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繪技術在山洪災害防控及治理的應用

時間:2022-10-30 02:46:57

導語:測繪技術在山洪災害防控及治理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測繪技術在山洪災害防控及治理的應用

摘要:近些年,我國的科技化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各種新型的技術和設備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中,不僅使生產作業的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還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尤其是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各個行業都發生了變革,整個地理信息系統的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計算機技術的支持下,地理測繪工作者能夠更加高效地收集地球表層的空間信息與位置信息,并且能夠對收集到的數據信息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將信息中蘊含的價值充分發掘出來。基于此,文章主要對山洪災害防控及治理工作中測繪工程所發揮的作用進行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測繪工程;山洪災害;防控治理

當前階段,山洪災害的高發地大多是日常降水量較大的山地和丘陵地區,山洪災害一旦發生,就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后果,不僅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還會對山區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脅。常見的山洪災害主要有洪水、泥石流以及滑坡等,不管哪種類型的山洪災害,一旦發生其危害都是巨大的,因此要引起注意,積極采取防控和治理措施,使山洪災害發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1山洪災害防控與治理

在山洪災害防控與治理工作開展的前期,相關地理工作者就已經對山洪災害的危險區域進行了細致的劃分,同時詳細劃分了山洪、泥石流等災害的危險等級。在整個研究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對多種研究方法進行了靈活的運用,其中效果最好、最常用的三種方法:(1)對泥石流溝以及非泥石流溝進行深入研究,并且結合相關的指數標準,對泥石流溝的危險程度進行等級劃分;(2)對泥石流的危險程度和分布情況進行區分;(3)按照既定的指標,對山區的每一條溪溝進行劃分。在分類工作結束之后,再按照危險程度等級,對溪溝進行更加細致的劃分,這樣能夠讓測繪工作者詳細了解到溪溝的危險程度情況,給予防控與治理工作一定的參考。通過對這三種研究方法的運用,工作人員能夠對山區內山洪災害發展的危險程度有全面的了解,能夠結合危險程度劃分情況,繪制詳細的危險程度圖,一旦山洪災害發生,就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定位,整體的工作難度相對來說是比較大的。但是在深入應用地理信息技術之后,工作人員在計算機終端就能夠對整個山區的情況進行動態的掌握,能夠更加精準地評估山洪災害,信息獲取的及時性與準確性都有極大的提升。

2測繪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2.1測繪技術的發展。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推動之下,測繪技術研究工作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在多個行業的應用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和價值,尤其是在地形監測、環境調查、工程測量以及防災減災方面,有著非常突出的應用成績。隨著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升,計算機技術逐漸融入測繪技術中,使測繪技術的應用更加高效和智能化。在當前的發展階段中,測繪技術主要有以下優勢:(1)隨著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升,我國的測繪技術智能化程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時數據監測的精確度也得到了較大的提升;(2)與傳統的測繪技術相比較,地理信息系統、衛星測繪技術以及遙感技術的應用構成了一個全新的測繪技術和測繪體系,測繪效率和精確度的層面有著質的飛越。2.2測繪工程技術分析。(1)GPS技術分析。GPS技術就是人們所熟知的全球定位系統,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與全球定位系統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大多數人都使用過車載導航或者手機導航,這些都運用到了GPS技術。而在測繪工程中,GPS技術能夠利用衛星來進行測繪工作,能夠大大減少工作人員的工作量,能夠對各種緯度和經度下的地理數據信息進行收集。雖然該技術還存在一定的缺陷,但隨著近些年的研究發展,將RTK技術與GPS技術聯合應用,能夠有效彌補GPS技術本身的缺陷。(2)GIS技術分析。GIS技術的全稱叫作地理信息系統,是一個技術總稱,其中包含非常多的技術,該技術不管是原理分析還是實際操作,其復雜程度都較高,但是在整個測繪工程發展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對空間中的地理數據進行準確的收集,并對其進行科學的整合與分析。在現代測繪工程發展的過程中,為了提高GIS技術的質量和效率,要將SDA技術、CI技術與GIS技術進行聯合運用,這樣就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實現時空一體化,能夠對整個空間進行動態性的計算。(3)RS技術分析。RS技術就是遙感技術,其運作原理就是通過電磁波的輸出與接收,對測繪的目標進行感知,從而實現對測繪目標的精準分析。在當前階段,遙感技術更多的是被應用在氣象監測方面,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取到大量的氣象數據信息。直到近些年,測繪工程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RS技術才被逐漸應用到其中,其具體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機載遙感,就是在飛行器中安裝傳感器,通過飛行器的運行,實現對地面信息的監測,機載遙感更適用于基礎工程測繪;②衛星遙感,利用人造衛星來實現遙感監測,這樣能夠明確區分測量目標存在的特點和差異。當前我國的人造衛星事業發展飛快,各項技術也在不斷完善,衛星的遙感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在未來的發展中其應用范圍也會繼續擴大。

