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對成本會計的影響及措施
時間:2022-09-26 10:41:00
導語:新經濟對成本會計的影響及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新經濟時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會計環境發生的變化
1.新經濟時代,知識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資本與勞動力兩大生產要素,成為經濟發展的第一要素。工業經濟社會中生產要素主要包括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手段,即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的消耗。
產品成本構成中直接材料消耗一般占65%,直接人工消耗一般占20%,制造費用的消耗一般占15%。知識經濟社會中生產的三大要素將變為四大要素,知識將成為生產要素的重要構成部分。企業之間競爭的關鍵因素已不再是資本資源,而主要是知識資源。與此相對應,企業資產的主體已不再是有形資產,而主要是知識資產即無形資產。
2.新經濟時代,企業制造環境表現為自動化和電腦兩個特征??梢詮氖庐a品多樣化生產,解決了產品精致化的要求。經營復雜性增加,引起產品和服務類型及客戶類型的多樣化,因此,公司擁有資源的消耗也因客戶的不同有很大的不同。電腦輔助設計系統的應用,提高了電腦的功能,也為廠商提供了更為寬廣的發展空間。借助因特網,新經濟簡化了企業的經營過程,降低了采購成本,減少了庫存,縮短了生產周期,實現了實時報告。從而企業能夠更及時地了解市場,市場也能夠更好地引導企業生產,優化資源配置,實現社會財富最大化。
3.新經濟時代,經濟全球一體化的到來使公司間的競爭空前激烈,跨國公司的壯大,企業之間交流和往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密切,管理觀念也以前所來有的速度更新和發展著。局域網把企業內部原來彼此獨立的子信息系統集合起來,打破了原有業務單元之間的界限,重新組合成一個可直接為客戶服務的工作組。共享信息資源,減少相互摩擦,企業內部信息交流暢通無阻,提高了企業整體效益。管理當局比任何時候都更重視成本信息的相關性和及時性,他們更想知道準確的成本信息。
4.新經濟時代,網絡公司的出現,改變了成本會計核算前提。對于某一交易業務,要么是虛擬公司的各方獨立地進行成本核算,要么由一個臨時的“聯合財務部”進行核算,這些都與傳統的成本核算實體有本質的區別。由于網絡公司是一個臨時性組織,當某項交易完成后立即解散,因而在成本計算時,似乎沒有必要將短暫的經營期限再劃分為若干會計期間(成本計算期),成本計算方法將發生根本變化。
5.新經濟時代,新技術、新工藝不斷涌現,先進的計算技術將普遍地運用到企業的生產和銷售過程。新的適時生產企業(JIT企業)。使存貨保持最低水平,在低存貨情況下,會計人員為了簡化存貨計價,可以采用倒推成本法,從而改變了傳統的成本計算時必須采用的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后進先出法等,對現行成本核算體系將產生巨大影響。
二、新經濟對成本會計的影響
1.新經濟環境下采用的適時生產系統實施零存貨、零缺陷,強調無附力晰值作業時間的徹底消除,不把有關存貨的費用、劣質品的加工改造費用和其他費用作為正常的生產費用,而是將他們和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各種損失一樣看待,視為生產過程中的浪費。也就是說,適時生產條件下生產費用的歸集范圍比傳統成本會計中生產費用的歸集范圍要小。這將使傳統的以差異分析為主要內容的定額成本制度和標準成本制度不能有效地控制成本。因為:一是傳統的標準或定額成本中很多正常的生產成本,如存貨費用、劣質品的加工改造等,在適時生產中被視為浪費。二是定額成本或標準成本制度鼓勵產生有利差異的做法可能損害適時生產系統的目標。
2.對成本決策方法的影響。確定經濟訂貨量是進行存貨成本決策的主要方法。利用經濟訂貨量計算公式所確定的經濟訂貨量水平能使全年存貨的取得成本和儲存成本之和達到最低。但在適時生產系統條件下,“經濟訂貨量”的方法已不能存在。這是因為適時生產系統要求企業實現零存貨,要求每日訂貨的到達量與每日生產需要量相等,材料每日生產的需要量就是最優訂貨量,經濟訂貨量方法失去了原有的應用基礎和條件。
3.對產品成本計算方法的影響。在適時生產系統中,企業的供、產、銷各環節實現零庫存,這意味著企業不存在期初、期末存貨的成本,本期發生的期間成本就是本期所生產產品的成本。由于生產費用無人為因素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產品成本的計算變得極為簡單,分步法將大大簡化。另外,由于適時生產系統采用制造單元組織生產,生產費用將更多地按制造單元而不是按產品批次進行歸集。生產批量的縮小也使得為每批產品設置成本計算單已不切實際,因此,分批法的應用將受到限制。
