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修正案意義論文
時間:2022-08-27 09:44:00
導語:憲法修正案意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憲法作為民主制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保持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長治久安的法律基礎。憲法在國家的政治、經濟、法制建設和人權保障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現行憲法是1982年12月4日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通過的,是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應運而生的,它科學地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經驗,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指明了國家的根本道路和發展方向。20多年的實踐證明,這是一部合乎國情、有中國特色、適應新的歷史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好憲法。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的全面開展,社會政治、經濟日新月異,憲法與現實生活之間出現了不一致的地方,如果不修改,不但不能使改革順利進行,而且也必然影響憲法的權威和尊嚴。為了使改革具有合憲性,我國分別在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對現行憲法作了4次修改。其中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是修改內容最多、范圍最廣、立法水平最高的一次。此次修改憲法沒有改變憲法總的架構和基本內容,而在保持憲法穩定性的基礎下,把中共十六大提出的理論創新、戰略性的根本方針政策反映到憲法中來,把近些年來國家建設發展取得的歷史性進展和寶貴經驗,用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固定下來,用以指導國家未來的發展,充分體現了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可以說,新的憲法修正案14條幾乎每一條都可以讓我們來從一個新的角度來認識我們的國家和社會,給我們帶來一個施展和釋放創造能力的廣闊空間,給我們展示了更加美好的未來,必將帶來人們的思想大解放和社會生產力的大解放,推動社會更快更全面的地進步。隨著新的憲法修正案的通過和實施,中國社會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一、憲法修正案充分反映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鮮經驗,反映了我們黨關于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的重大主張
此次修憲把黨的十六大確定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方針、把我們在實踐中取得并證明是成熟的重要認識和基本經驗寫入憲法,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精神,反映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愿望。
(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入憲,為執政黨按按照自己的面貌領導國家,為人民群眾監督執政黨的領導提供了憲法依據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積累的治黨治國治軍新的寶貴經驗?!叭齻€代表”重要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科學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在我國發展的最新成果,是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引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新世紀新階段的發展目標和宏偉藍圖而奮斗的根本指針。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入憲法,并將其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一道確立其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指導地位,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既保持穩定又與時俱進,必將為全國各族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走向輝煌,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制保障。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貫徹落實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個領域中,必將推動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書寫出新的篇章。
同時,“三個代表”寫入憲法,也是中國共產黨對自身提出更高要求的體現,是中國共產黨對人民作出的政治承諾。只有始終體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才能鞏固執政黨的執政地位,有一個“代表”沒做到,就要危及執政黨的執政地位。另一方面,有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人民對于執政黨的要求、對于如何來判斷執政黨的執政水平、如何監督執政黨,也就有了一個標準和依據。
新的憲法修正案的14條,除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我們國家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寫入憲法以外,其他各條實際上也都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體現。比如,對“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的政治地位的確認,增加保護私有財產、尊重和保護人權、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等條款,體現了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思想。特別是增加“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體現了對農民階層的利益的尊重和保護??梢哉f,從此次修憲開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已經并將和憲法一起,成為最廣大的中國人民的利益的一個重要保障。
