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經濟與電子商務結合思考

時間:2022-02-27 03:14:10

導語:傳統經濟與電子商務結合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統經濟與電子商務結合思考

隨著“互聯網+”環境的不斷成熟,電子商務行業近年來的迅猛發展對傳統經濟造成了巨大沖擊。在此形勢下,不少傳統企業紛紛借助互聯網轉型,與電子商務進行結合。這種結合并非對傳統經濟模式推倒重建,而是利用新技術延展線下消費,將原有市場做大做強,最終在發展傳統經濟的同時進一步推動電子商務的蒸蒸日上。

1、電子商務、傳統經濟的基本概念

1.1電子商務。全球信息基礎實施委員會電子商務工作委員會的定義是:“電子商務是以電子通信為手段的經濟活動?!币灿袑W者強調電子商務是一種商業經濟狀態,如鄭淑蓉認為“電子商務是用網絡武裝起來的傳統商務,是建立在現代網絡基礎上的一種全新的社會經濟形態—網絡經濟的核心。”[1]筆者認為電子商務是以各種信息網絡系統和交流平臺為依托,在不同的主體之間(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消費者等)之間發生的一種新型市場運作方式。1.2傳統經濟的概念。傳統經濟是一個歷史相對概念,學者鄭學敏認為:“傳統經濟是一種“資源-產品-污染排放”的單向線性開放式經濟過程?!盵2]該觀點強調傳統經濟即自然經濟,多在鄉村以及農業社會中出現,主要是以自然資源、人力為生產要素制作出商品,最后變成廢物排到自然的單向流動過程。隨著知識和信息逐漸成為關鍵的生產要素,為明確區分傳統經濟與其他新經濟形式,一般認為傳統經濟與新經濟相對,是以物質資本為基礎、大規模生產來進行原始資本積累的經濟形式,知識含量低,主要解決生產什么、如何生產、生產給誰的基本經濟問題。

2、電子商務與傳統經濟有機結合的必要性

2.1網購的規模增速明顯,傳統經濟面臨挑戰。隨著國內消費者的網上購物習慣逐漸養成,網購人數快速增長,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在《2017年世界電子商務報告》中指出“全球網民人數已達41.57億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互聯網用戶市場,網民規模達7.72億人,普及率達到55.8%,網購消費者人數排名全球第一①。網購規模日益擴大助推了電子商務發展的電子商務跨越式發展,傳統企業要想分享中國市場這塊大蛋糕,與電子商務融合是必經之路。傳統經濟一般是規模經濟,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進行大規模生產,以產品為中心,庫存多。如:新聞上經常報道各地農產品滯銷嚴重,借助網絡散布消息求助以減少農戶的經濟損失,其背后原因在于:1、缺乏銷售渠道,不少果農仍停滯在水果批發商上門收購的單一渠道,既降低了其議價能力導致水果賣的價格低廉,又不能對市場需求變化做出及時調整。2、消費者消費水平提升后伴隨著需求多樣化,對水果品類和質量要求變高,同時經濟全球化讓進口水果頻繁走入中國市場,也搶占了不少市場份額。為解決這類事件,當地政府部門開始牽頭借助互聯網打造電商平臺為果農打開銷售推廣渠道,如“農村淘寶”,也有果農通過自己開設淘寶店、微店、公眾號平臺等方式來經營宣傳。新型電子商務模式讓果農直接對接消費者,提高議價能力的同時也能更準確快速地掌握消費者的需求從而做出相應地調整;另外,國內優質水果也能通過跨境電商平臺銷售到國外,讓國內水果不僅銷往全國各地,也能走出國門。農村電子商務有效的緩解了農民“賣難”問題,推動著農業結構升級。在網絡經濟的沖擊下,電子商務已經深入和廣泛地影響著企業傳統的經濟行為,企業生產模式也將徹底改變,不再是單向的“產-供-銷”,而是以客戶為中心,重在溝通的人性化經營模式。傳統經濟必須有效應對變革,與電子商務的有效結合有利于降低企業交易費用、獲得競爭優勢。2.2國家政策導向,大力推廣電子商務模式。我國近幾年高度重視電子商務的發展,一方面努力推進信息化網絡、物流設施等基本建設,如2013年《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中提出了“拓展電子商務空間”,包括完善智能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跨境電子商務通關服平臺和外貿交易平臺等;另一方面加速推進《電子商務法》立法進程,完善電子商務法律體系,如《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在2015年的正式實施。并且我國為了保證電子商務多元化、社會化的健康發展,已經著力于農村地區、跨境電子商務市場的打造,陸續出臺了多項促進電商發展的政策,如商務部出臺的《“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明確提出:“繼續推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打造一批農村電子商務示范縣。支持電子商務企業開展面向農村地區的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網絡及渠道建設。”在十三五規劃中,也為促進電子商務發展明確了幾項內容,如構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網絡、發展現代互聯網產業體系、強化信息安全保障、構筑現代基礎設施網絡等。這些政策規劃不僅為互聯網與經濟的創新融合提供了行動指南,也為傳統經濟與電子商務的結合提供了契機。為響應國家政策,各級政府紛紛出臺具體實施意見和條例,為電子商務的跨越式發展鋪下了康莊大道,更好地促進我國電子商務經濟的繁榮。我國傳統經濟應抓好難得的機遇進行轉型,在國家政策方針的引領下尋求新突破。2.3謀求發展,順應未來商業發展趨勢。商務部的《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7)》顯示:2017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29.16(萬億)元,同比增長11.7%;網上零售額7.18(萬億)元,同比增長32.2%。[3]交易額在消費總額中的占比從幾乎為零穩步增長到超過6%,已經在我國工業、農業、交通運輸、金融、旅游和城鄉消費等各個領域的應用不斷得到拓展,成為我國擴大消費的一個主要渠道。且隨著80和90后一代消費的崛起,中產人群比重的增長,中國人的消費能力和需求還會繼續增長,未來仍是全球電商消費最大的市場。[4]可見,我國電子商務市場增速顯著,覆蓋面廣,具有極大的市場開發潛力。當前市場發展快速、變化多樣、個性化明顯,過去標準化規模生產的傳統經濟已經難以滿足人們的需求。如傳統企業信息傳遞速度慢、反饋不及時,不能靈活快速地進行調整。而借助電子商務的傳遞數字化優勢,能使商品從生產、銷售、交易到消費實現快速、準確、雙向交流,對市場信息能更加及時準確地獲取和反饋,實時地隨機應變。電子商務借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不僅能使傳統產業的生產力要素得到擴大,而且能使傳統產業生產力形態得以演進。加上傳統企業本身在長期的生產經營中,擁有的大量人脈、資本與口碑,比中小企業從零開始具有較大競爭優勢來維持和拓展國內市場。

