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實踐教學改革現狀及措施
時間:2022-04-06 11:24:06
導語:法律實踐教學改革現狀及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實踐教學作為落實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重要一環,不僅對實現法學教育和法律職業的對接具有重要意義,也在培養應用型和復合型法律職業人才具有積極作用。為了滿足法學教育發展需求,培養高素質法律人才,就必須認真審視法律教學現狀,分析問題成因,遵循理論、實踐并重原則,有針對性地對法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善,創新法律實踐教學模式。
關鍵詞:法律人才;法律教學;實踐教學;教學改革
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在2011年聯合下發《關于實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若干意見》,《意見》為法學教學模式改革提供了理論指導,指出高校應將“高校與實務部門聯合培養機制、強化法學實踐教學環節”作為法學教育的重點任務落實。培養應用型、復合型法律職業人才是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重要任務,其目標是培養學生法律倫理素養,讓學生熟練掌握法律事務相關技能,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聯系實際解決法律問題的能力以促使學生適應多樣化法律職業的要求。本文對如何改善法律實踐教學進行探討,以期對高等法學教育教學改革有所裨益。
一、法律實踐教學現狀分析
法律實踐教學是一種對校內外教育資源和社會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在具體的法學實踐課程和法律社會實踐活動中運用該資源以培養法律人才的教學模式。法律實踐教學的特點是教學內容和形式多樣化,以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學生法律實踐能力為教學目標。目前,我國法律實踐教學正處在發展階段,教學形式和內容逐漸豐富,但在實踐教學中還存在問題:
(一)實踐教學沒有得到全面、深入實施
著名法學家張文顯教授曾提出“實踐育人”理念,強調調動學生課外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熱情和興趣,不斷開展各類具有應用性、綜合性、導向性的實踐活動的同時鞏固理論知識、提升綜合素質的教育方式。實踐育人的理念與法律實踐教學關聯密切,深入理解并運用實踐育人理念是實踐法學實踐教學的重要前提,當前法律實踐教學中對實踐育人理念理解不夠深刻,法律實踐教學沒有得到全面、深入實施,主要是學校和教師承受的科研壓力較大,將學術研究作為工作重點,對實踐教學的方式和內容疏于研究;學生重視理論知識學習輕法律實踐操作,對實踐技能課程不夠重視,學生花很多時間準備研究生、各類職業資格證等考試,法律實踐教學操作時間少,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師教學效果不甚理想。
(二)實踐課程設置陳舊單一
目前,國內法學專業課程基本由公共課、學科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課組成,其中除實踐課以外四項基本是理論課程,在法學教育體系中,法律實踐教學占比較低。法律實踐教學停留在書面教學和模擬教學階段,教學活動主要有兩種,一是對案例進行討論,二是校內法律活動,課程設置單一。而畢業實習階段往往只有兩三個月時間,學生參與實際工作的時間少,導致所學理論知識與法律工作實際需求脫節,不利于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實踐型教師匱乏
推動法律實踐教學發展需要高校建立一支兼具深厚理論功底和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隊伍,而高校受種種原因限制普遍缺乏專業法律教學實踐型教師隊伍,原因是:1、高校在對教師進行招錄和考核時重視學術研究水平卻疏于考評實踐操作能力,教師隊伍中以學術型教師居多,缺乏實務操作經驗,不能較好地給予學生實踐操作指導;2、高??冃И剳蜋C制不夠完善,教師在指導學生實踐操作上耗費諸多時間與精力但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導致教師在指導學生實踐操作上積極性低下,從而造成在實踐教學中往往是一名教師教學中帶領數十名學生,教學指導缺乏針對性,學生得不到全面指導,教師難以達成實踐教學目標的局面。
二、法律實踐教學改革措施分析