(二)統一戰線范圍的進一步擴大,將有利于國家政權的鞏固和社會的穩定
新的憲法修正案將“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這一部分社會人士列入作為人民民主專政階級基礎的統一戰線之中,反映了由于統一戰線中各階級、階層的地位和關系的變化:現在這個統一戰線已經和過去的工農聯盟、勞動人民與民族資產階級的聯盟組成的統一戰線有了根本的不同。中共十六大報告指出:“在社會變革中出現的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于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等社會階層,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边@些社會階層的人士,按照傳統觀點應屬于“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范疇,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這些人士已經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標志著這些社會階層政治地位的提高,實際上也標志著我國國體也在一定范圍、一定程度上的發展變化,表明了國家政權更加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聯盟范圍更加廣泛和擴大。
二、憲法修正案以人為本,充分體現了“修憲為民”的現代法治思想
新的憲法修正案增加了人權保障和對合法私有財產的保護,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土地征用制度等規定,體現了“修憲為民”的理念。保障人權原則和私有財產不受侵犯的原則的確立是修正案中對我國未來社會影響最大、最有價值的是兩條。
(一)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進憲法,是我國人權事業發展的一個偉大里程碑
人權、民主、法治構成了憲政的三個要素。其中人權保障是憲政的核心價值、終極價值,與此相對,民主和法治僅具有手段的意義。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宣布:保障人人生而平等以及他們的不可轉讓的權利(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是成立政府的目的。1789年法國《人權宣言》宣稱:“凡權利無保障和分權未確立的社會,就沒有憲法?!贝舜涡迲棇ⅰ皣易鹬睾捅U先藱唷睂戇M憲法,標志著中國也走進了“權利時代”,表明我國全面推進人權事業和保護公民權利的決心和信心。
以人為本,保障人權,必然要求相應的制度建設,為此憲法修正案增加了有關社會保障的內容,提出了“國家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的目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支柱,關系改革、發展、穩定的全局。落實公民生存權,必然要求政府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
(二)確立“私有財產不受侵犯”是人權保障的進一步貫徹和具體落實
私有財產權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對公民個體而言,對財產權的具體的、直接的保障才是最有效的保障。財產權為憲政提供了最為牢固的基礎。20多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擁有的私人財產普遍有了不同
程度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公民有了私人的生產資料,廣大群眾對用法律保護自己的財產有了更加迫切的要求。這次修憲從法律上進一步明確了私有財產的保護范圍,用“財產權”代替“所有權”,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保護公民財產所有權以外的其他物權、債權以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財產權,提供了憲法保障;同時,完善了對私有財產的征收、征用制度,以利于正確處理私有財產保護和公共利益需要的關系。
(三)“政治文明”目標入憲,將為政治體制改革產生重大影響
這次修憲建議中,首次把“政治文明”一詞寫入憲法,體現了執政黨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決心和努力,使民主政治建設有了憲法保證,必將更有力地推進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從確認“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的地位,“三個代表”入憲,增加保護私有財產、尊重和保護人權等條款來看,“政治文明”建設的目標已經具備了越來越明確而豐富的內涵,可以預期,在憲法和新的憲法修正案的指引和推動下,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必將取得更大進步。
國家主席職責的變化,也將對我國政治體制的改革產生一定的影響。新的憲法修正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履行的職責中,增加了“進行國事活動”這一條,這是國家領導體制的新變化,是執政黨的行政方式的一個變革。
再有,緊急狀態的提法,各級人大任期延長到五年,維持省縣之間沒有地市級政權建制的規定,等等,也都意義重大。正如有論者所指出的那樣,將憲法第八十條有關“戒嚴”的規定改為“緊急狀態”,這一提法體現了執政黨在實行社會管理和控制過程中“有情操作”的親民取向,而且適應范圍更寬,除了社會動亂,由戰爭、自然災害、公共衛生、經濟危機等引起的問題也可以通過進入“緊急狀態”,這樣做與國際通行做法也相一致。新的憲法修正案維持了關于我國行政區域劃分方式,“省、自治區”仍然“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這為地市級政權建制的改革留下了空間。
總之,新的憲法修正案通過以后,作為憲法的新的組成部分,將指引我國走向新的美好未來,同時,在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的過程中,必將為我國憲法在今后的進一步完善創造條件。特別是在1999年憲法修正案規定了“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之后,憲法和法律在我國不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而且已經成為政權機關施政的出發點和基本手段,相信新的憲法修正案的通過和實施,一定會隨著依法治國方略的進一步實行而成為我國建設發展的更強有力的推力和助力。
- 上一篇:獨家原創:論農村成人教育問題
- 下一篇:憲法歷史反思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