3、電子商務與傳統經濟結合存在的問題

電子商務具有開放性、互動性、低成本等特點,能改變傳統經營模式和生產組織形態,恰好可以為廣大傳統經濟采用。然而傳統企業電子商務化進程并不順利,其原因主要如以下方面:3.1人才匱乏,難覓合適的領導者。我國電商人才的培養滯后,培養體系也存在諸多問題,導致市場上電子商務類人才嚴重匱乏,集電商思維和傳統企業管理經驗于一身的領導型人才更是鳳毛麟角。眾所周知,領導者在企業的生死存亡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傳統企業能否結合電子商務成功轉型與領導者的觀念和能力息息相關。更何況傳統企業的組織結構穩定,職位提升講究“論資排輩”,空降外部人才對其運作機制缺乏了解,帶領傳統企業進行轉型可能面臨諸多阻力。若在職培養傳統企業原有領導層,其觀念的轉變不僅需要時間,還需要領導者真正放低姿態,虛心求教,敢于實踐,有決心帶領企業走上電子商務化進程。3.2自我評估失誤,方向出錯。很多在20世紀家喻戶曉的傳統企業如今地位岌岌可危,甚至早已破產,如泊頭火柴廠、膠卷業巨頭——柯達。破產企業并不都是因為戰略失誤導致的,有的產品本身就輸給了時代變遷。換句話說,并不是每家傳統企業都適合與電子商務結合來轉型,也并不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傳統企業在轉型之前要對企業本身和產品進行全面準確地評估,判斷其是否適合轉型、何時開始、如何投入和控制風險等。如果在電子商務浪潮的沖擊下盲目地開始跟風,一旦方向出錯,就會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嚴重打擊企業轉型的積極性。3.3觀念守舊,產業結構調整難度大。傳統企業的組織管理體系和產業結構一向相對穩固,而電子商務本身就是使企業組織結構、業務流程、管理體系通過復雜融合而高效運作的企業經營新模式。兩者的矛盾沖突勢必會造成部分組織或人員利益受損,若傳統企業里的員工或組織不能改變其傳統觀念,接受傳統企業與電子商務融合的必然趨勢,就會不自覺地抵制或阻擾電子商務化進程,加大產業結構調整難度,使得企業難以成功升級轉型。隨著競爭環境、商務模式的變化,企業需要在數據倉庫、數據挖掘等相關技術基礎之上提供使其能夠迅速有效分析數據的技術和方法,包括收集、管理和分析數據,將它們轉化為有價值的信息,即內部商務電子化、智能化也是不可避免的[5]。而這種內部電子商務化不是簡單的技術升級,企業員工觀念不僅要求觀念轉變,更要求他們在處理業務時漸漸習慣運用互聯網的思維模式和技術來分析解決問題,這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3.4企業急于求成,缺乏恒心。傳統企業借助電子商務的轉型之路因成功先例太少而又不能直接照搬注定不容易,這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程,企業在其進行過程中可能會走很多的彎路。畢竟每個傳統企業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需要結合自身的運營情況、資源、優勢,去思考和嘗試如何借助電子商務進行轉型。在不斷反復地嘗試、犯錯、修改完善過程中漸漸地去改變,去完成目標,過程痛苦而漫長,致使一些急于求成的企業在焦躁中選擇了不明智的戰略或消磨了信心與斗志而沒能成功。而且,傳統企業的轉型經常需要做一些創新嘗試,而這些創新投入很大,還不一定有回報,這對于資金不夠雄厚的中小企業來說也是其缺乏恒心、無法安心打持久戰的重要原因。

4、結語

在“互聯網+”大環境下,企業信息化是其以防被淘汰的重要發展戰略之一,而電子商務是信息化時代的產物,也是未來商務的雛形,走在了時代的前沿。傳統經濟想要尋求快速發展,必須克服其地域局限性的軟肋,利用電子商務來改造自己,進行轉型升級,真正實現工業化和信息化。但在這之前,傳統企業應該全面認識評估自身,立足于中國國情,抓好時機,做足準備工作,才能在信息化時代越走越遠、越走越強。

參考文獻:

[1][5]鄭淑蓉,呂慶華.中國電子商務20年演進[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3(11):5-16.

[2]鄭學敏.循環經濟與傳統經濟的比較分析[J].經濟導刊,2010(01):76-77.

[3]中國電子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7)》[DB/OL].dzsws.mofcom.gov.cn/article/ztxx/ndbg/201805/20180502750562.shtml,2018-05-31.

[4]21世紀經濟研究院.《2016中國電商消費行為報告》[DB/OL].epaper.21jingji.com/html/2017-01/13/content_54595.htm,2017-01-13.

作者:洪雨 單位: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