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智慧警務大平臺規劃建設探究

時間:2022-02-19 10:15:57

導語:法院智慧警務大平臺規劃建設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法院智慧警務大平臺規劃建設探究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智慧警務大平臺建立“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安全防范體系,保證在有限的警力情況下,通過軟硬件提升法警的處理應急事件能力,通過“聰智”大腦有效的提升辦案效率實現智慧法警。

【關鍵詞】司法警務;人工智能;智慧警務

后,黨中央提出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并要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將“智慧法院”列為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隨著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2.0版的完美收官,十三五規劃要求信息化3.0版智慧法院2017年底建設完成,2020年底在全國法院深化完善[1]。現各級人民法院警隊警力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下法院工作的用警需求,尤其是在刑事審判司法警務保障中警力難以達到相關規則中刑事審判對司法警務保障的剛性規定。近兩年發生的因各類案件矛盾積聚,在法院調解、開庭審理過程中演變成暴力事情更加暴露出人民法院在安全防范中的隱患和突發事件處置能力的應對缺陷。而海陵區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務工作日益繁重,用警需求明顯增加。因此,如何科學管理整合警力,提高司法警務工作效率,建立“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立體安全防范體系,通過司法警務指揮平臺發揮監督、調度、指揮、統計職能,為人民法院司法審判中心工作服務,成為法院警隊必須面對與解決的課題[2]。智慧法警主要通過智慧警務大平臺建立“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安全防范體系,保證在有限的警力情況下,通過軟硬件提升法警的處理應急事件能力,通過“聰智”大腦有效的提升辦案效率。

1智慧警務的特征

1.1人工智能大應用。人工智能將持續推動視頻、音頻文件生成自動化及審核自動化,人工智能可能給法院管理帶來更為深遠的變化:①視頻、音頻文件生成自動化,在人工智能的參與下,從一開始人工巡查等模式,目前可以做到由人工智能巡查,減少因人為失誤造成的影響;②各種文件審閱自動化,盡職調查、合規審查等,都需要對各類事件進行審查、分析和研究,從而能刺激警務人員的提升工作效率。人工智能在足夠多的學習后,能提前預判某些可能會發生的事件并預報給警務人員,加強警務人員的警覺性。1.2數據大腦。大數據的海量發掘,為智慧警務管理智能化、自動化提供了主要支持手段。通過數據提醒人去第一時間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通過數據對所有事件進行合理分析,自動生成事件報告。1.3智慧警務綜合平臺。數據驅動是智慧警務管理核心要義,在實現警務信息化和智能化基礎上,建立專門的智慧警務分析平臺進行大數據治理,結合外因需求、內在優化,做到全面感知、全面數字、全面互聯、全面智能,達到數據驅動領導決策的目的[3]。

2智慧警務平臺的建設規劃與實踐

一款基于人工智能的法律應用系統的誕生,為警務管理釋放了一個強烈的信號,在傳統法警的日常工作中,機器人似乎比警務人員更聰明,且更為快捷地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2.1主要功能模塊分析。智慧警務綜合管理平臺由警務業務、警政業務、安保業務、智能分析平臺四大模塊組成,每個模塊的業務關系如下。警務業務模塊需對接案件管理系統,短信平臺;警政業務與人事系統;安保業務模塊接入各類監控系統,科技法庭,車載單兵;智能分析平臺主要是對所有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給予相關部門進行案件分析學習時提供相應依據及意見,如圖1所示。2.2核心數據模塊建設。安保業務為數據收集的核心數據模塊,安保業務作為數據源的主要來源,只有健全的安保業務才能收集足夠數量的數據,為“聰智”大腦進行預判、提醒、審核、分析提供相關依據,為法警隊伍提供最強大的技術支撐保障。2.3資源整合,實現統一調度管理。整合法院內部包括庭審現場、公共區域、執行過程、安檢入口、押解過程、羈押區域等地的各類監控資源,進行統一的監督管理。如遇異常情況,可在第一時間知曉,快速響應,提升法警部門快速反應、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4]。2.4智能分析平臺。系統實現了將原有繁瑣的線下年度數據統計轉為系統生成數據,系統自動統計。由原先的人工統計記錄,轉換為系統中點擊按鈕就能生成結果。即使是不定時、非固定格式的統計任務,系統也能通過自定義表格實現全院的統計,大大節省了法警在工作中的時間和精力,明顯提升了工作效率。

3智慧警務未來展望

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重要特征的信息技術不斷滲透到各個行業,并不斷地改變著業已形成的運轉模式,尤其是以機器替代人類工作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的情況下,警務工作管理也將不斷突破傳統的管控模式,更加智能化?;诖髷祿叭斯ぶ悄艿闹腔劬瘎展芾?,我們或許可以做出如下展望:警務人員與機器一同學習,相互促進。警務人員將不斷獲得的知識及經驗源源不斷地傳遞給智能機器人,智能機器人發揮算法及大數據存儲的優勢,獲得比人腦更多、更優的法律解決方案及策略,智能機器人獲取的法律知識越多,其大腦就會越聰明。反過來進一步促進法律人的學習,形成良性互動。警務人員將從模式化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日常模式化的工作交給機器來完成,警務人員僅僅進行校核,工作效率將會大幅提升。涉及情感、價值判斷的法務工作,只能由警務人員完成。在智能化的警務管理時代,真正困難的是大量現實中的法律問題并不存在標準答案,對于法律問題的解答需要在利益、人情、機會等各方面的權衡,需要具有真正理解現實社會的能力,這對經驗豐富的法務工作者來說都未必是簡單的工作。因此法律人工智能就需要向這些經驗豐富的法律人不斷學習。而這些沒有標準的經驗卻成為短時期內還無法攀登的高峰,除非有一天機器人真正能像人一樣察言觀色、深入思考。

參考文獻

[1]涂揚舉,鄭小華,何仲輝,等.智慧企業框架與實踐[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18.

[2]於興中.當法律遇上人工智能[N].法制日報(第7版),2016-3-28.

[3]崔海梅.司法警察在突發事件處置中的職權行使研究———基于注釋法學的視角[J].法治研究,2014(12):108-116.

[4]丁國峰.以“數字法制”引領“智慧法務”騰飛[N].法制日報(第5版),2018-9-15.

作者:任欣祥 單位:泰州市海陵區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