縱觀海外法學教育成功經驗,不外乎明確實踐教學目標、重視學生參與法律實踐,例如美國各法學院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以醫學院為模仿對象,充分學習通過開展診所實習的方式培養學生,創造出“法律診所教育”,該教學模式通過指導學生參與實際法律應用程序的方式來達到鞏固學生理論知識,提升學生法律實踐能力的目的。結合海外法學教育成功經驗與我國實際情況不難看出,提升法律實踐教學地位勢在必行,要在遵循理論與實踐并重原則的基礎上全面強化校內外法律實踐教學,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法律職業人才。
(一)課程設置方面的改革措施
實踐教學是實現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關鍵環節,在針對我國目前課程設置陳舊單一的情況,應遵循理論與實際并重的原則適當提高實踐教學的比重,豐富實踐教學的教學手段。例如,在專業理論課中針對本門課程實務特點增加課程實訓環節,在課程進行到一定階段、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相關知識之后,在課堂上對經典案例進行研究和討論、對相關案件進行法庭觀摩和探討等,強化學生分析和判斷能力;邀請資深法官、檢察官、律師等開設相關實踐教學講座,講授辦案技巧、心得體會等,加深學生對法律實務的印象和理解。
(二)畢業實習制度方面的改革措施
實習是學生檢視大學期間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通過實習可有效加深學生對法律實務的理解。目前,我國高校大多將實習時間安排在畢業前夕,學生在畢業的時候大多需要準備畢業論文、司法考試、公務員考試、研究生考試等多項內容,許多學生對工作流程剛有所熟悉就離開工作崗位,不利于學生深入理解法律實務,針對這一點,高??尚Х掠叭髦握n程”,將實習時間安排在大二和大三階段,適當延長實習時間,實習單位不局限于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等傳統實習單位,還可以向各企業法務部門、行政事業單位、涉法行政機關等進行延伸,以促進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的深度銜接。
(三)模擬法庭教學方面的改革
模擬法庭教學是法學實踐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模式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也存在模擬過程中只有部分學生參與、學生進入實際模擬階段經常出現背臺詞走過場現象等問題。在進行模擬法庭教學活動之前,高??蛇m當加強庭前培訓,選擇具有豐富實務經驗或者國內外知名模擬法庭專業人士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培訓,加強學生在辯論、寫訴狀等方面的技能。針對只有部分學生參與模擬法庭的情況,高??稍谡n堂上或者與外校合作開展模擬法庭比賽,鼓勵學生參與競賽,邀請知名法律實務人士對模擬法庭進行點評并指導學生糾正模擬法庭中出現的問題,加強模擬法庭教學的開放性,突出學生在法律實踐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四)推動法律診所教育發展
法律診所教育起源于上世紀60年代美國法學院,該模式的優點在于學生在教師指導的基礎上與真實案件進行直接接觸,縮短法學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之間的距離,目前,該教育模式在我國已得到普遍推廣。為推動法律診所教育發展,高校要建立實踐型教師團隊,改善考評機制,減輕教師科研壓力,讓教師有充足時間參與法律實踐教學活動,也可邀請相關法律實務專家來開辦講座,分享最新法律實務成果,擴寬學生知識面;高??蓮脑讣凸姘讣胧?,與當地政府和公益組織展開深度合作,為學生創造更多實踐機會培養法務實踐能力。
三、結語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是落實我國依法治國方針的重要手段,實踐教學作為該計劃的關鍵環節,對培養高素質法律人才具有重要影響。高校應不斷更新實踐教學理念,完善實踐教學內容,加強實踐教學在鞏固學生理論知識、培養學生法律實務技、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上的作用,為高校培養高素質法律人才提供保障,高校需不斷學習海內外法學教育經驗及理念,結合自身實際、遵循理實并重原則改善實踐教學模式,推動高等法學教育教學改革發展。
作者:張雷 單位:安徽工程大學人文學院
參考文獻:
[1]劉蕾.法學實踐教學改革與卓越法律人才培養[J].教育評論,2013,02:99-101.
- 上一篇:涉外同性婚姻的法律適用探討
- 下一篇:房地產領域法律風險評估與防范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