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犯罪引渡法律建設的思索
時間:2022-11-19 05:14:33
導語:當代犯罪引渡法律建設的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張偉工作單位:湘潭大學法學院
引渡立法和實踐都表明,要實現引導,需要事先有條約約定。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與所有的國家之間簽訂引渡條約,在不存在這種雙邊條約關系的情況下就無法向外國實行引渡。這種情況下,國家只能向數目有限的伙伴提供引渡合作,而且他們向外國提出的引渡請求也往往因不符合互惠原則而遭到拒絕。為了解決問題,不少國家都通過立法改變這一立場。我國也應該認識到可能引發的一系列問題,靈活對待這一條約,或者授權相關機關可以靈活對待,比如授權國家主席或全國人大常委會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與任何外國達成協議,在互惠的基礎上,依據引渡法向該外國移交逃犯;或者可以通過修訂引渡法規的適用范圍與限度,規定在無雙邊引渡條約關系情況下合作的可能性。這樣一方面可以保護本國國民安全,另一方面也適應了國際形勢的發展。
二、對中國的恐怖主義犯罪引渡程序反思
1、促成以相互承認逮捕令為基礎的逃犯移交制度隨著一些國家或者區域法律一體化的發展,傳統的引渡制度的基礎正在發生根本改變,引渡不再僅僅被認為是“國際禮讓”和相互提供便利的法律程序,而更多地被理解為在法制方面相互信任并相互承認司法裁決的法律程序。因而,國家更加尊重合作伙伴發出的、具有法律強制力的司法文件,即對逃犯的逮捕令,而這對于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的中國與中亞國家的司法合作提供了一個可行的選擇。這對于中國的恐怖主義犯罪引渡法律建設具有重大的啟示意義。
2、鼓勵運用簡易引渡程序簡易引渡程序的適用前提是被請求引渡人同意自愿接受引渡,建議引渡程序不需要一般繁瑣的審查程序,能夠盡快該被引渡者移交給請求國。簡易引渡程序的最大優勢在于簡便快速,節省司法資源,促進國際合作的進程。簡易引渡程序由于前提是被請求引渡人同意自愿接受引渡,體現了對被請求引渡人意愿的尊重,也減少了被引渡人在被請求國受羈押的時間。一般來說,這種同意應當向負責對外國引渡請求進行司法審查的司法機關(法院)表達;如果不在司法審查階段,也可向行政主管機關提出。我國可以與其他國家通過簽訂引渡協議,建立簡易引渡模式,只要被請求引渡人同意自愿接受引渡,為了節約司法資源,避免繁瑣的引渡程序,精簡一般的審查程序,按照效率原則盡快將該被引渡人移交給請求國。
三、對中國恐怖主義犯罪引渡原則的反思
1、政治犯不引渡原則的反思在對待政治犯不引渡原則中,要盡量避免政治犯不引渡原則的適用,需要將恐怖主義犯罪非政治化。1996年9月27日制定的《歐盟成員國間引渡公約》就很大程度上排除了“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則的適用,該公約第5條第1款規定:“為適用本公約之目的,被請求成員國不得視任何犯罪為政治犯罪、與政治犯罪有關的犯罪或基于政治動機的犯罪?!痹谖覈c中亞國家之間的《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將明確規定了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這樣的規定能夠避免出現將恐怖主義犯罪分子當作政治犯適用還有疑問,為了能夠實現將恐怖主義犯罪非政治化,有必要在條約中盡可能羅列涉及的罪名,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2、死刑不引渡原則的反思中國《引渡法》沒有規定死刑不引渡原則,沒有規定絕對不引渡情形,也沒有規定相對不引渡的情形。在對外司法合作中,我國也盡力避免適用該原則,一般是游說司法合作國放棄在雙邊條約中規定這一原則,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引渡條約就是這一模式。從實際來看,死刑犯不引渡原則已經發展成為國際習慣法。在國家反恐合作中,如果對方采用了該原則,我們沒有采用該原則,就會影響雙方的合作。如果不采用死刑犯不引渡原則,對合作國而言等于在其廢除死刑問題上打開缺口,其合法性更加缺失。我國適用死刑犯不引渡原則還存在障礙,主要是制度障礙和觀念障礙。從制度上來看,我國刑法中對死刑的規定涉及諸多罪名,死刑不引渡原則必然涉及到最近最為爭議的刑法問題,即刑法中死刑的存廢問題。在我國目前的背景下,要求立即廢除死刑,顯然是不現實的,脫離中國的實際情況。從觀念上來看,由于近年來犯罪分子外逃尤其是貪官外逃常常發生,如果適用死刑不引渡原則,給人民群眾造成姑息縱容腐敗的印象,民眾顯然難以接受。對此,需要進行不同的利益考量,從實際效果來看,無期徒刑和刑期較長的長期徒刑能夠發揮到懲罰犯罪分子和預防犯罪再發生的作用。目前我國的有期徒刑刑期過短,難以起到懲罰和威懾作用,可以考慮將有期徒刑的年限延長,將外逃作為加重情節判幾十年的徒刑,發揮其良好。
3、放寬本國國民不引渡的限制本國國民不引渡是我國《引渡法》一項硬性規定,具有很強的剛性,在中國和其他國家簽訂的雙邊引渡條約中也都有得到了具體體現。鑒于國際恐怖主義犯罪和我國恐怖主義犯罪的嚴重危害性,考慮到各個國家由于經濟政治等原因在打擊恐怖主義犯罪方面投入不同,很有必要緩和本國國民不引渡這一原則。我國應該順應這一歷史潮流,修改我國引渡法,在一定條件和程序下,允許引渡本國國民。這既是國際引渡的發展趨勢,也對我國打擊恐怖犯罪有積極的意義。
- 上一篇:當代農業保險法律建設的思索
- 下一篇:韓非法律發展思想與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