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社交平臺網絡侵權行為分析

時間:2022-03-05 11:00:03

導語:新型社交平臺網絡侵權行為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型社交平臺網絡侵權行為分析

【摘要】新型網絡社交平臺的發展加快了信息的傳播,讓公民的言論自由和知情權得到了充分的實現,然而,網絡平臺的發展在豐富和便利了人們生活的同時,卻也對公民隱私權和名譽權的保護提出了新的挑戰。近幾年,“表白墻”作為一個新生的傳播媒介風靡于各大高校,其在傳播信息,表白吐槽與大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大學生們所關注和支持。但在運作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譬如未經當事人許可公開他人照片、評論轉發不實言論、對他人進行網絡暴力等,這都是對于他人隱私權和名譽權的侵犯。本文便針對“表白墻”運行中出現的侵權現象及其背后的原因及解決對策作出簡要分析。

【關鍵詞】高校“表白墻”;網絡侵權;對策

一、隱私權和名譽權的概念

(一)名譽權。名譽是指社會對公民個人的品德,思想,才能等方面作出的綜合性的社會評價,集中體現了個體的人格尊嚴。名譽權是指法律賦予公民和法人享有的得到和保持客觀的社會評價,避免遭受不法侵害的權利。伴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對于公民名譽權的侵權現象也越來越嚴重,網絡的出現,更是使得名譽權侵權變得普遍。常見的現象有,在網絡上發表或者轉載對他人名譽權造成侵害的信息或評論,捏造傳播虛假事實,惡意詆毀他人名譽等。(二)隱私權。隱私是與公共利益、群體利益無關的,不愿對外公開的私人信息、不愿被外界干涉的個人私事以及不愿被外界侵入的私人領域。隱私權是指公民享有的其個人信息、個人活動和個人領域依法受到保護并排除他人非法侵犯的權利。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公民的隱私權被侵犯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和嚴重,但是在具體認定對于隱私權的網絡侵權行為時,往往會因為網絡的虛擬性、隱秘性等特點而存在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

二、高?!氨戆讐Α边\行中網絡侵權的現狀

大學生在運用高校“表白墻”的過程中,侵權行為時有發生。不經證實的網絡謠言并大范圍的傳播,拍攝并公布他人照片用以表白或吐槽,雖然很多行為都不以獲取利益為目的,但也的確對于當事人的民事權益產生了不同程度的侵害,主要體現在對他人名譽權和隱私權的侵犯。故本人以問卷星在線調查的方式就這一現象作出了以下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及真實的生活體驗總結發現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一)高校學生網絡侵權和維權意識薄弱。此次問卷中關于“你是否有意識到以拍照的方式表白或吐槽他人是對他人權利的侵犯”的問題,多達54.39%的大學生選擇了“沒有”的選項,這表明多數大學生對于網絡侵權的意識十分薄弱。在實際生活中,權利受到影響的當事人在被以拍照的方式受到表白或吐槽或者受到謠言、網絡暴力時,在可能感到不適的情況下,也很少會意識到自己的權利受到了侵犯,即使意識到也很難產生維權的想法或找到合適的維權途徑。(二)高校學生在利用“表白墻”的過程中的侵權現象大量存在。據平日調查發現,大量他人照片未經打碼即公開在“表白墻”上的現象大量存在,且根據問卷結果顯示,有50.88%的大學生曾經傳播或者評論過未經證實的言論,即近半數大學生都在一定程度上進行過對他人權利的侵犯。網絡使得網民可以在隱秘的空間下暢所欲言,而傳播速度快的特點又使得很多未證實的言論和信息在短時間內便可以發酵和擴散。大學生在使用“表白墻”的過程中,簡單的操作便可以表達自己的訴求,即便是做出了不規范的行為,也很難得到相應的懲戒,大量侵權行為由此廣泛存在。(三)高?!氨戆讐Α笔褂弥邪l生侵權時缺乏相應的救濟措施?!氨戆讐Α钡氖褂弥校畛3霈F的也是最嚴重的侵權現象是對他人進行吐槽,引發他人惡評甚至“人肉搜索”的情況,大學生在面對這種情況時,除了及時告知網絡服務提供者刪除之外,對受害者造成的傷害后果卻難以得到彌補,大學生除了起訴很難找到其他救濟措施,而大學生又很難考慮到利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