4.對成本報表的影響。成本報表是內部報表,主要服務于企業內部管理。在新經濟環境下,由于網絡技術的高度發達,新建立的網絡財務系統對企業發生的網上交易等經濟業務,可以及時生成會計信息,企業在任何時點均可提交滿足管理者需要的適時成本報表,為企業管理者及時做出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提供依據。
5.對成本會計人員的影響。未來的會計人員將充當管理顧問的角色,其任務是為管理部門收集、過濾、分析經濟資料,并解釋信息。新經濟信息的傳遞與處理均要通過對計算機的操作來完成,這就要求成本會計人員既是一名出色的計算機操作員,又是一名高水準的會計師。
三、新經濟時代成本會計的對策
1.提高全社會成本意識
成本意識是推動成本管理的前提。長期以來,我們在評價企業成本工作績效時,往往把成本作為唯一標準,這在理論上是說不通的。因為只表現一定時期內所發生的各種勞動耗費,至于這種耗費效益如何,卻不是產品成本指標本身所能反映出來的。所以,成本工作績效考核應通過投入與產出關系進行評價:產出的投入越少越好;投入的產出越多越好;投入增長慢于產出增長為好;投入減少快于產出減少為好;投入下降,產出上升為好。
2.推進成本會計電算化
成本會計核算手段要實行電算化,會計電算化是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實踐證明,成本會計電算化是實行新的成本會計方法的技術前提,沒有會計電算化,新的成本會計方法就難以取得實際效果。利用以計算機技術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為現代成本會計的一種必然發展趨勢。企業成本會計工作以電子計算機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饋速度,增強了業務處理能力,對于及時、準確地進行成本預測、決策和核算。有效地實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義。
3.總結完善和推廣我國行之有效的成本會計方法
現代成本會計的實施并不意味著對傳統成本會計的全盤否定,完全照搬照抄西方成本會計方法,更不是要求成本會計高等數學化。我們認為,只要是適應我國生產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有利于提高經濟效益的會計方法,都應視為現代成本會計方法。我國企業在長期實踐中積累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成本會計經驗,如編制成本計劃階段的項目測算法。成本指標歸口分級管理,包括班組經濟核算在內的廠內經濟核算制,實際上都是強調“以人為本”,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積極性、創造性,至今仍不失為現代成本會計的有效方法。
4.加強成本會計信息監督
未來的成本會計信息監督主體可分為三個層次:一是信息使用法自行監督。信息使用者對于獲得的實時成本會計信息和其他日常信息,根據其變化的軌跡,發現不正常的情況自行調整。二是注冊會計師的監督。對于日常成本會計信息的審計以網上審計為主,企業應向審計人員開放網絡財務賬目,提供有關材料,作出相關解釋;企業使用的網絡財務軟件應增加便于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相關功能;對于網上無法取證的交易應進行實地審計。三是政府部門的監督。財政、稅務、審計機關、人民銀行和證券監管等部門依法對單位會計資料實施監督檢查主要有三方面:(1)接受信息使用者及其他有關方面的投訴;(2)對注冊會計師監督的再監督;(3)處理公司違規披露會計信息的事件。
經濟的發展促使會計不斷完善,隨著世界經濟由物質型經濟轉變為知識和信息型經濟,通訊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涌現出了大量新產業、新產品、新技術和新服務,生產過程、產品銷售過程、售后服務過程也越來越知識化、智能化、數字化,生產規模從大批量生產轉向創新型生產,企業組織結構開始應用網絡管理,會計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會計在經濟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成本會計更加體現出其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 上一篇:成本會計情境教學思索
- 下一篇:學生黨員入黨宣誓發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