、企業信用、環境監測、城市應急等方面涵蓋面廣,治理難度大,而這些監管問題都需要以政務信息公開共享為基礎加以解決。并且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流動人口管理、社會保障管理、城市治安管理、社會團體管理的問題也日益突出,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電子政務來溝通相關信息,協調相關資源,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5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為電子政務提供良好的現實基礎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良好的經濟基礎是政府改革的有力保障。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實體,奮力追趕現在信息化革命浪潮,中國已經具備相對完善的信息產業體系,部分領域也躍居世界前面。網絡建設日益完善,互聯網為基礎的信息經濟迅速崛起,這些都為發展電子政務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電子政務深化應用的社會需求和氛圍進一步增強。據CNNIC統計,截至2014年12月底,中國互聯網網民規模達6.4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7.9%,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5.57億。也有信息領域的專家預測,到2020年前后,中國可能會有10億智能手機的用戶,即中國的網民可能會達到10億。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普及應用將會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習慣。公眾對信息技術的依賴會日益上升,他們會選擇運用信息化的手段去關注政府運行,維護自身利益。這就會政府權力運行、公共信息的公開透明,公共服務質量提升、政府行政績效評估體系的構建等很多方面均會提出更高的希望和訴求。因此對未來中國電子政務的發展提出了更加持續、更急迫的需求。
1.6高等教育為電子政務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電子政務發展的核心是信息化技術的支持。因此對政府現代化、社會發展信息化方面的需求也會日益增加。目前,從高校的專業設置以及大學生培養來看,將計算機,通信工程,信息系統管理以及公共管理等專業同學進行聯合培養,并開設電子政務專業課程,使得大學生能夠全面了解電子政務的發展和建設。它不僅需要強有力的技術支持也需要全面了解政府改革的行政管理方面的學生,是對高校培養復合型高素質人才的要求和挑戰。當這方面的專業人才融入到國家電子政務領域時,能夠更加準確地指出現階段主要存在的技術或者理念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措施。這樣不再像以前探索式的建設,電子政務的發展更有了源源不斷的動力。綜上所述,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背景等方面分析了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前景。由此可見,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基于“十三五”發展這個大的時代背景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即將揚帆起航,中國電子政務跨越式發展萬眾期待。
2我國電子政務的改進建議
2.1推進政府流程再造,打造服務型政府
電子政務建設應切實將政府業務辦理內容結合起來,簡化業務辦理流程,以應用服務性的辦事流程來帶動整個政府職能的轉變。電子政務政務是核心,電子是方式,就是運用現代高級信息技術來改革政府辦事方式及流程,提升行政管理效率的一種有效方式。因此電子政務的建設應當以服務為中心,以應用為重點。電子政務建設的最終目標,是提高政府服務與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發揮政府信息資源的整體效益,增加政府信息公開透明,促進政府與社會民眾之間的互動,以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例如政府部門中的工商、稅務、交通、公安、國土、信訪等窗口與民眾直接交流的頻率最高,人民經常會出入這樣的單位辦理生活工作上的業務。為了提高政府服務質量,針對這些窗口有必要優先進行流程再造,推進電子政務改革,提升公眾對政府辦事的公眾滿意度,改善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印象。
2.2推進資源協調整合,解決“信息孤島”問題
我國政府主要是中央集權的治理理念,政府治理架構由建國之初的設立,經歷了改革開放的調整,雖然有所調整,但是沒有進行根本性地改革轉變。當前世界各國行政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中國的發展卻相對滯后。在電子政務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許多部門、系統時常根據個人習慣進行設立或者改建,造成目前各政府部門的政務系統缺乏統一的標準和數據格式。許多政務資源不能實現共享,形成“信息孤島”。二是有的部門只掌握注冊情況,有的部門只掌握立項情況、有的部門只掌握規劃情況,且未實現信息的有效溝通。這種狀況,不僅不能向政府民眾及時提供有效的信息資源,也使政府服務水平和效率大大降低。因此,采用資源整合、信息整合、標準統一等方式方法以解決電子政務建設中產生的信息孤島問題顯得尤為迫切。政府部門應當統一規劃信息化建設系統,改善過去每個業務部門標準不盡相同的分散局面,構建部門之間信息交換與共享的機制。
2.3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建設高效建設隊伍
培養技術、業務復合型的高素質電子政務人才是電子政務建設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條件??v觀世界發達國家電子政務的發展,相較于我國現階段的情況,人力資源成為電子政務發展的不足后力,而且,電子政務越是向高級階段發展,人力資源因素的影響作用就越顯著。為加強人力資源開發有如下建議:(1)要分層次、有針對性地對政府部門負責人、信息化技術人員、和公務員進行電子政務方面的業務培訓,并對培訓效果進行及時考察;(2)將信息化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和操作技能作為考察公務員的考試內容之一;(3)從高校引進信息化和公共管理方面專門人才,增強政府電子政務隊伍的力量;(4)加強與企業、教育科研機構等第三方專家的交流溝通與合作,借用社會力量提升電子政務系統。2.4開發“微博問政”,建設社會主義民主社會隨著網絡時代日益興起,各種網絡app運用更加頻繁,尤其是微博在社會民眾中收到了廣泛的歡迎和熱捧。微博是各種信息交流與的關闊平臺。例如一個社會熱點問題往往會在微博上引起廣泛關注和討論。因此,如果將微博與電子政務的建設結合起來,將是一種應用的創新。“微博問政”一方面可以給政府提出更多的服務意見和建議,同時民眾還能對電子政務的建設獻言獻策。雖然微博上有時候存在非理性的語言成分,但如果政府對微博上的言論予以理解并進行合理引導。也會使得網絡環境更加和諧。政府工作人員還需要坦然誠懇接受網民的批評,提升與網民溝通的技巧。南京市委黨校教授郝繼明講過,“微博問政”是社會管理創新的一種有效手段,開創了網絡時代民眾參政議政的一種新形式,要“少一點‘正在辦理中’,少一點‘無可奉告’,少一點模棱兩可,少一點外交辭令,少一點行話套話?!庇纱丝梢娂訌姟拔⒉﹩栒钡慕ㄔO有助于拓展政府與民眾交流渠道。將這樣一種方式深入基層,實實在在地聽取民眾的意見和建議,將取得事半功倍的監督效果。
3結語
本文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政策背景等方面分析了當前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前景,并且依靠這樣的大時代背景為電子政務的跨越式發展提出相應的方法建議。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要追趕現代信息化革命的大浪潮和適應社會主義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要求,準確研判形勢,客觀分析問題,明確發展方向和重點,制定出切實可靠的發展規劃,為新一輪電子政務的騰飛奠定良好的理論和技術基礎。
作者:許淇東 單位:巴中市南江縣金融辦
參考文獻:
[1]胡敏.“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拉開序幕,須著力解決五大突問題.
[2]楊道玲,王璟璇.中國電子政務“十三五”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電子政務E-GOVERNMENT,2015(04).
[3]于施洋,王璟璇.電子政務頂層設計:信息化條件下的政府業務規劃[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4]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5]汪向東.我國電子政務的進展、現狀及發展趨勢[J].電子政務7E-GOVERNMENT,2009.
- 上一篇:我國電子政務法律體系分析
- 下一篇:電子設計開放實驗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