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社會工作立法問題
時間:2022-06-29 09:21:01
導語:漫談社會工作立法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立足國情和文化傳統
由于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立法傳統的差異,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社會工作立法形式也有不同,例如大陸法系強調法典的權威,強調形成完整的社會工作法律法規成文體系,而英美法系則往往通過單行法對社會工作進行專門規定;立法模式也分為集中立法模式,即國家立法機構制定一部內容全面的社會工作法,完整規定關于社會工作的各項制度的立法模式,例如加拿大艾伯塔省的《社會工作職業法》、馬耳他的《社會工作職業法》等,分散立法模式,即在多部法律中分別規定社會工作各方面制度的立法模式,例如奧地利的《社會工作人員法》、香港地區的《社會工作者注冊條例》等,附屬立法模式,即在其他法律法規中附帶地規定社會工作某一方面或幾個方面制度的立法模式,例如瑞典的《社會服務法》、韓國的《社會福利事業法》等。我國歷史上長期采取單一制的國家形式,從立法體例上也一直遵從大陸法系的成文法傳統,因此采取統一的法典形式即集中立法模式,制定統一的社會工作法律法規,既符合時展的要求,又符合中國大陸法系的立法傳統,是我國社會工作立法的最佳選擇。
2.基于現實需要
中國共產黨的報告提出要“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專業化、職業化和行業化的社會工作,必須要有相對完善的法律法規依法保障社會工作者的執業權利,保障社會工作者擁有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社會氛圍,并為專業社會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必須清醒地看到,法是由一定的物質條件決定的,這一特點決定了法的制定、頒布和實施必須與社會的現實需要相適應。且不說我國當前七成以上本科的社會工作者的月平均工資不足四千元,即使是要給服務對象提供利益和福祉,只有在立法過程中全面系統而深入地考察和確定這項福利事業所需的人力和物力,才能確保社會工作立法具有真實的可行性?;谖覈壳暗慕洕l展水平和社會保障發展程度,在目前具體的立法操作上,雖然我國社會工作立法應該以制定集中立法模式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工作法》為最終目標,但依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實際和我國社會工作的現實需要,在當前可以參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1980年就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暫行條例》,但直到1996年才正式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的經驗,只需要在制定了《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暫行規定》的基礎上制定《社會工作者條例》,并初步形成以《社會工作者條例》為核心的社會工作法律法規體系即可。
3.以服務為中心
中國共產黨的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睘榱烁玫鼗貞@種社會需求,我國社會工作立法必須堅持社會法的基本定位,強調以服務為中心,重視服務對象的群體利益,以積極的心態和服務參與社會治理,促進我國的社會工作事業健康發展。為了實現以服務為中心的目標,我國的社會工作立法必須注意服務對象的普遍性,即在開展社會工作立法時對服務對象進行了全面深入地考察,努力使各類弱勢群體都能被科學地劃定進服務對象中來,并使他們的需要能夠通過社會工作者開展的各種服務活動得到廣泛的滿足;必須注意服務方法和技術的科學性,即社會工作立法要求由科學理論和方法來指導社會工作實踐活動,并按照科學的服務方法和技術開展服務活動;必須注意服務程序的規范性,因為社會工作不是主觀隨意進行的助人活動,必須在各個環節都嚴格遵守專業規范和倫理標準,才能保證服務的正常提供和實現服務的目的。
4.根據專業化發展水平
境外社會工作發展歷史證明:社會工作者的數量、規模固然重要,但是,更為重要和關鍵的是社會工作者隊伍的實務能力、專業能力和綜合性的專業質量程度。從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實踐看,一個服務領域的工作要成為成熟的專門性職業,必須建立某種形式的執業限制。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是合法管轄人們執業的一種常用方式,通過頒發職業資格證書可以鑒定一個從業人員是否具有該服務標準的實踐水平或從事該服務必須掌握的技巧和知識。而且,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同時可以幫助從業人員建立獨立和獨特的法律地位。但共同參與、共同發展畢竟是社會工作立法所追求的理想目標,特別是我國目前社會工作專業教育不夠發達,每年的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僅一萬多人,在當前我國社會工作還缺乏廣泛的從業人力基礎的情況下,給社會工作制定一系列過分嚴格的資格認證規定,不但不能促進社會工作的發展,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社會工作的發展。因此,社會工作立法首先應當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以滿足人們的需求解決百姓的問題為目標,同時注意符合專業社會工作者發展的規律,鼓勵社會工作從業人員的專業性,特別是鼓勵具有社會工作專業教育背景的畢業生在社會工作服務機構中提供專業社會工作服務。
5.注重完善服務對象權利
作為以利他主義為使命的專業和職業,關心社會工作專業發展的目的應該不僅僅在于追求社會工作的專業地位,更重要的是關心社會工作服務對象的福祉,尤其是處于弱勢地位的弱勢群體的福祉。同樣,在我國開展社會工作立法的更重要的目的是通過完善社會工作服務對象權利保護法律法規保障全社會成員基本權利和基本需求,特別是扶助社會弱勢群體,保障他們的基本生存權、發展權,體現社會的公平價值和安全價值;同時不斷增進社會福利,滿足全社會成員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需求。而完善社會工作服務對象權利保護法律法規,既為社會工作服務對象獲得專業服務提供了法律依據,其實也為社會工作者開展專業服務提供了職業領域。我國的社會工作服務對象權利保護法律法規未必需要專門立法,但應該具有關于社會工作專業服務的明確規定,同時應該明確社會工作者的專業權利和職業地位,例如,“每個街道和鄉(鎮)至少配備1名專職或兼職兒童社會工作者”;“探索建立醫院社會工作者制度”;“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在社區矯正機構的組織指導下參與社區矯正工作”。
作者:袁光亮
- 上一篇:鄧小平法制思想內在要求
- 下一篇:農業地方立法質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