三、高?!氨戆讐Α边\行中發生網絡侵權的原因

(一)高校“表白墻”缺乏統一明確的管理標準。高?!氨戆讐Α弊鳛楦咝W生以服務他人為目的而自發運行的公眾號,常由幾位學生作為非營利性的網絡服務提供者自行進行管理,無論是對于公眾號管理人員行為的規范還是內容的限制和要求,都缺乏統一明確的管理標準。(二)網絡服務提供者責任不強。高?!氨戆讐Α惫芾碚叩呢熑我庾R對于大學生權利的保護發揮著關鍵作用,對于信息的篩選和確認以及是否做到及時刪除和制止不實言論的處理上,都對網絡服務提供者提出了較高要求。網絡服務提供者的責任意識淡薄便會加大對他人權利侵犯的可能性。(三)缺乏關于網絡侵權的教育。從上文中的數據得知,高校學生的網絡侵權的維權意識十分薄弱,可見相關的法制教育并沒有做到位,正因為缺乏相關法律意識的培養,才會使得高校學生在使用網絡過程中的大量侵權行為的發生以及在自己的權利遭受侵害時缺乏維權的觀念。(四)相關立法不完善現行法律中對于侵權性質的不實言論的規制過于寬松,受到侵害的當事人很難依據法律維護自己的權利,而由于缺少相關立法的規定,網絡侵權行為人也不會因為自己的侵權行為付出任何成本。

四、減少和避免“表白墻”運作中網絡侵權的對策

(一)在“表白墻”的運行中普及“實名制”。由于網絡隱秘性的特點,人們很難做到“網上網下行為一致”,而網絡實名制作為一種以用戶實名為基礎的互聯網管理方式,可以成為保護、引導互聯網用戶的重要手段和制度。在使用“表白墻”時普及使用“實名制”,可以約束大學生自身的行為,也可以發揮大學生的網絡監督權。(二)相關部門對于高校公眾號的管理制定明確有效的管理辦法。高校“表白墻”作為高校的一張名片,需要高校加以規制管理,對于公眾號管理者的選拔和管理,對于表白或者吐槽內容的限制以及對于不實言論的確認等方面,都需要明確有效的管理辦法。相關部門對于各個高校的公眾號也可以制定統一的規范。(三)教育體制中加大對于網絡侵權的法律普及。學校的法制教育是學校德智教育的重要內容,對于身邊的“表白墻”中的侵權行為,學??梢砸祟惏讣殍b,作為典型案例納入學校教學體制中或者開展網絡使用中規范個人行為的相關法律課程和知識講座,增強高校學生的網絡侵權觀念與維權意識。(四)對于網絡侵權進行嚴格立法。過于寬松的立法使得網民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肆無忌憚,而在大學生這個抑郁癥多發的脆弱群體面前,有時“表白墻”上針對自己的吐槽或是謠傳都有可能成為壓死當事人的最后一根稻草。網絡暴力很可怕,缺乏相關懲戒措施使得這一現象很難得到控制。對此,相關部門應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規范、監督網民的行為,營造和諧有序的網絡環境。(五)豐富救濟渠道。當大學生的隱私權名譽權受到侵害時,救濟的渠道不應僅限于采用法院起訴這個渠道,高校“表白墻”由于流行于各大高校,也理應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視,學校應針對此事完善相關校規校紀,完善相關的懲戒措施和教育機制,充分發揮高校自主教育的作用,為大學生的民事權益提供切實有效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張茹.淺析大學生網絡隱私權現狀及其法律保護[J].保定職業技術學院,2011(22).

[2]陳偉峰.新媒體視域下高校信息網絡傳播權意識的現狀與對策——以福建省泉州市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6).

作者:常文倩 單位:延邊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