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中國刑法創新
時間:2022-05-02 05:07:00
導語:談論中國刑法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前言
刑法是關于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國家基本法律①。刑法由其調整社會關系的廣泛性、保護利益的重要性和制裁措施的嚴厲性等特征所決定,而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擔負著懲罰犯罪、保障人權、維護穩定、促進和諧的重要使命。因此,一個國家的刑法立法是否科學,刑法改革的目標、理念和措施是否適當,對人民和國家都至關重要。刑法改革是筆者過去20多年始終關注的領域,1997年刑法典修改前后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當前,以《刑法修正案(八)(草案)》的研擬和審議為契機,刑法改革問題再次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以此為背景,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結合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相關情況,筆者擬對中國刑法的改革再作一些新的探討。
二、中國刑法改革的必要性與理念改革的必要性
理念是中國刑法改革問題的緣起,也關系到中國刑法改革的全局和遠景,因而十分重要。但是在《刑法修正案(八)(草案)》的審議、征求意見過程中發現,人們對當前我國刑法改革的必要性還存在爭論,對刑法改革的理念也有不同認識,因此有必要予以分析和厘清。
(一)中國刑法改革的必要性新中國刑法的創制與發展,經歷了一個長期而曲折的過程。概括來說,大體為四個階段:一是新中國成立后的前30年,我國僅有幾部單行刑法,零亂而不系統;二是1978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法制的重要決策之后,1979年我國通過了第一部刑法典,標志著我國有了比較全面、系統的刑法規范;三是根據社會發展和法治進步的需要,1997年我國對刑法典進行了一次比較系統的修訂,大大促進了我國刑法的現代化和科學化②;四是其后晚近十多年來,國家立法機關又根據實踐需要通過1部單行刑法和7個刑法修正案對刑法典進行了局部的修改與完善,目前又正在審議內容極為重要的第八個刑法修正案。
可以說,當今我國刑法的理念比較現代(已經確立了人權保障、刑法謙抑等現代刑法觀念)③、結構基本合理(刑法的篇章結構、條文排列比較合理)、內容相對科學(犯罪種類、刑罰結構及相關制度的設置比較科學),已經能夠基本滿足我國社會穩定與發展的相關需要。但是,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相關觀念的逐步更新和國家刑事政策的調整,我國刑法規范也暴露出一些缺陷和不足,需要進一步改革。概括來說,我國刑法之所以需要改革,主要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必要性:
1·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近年來,隨著政治、經濟、文化、觀念等方面的不斷發展,我國社會也陸續出現了一些需要完善刑法以應對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這主要表現在:
(1)出現了一些新的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需要刑法加以調整,對其作入罪化處理;
(2)原有一些行為的社會危害性不斷弱化,需要作出罪化或輕罪化處理;
(3)人們的刑法觀念出現了新的變化,對刑法中的一些問題(如死刑、老年人、未成年人犯罪等)的認識有了深入或變革,需要刑法作出相應的調整。刑法有必要適應我國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這些變化,適當地進行改革。
2·適應刑事政策調整的需要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是我國2005年提出并得到不斷強調和貫徹的國家新的基本刑事政策。從內涵上看,這一政策顯著不同于我國在特定時期制定的“嚴打”刑事政策,它也是對以往懲辦與寬大相結合的基本刑事政策的繼承和發展①。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要求我國刑法根據不同的社會形勢、犯罪態勢與犯罪的具體情況,對刑事犯罪在區別對待的基礎上,科學、靈活地運用從寬和從嚴兩種手段,打擊和孤立極少數,教育、感化和挽救大多數,最大限度地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②。為此,我國刑法需要適應這一基本刑事政策的調整和確立而進行相應的改革。
3·彌補刑法缺陷的需要雖然自1997年全面修改之后,立法機關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又對刑法典作了多次局部修改,但我國刑法依然存在不少缺陷。這主要體現在:
(1)刑罰結構失衡,存在著實際執行中死刑過重、“生刑”過輕的矛盾,死刑懲罰的嚴厲性與自由刑懲罰的嚴厲性不相協調③。
(2)刑罰輕重失調,部分犯罪的刑罰設置不合理,存在著重罪輕罰、輕罪重罰的現象,刑法立法的寬嚴不相協調。
(3)犯罪范圍失當,刑法出罪、入罪不及時,犯罪圈的設置不合理,對民生的保護不力。
(4)刑法接軌失位,刑法立法的前瞻性不夠、國際性不強,不能及時反映社會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對刑法發展的國際趨勢和國際標準順應不夠。綜合以上三個方面的需要,在當前社會背景下,我國應當對刑法作進一步的改革,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刑事政策調整的需要,并通過彌補刑法自身存在的缺陷,最大化地發揮刑法的積極功效。
(二)中國刑法改革的目標與理念任何改革都必須有一定的目標,同時也需要相應的理念做支撐。在當前這一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刑法也需要合理確立其改革的目標和理念。
1·中國刑法改革的目標任何目標的確立都離不開一定的時代背景。在當前背景下,中國刑法改革應當確立“維護社會和諧,貫徹寬嚴相濟,促進刑法科學、進步”的發展目標。所謂維護社會和諧,是指刑法改革既要注重懲罰犯罪,保護社會上絕大多數人的正當權利,維護社會穩定;又要注意人權保障,維護犯罪人的合法權益。所謂貫徹寬嚴相濟,是指刑法改革既要注意對嚴重犯罪的從嚴懲處,對輕微犯罪的從寬處理;又要注意寬嚴結合,做到寬嚴相輔相成。所謂促進刑法科學、進步,是指刑法改革應當致力于促進刑法原則的進步、刑法制度的完善和刑法技術的完備,適應刑法的現代化,不斷推動刑法的科學化、國際化發展。
2·中國刑法改革的理念為了實現刑法改革的目標,我國應當注意堅持以下理念:
(1)人權保障。刑法改革應當堅持罪刑法定原則,既要強調刑法的謙抑精神,在可以采取其他有效措施的情況下,堅決不采用刑罰手段,又要重視保障犯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犯罪人的人93趙秉志中國刑法改革新思考權。
(2)民生保護。我國刑法改革應當注重保護民生,積極保護民眾正常的生活秩序和正當、合法的權益,促進社會和諧。
(3)寬嚴相濟。我國刑法改革應當注重貫徹寬嚴相濟的基本刑事政策,在刑法內容上合理設置犯罪、刑罰及相關制度,做好對犯罪處罰的從寬、從嚴和寬嚴結合,積極貫徹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4)面向國際。我國刑法改革應當面向國際,積極順應刑法發展的國際趨勢,合理借鑒、吸收國際社會的先進經驗,積極承擔我國相應的國際義務,促進刑法的現代化和國際化發展。
- 上一篇:誠信原則行政法意義思索
- 下一篇:教師身體健康狀況調研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