3測繪工程在山洪災害防控治理中的應用

3.1常規預警。要想提高對山洪災害的監測預警效率,除了需要對山洪災害高發區進行全面監測,還要能夠加強對災害發生區域周圍的地質測繪,并獲得相關的地理數據。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對監測地區的自然因素、地質因素以及氣候因素等都進行全面的分析,從而達到有效的災害常規預警目的,即使發生山洪災害,也能夠使產生的不利影響大大降低。3.2緊急救援。為了實現對山洪災害的科學防治,工作人員對山洪、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出現前后的地貌以及地形特點等都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并且在此基礎上建立了科學、完善的災區遙感影像圖。同時,對于一些災害高發區,相關部門要能夠對地形、地貌以及地質情況都進行詳細的勘察,一旦災害發生便及時采取救援措施。3.3災害預測。山區災害預測涉及的內容非常多,包括土地利用、地形地貌以及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等各種因素。在預測工作開展時,需要對所有相關聯的因素都進行詳細的分析,要能夠精確掌握地域之間的差異性,同時GIS技術的合理運用能夠使工作人員的數據分析處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從而實現有效的災害防控。測繪工程GIS技術在災害預測中的應用優勢主要可以分為三點:(1)GIS技術具有完善的數據空間,能夠為預測工作的開展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持;(2)在構建分析單元時,GIS技術具有較強的拓撲疊加能力,因此可以成為主要的測繪工具;(3)GIS技術是地理信息系統建設的核心技術,很多災害系統的運行都以GIS技術為核心。3.4空間分析和防治區劃分。(1)疊加分析。在災害防治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地理信息系統可以通過疊加分析的方式,分為五個重要部分,分別是點與多邊形的疊加、多邊形疊加、線與多邊形的疊加、柵格土層的疊加以及視覺信息的疊加,在地理信息系統運行的過程中,這幾部分內容相互協作,能夠開展更加高效的空間分析以及防治區劃分工作。在實際工作開展中,大多數測繪工作者都是通過分層的形式來對災害數據進行整理,因此每個主體層也會被稱作數據層,同時也可以用矢量結構的方式來對數據層進行表達。(2)防治區劃分。導致山洪災害發生的因素非常多,包括自然因素以及人為因素,其中最常見的自然因素就是降水量和基本的地質地貌特征。因此,要想對山洪災害進行有效的防治,就要對成因進行深入的分析,要找到這些因素的共性與差異,從而確定山洪災害的重點防控區域,并采取完善的防控措施。在對防控區域進行劃分時,首先要做的就是確定劃分范圍,之后結合地形地貌特征以及災害發生的危險程度對防控區進行劃分。由于山洪災害多發生于山區,因此人們需要以小流域為分析單元來進行研究,同時要收集整理相關的資料,從各層面進行分析,從而確定災害的重點防控區域,并結合降水量對二級防控區進行劃分。

4結束語

總而言之,測繪工程在整個山區災害防控與治理工作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對于防控工作來說,測繪工程能夠實現全方位的動態監控,能夠對勘察區域內的變化情況進行精確的分析;對于治理工作來說,測繪工程能夠精確掌握防區內的地質、氣候等數據信息,一旦發生災害,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反應,將災害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朱禮梅.測繪工程在山洪災害防控及治理中的應用[J].西部資源,2018(6):155+159.

[2]梁國濤,吳洪麗,陸娜.淺析測繪工程在山洪災害防控及治理中的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14(31):235-236.

[3]郭曉賓.淺談測繪工程在山洪災害防控及治理中的應用[J].工程技術,2017,1(3):286-287.

作者:茍龍 單位:甘肅省自然資源規劃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