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站段有效運用成本管理研究
時間:2022-03-04 11:44:00
導語:基層站段有效運用成本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客貨運輸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運輸收人增長較為困難的情況下,企業要生存,求發展,就必須苦練內功,采取各種措施降低成本,加強成本管理力度,使其走向科學化、正規化、法制化的軌道,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而鐵路基層站段傳統的成本管理方法,難以滿足現代企業管理的要求,必須加以改革和完善。
1加強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鐵路運輸成本費用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基本任務是:保證簡單再生產所必需的資金,精打細算,降低消耗,通過成本費用預測、計劃、核算、計算、控制、分析和考核,挖掘潛力,提高效益,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可靠信息?;鶎诱径问氰F路運輸成本的直接耗費者,它的支出在整個鐵路運輸支出中占有相當的比重,但基層站段在成本管理中,還未徹底擺脫計劃經濟體制下初級型、粗放型經營管理的傳統模式。近年來,鐵路資金短缺和成本補償不足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強化基層站段的成本管理,這對于立足自己,克服困難,增收節支,挖潛提效,具有重要意義。
2基層站段成本管理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鐵路基層站段在成本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存在薄弱環節。主要是由于鐵路長期以來實行統收統支的收支管理模式,在企業管理上存在不少漏洞,這些都需要在強化成本管理的過程中予以克服。具體表現有以下幾方面:
2,1成本管理意識淡薄
由于鐵路企業沒有真正形成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的管理機制,沒有成本管理責任意識,沒有形成各級、各部門以及全體職工的自我控制意識。運輸企業及其每個職工不能從運輸市場上確實感受到經營虧損的壓力和參與競爭的動力,所以企業經營思想還是生產型的。伸手要錢,隨手花錢,成本開支隨意,不講經濟效益。
2.2成本管理基礎薄弱
由于運輸企業成本計劃的確定,很大程度上是參照往年的實際支出平衡制度,客觀上造成了企業“今年少花,明年少給”的思想,這也挫傷了企業成本管理的積極性。因而多年來基層站段,從觀念上并沒有真正把經濟效益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幾乎把成本作為無所不包的大鍋來對待,你攀我比,竟相膨脹,“少花吃虧,不花犯傻”的思想根深蒂固,在這種現實情況下,加強成本管理,只當口號喊,計劃成本變成了領導決策成本,有關定額和標準需要與可能形同虛設,因此成本管理工作十分薄弱,只靠專業部門自身努力,已顯力不從心。
2.3成本管理方法滯后
分局對基層單位成本計劃的核定基本上采取水平法,未考慮到站段成本增加或減少等動態因素,存在著基數大的就下達費用多,基數小的就下達費用少的情況;不科學不合理的管理方法,對單位起不到促進成本管理的作用。在成本責任不落實,考核辦法不嚴謹,而造成成本超支后,層層伸手要錢,使成本支出吃“大鍋飯”的習慣仍然存在。
2.4忽視了職工群眾的作用
目前在職工中存在以下問題:
(l)缺乏經營管理角色意識,單純認為“我干活拿錢,虧不虧是領導和國家的事”。而不清楚實際經營結果如何和大家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
(2)由于沒有操作強的獎勵政策,或雖有獎勵政策,也不能兌現,而成為空話,職工群眾管理控制成本的積極性不高,不同程度存在著生產中不重視節約利舊,丟失浪費外流,花錢大手大腳,大馬拉小車等成本流失現象。
由于各級就成本管理工作對群眾宜傳教育及獎勵政策等辦法措施落實不到位,職工群眾沒能進人主戰場,沒能成為主力隊員,以致在成本管理控制上出現斷層脫節現象。
3強化成本管理意識完善成本管理制度
3.1明確成本責任
成本責任是各部門各個管理者必須承擔的職務責任,是根據他們的職務責任和地位,授予他們在一定范圍內選擇和消費資源的權利,即為了提高成本效率而給予他們的選擇和管理成本消費的責任。明確成本責任必須注意成本責任是與管理權利相對應的;成本責任是負有成本責任的管理者的個人責任;成本責任是一種會計責任,成本責任者有向資產提供者、資產委托者報告資產支配使用情況和資金運用情況的責任。
3.2加強成本意識
成本意識是指能自覺地將生產經營活動與成本和收益進行掛鉤考慮的習慣,是比較準確地判斷成本效益的能力和提高成本效益積極性的綜合表現。成本管理工作作為企業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應該象抓安全生產那樣去抓成本管理,并將成本管理始終貫穿于企業生產的全過程。強化全員成本管理意識是加強成本管理的前提,應區別不同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
(l)要推動成本管理,領導班子起決定性的作用。在完成運輸生產任務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必須把成本管理列人領導的重要議事日程。在抓安全生產和設備質量的同時,不失時機地向車間和部門宣傳成本管理的意義。強調必須加強成本管理、節約開支嚴格按計劃支出。制定嚴格的成本“節獎超罰措施”并及時研究和分析基層的成本支出情況。
(2)要強化財會人員的成本管理意識。財會人員是成本管理的具體工作者,在成本控制中起主導作用。財會人員必須深入生產實際,調查研究,把工作的重點由單純的記帳、算帳、報帳,即事后算帳轉移到主動管理、綜合分析、事前控制上來,自覺參與經營決策。在成本管理工作中發現問題,及時報告,真正起到財務工作的監督作用。同時,財會人員要嚴格財務報告制度,保證準確、及時、真實、完整地為領導提供各種財務信息。
(3)要強化全體職工的成本管理意識。職工群眾是生產者,又是資金和物資的支出者,他們是成本管理的基礎和依靠對象。要抓好成本管理,必須得到他們的理解和支持,發揮職工群眾當家理財的主人翁作用,形成千斤重擔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標的多層次目標責任制,逐步培養全體職工成本管理意識的自覺性。
3.3強化成本管理基礎工作
為了適應鐵路運輸企業由生產型向生產經營開拓型的轉變,鐵路運輸成本管理必須從加強基礎工作人手,重點要轉向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合理安排和有效使用,保證運輸生產設備處于良好狀態,提高設備使用效率,講求少投人、多產出,不斷提高運輸生產經營的經濟效益。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強化成本管理,向管理要潛力,向管理要效益,不使成本管理流于形式。
(l)建立嚴格的支出審批制度
站段第一管理者要從重生產輕經營,重數量輕效益,轉移到重財務管理上來。這一轉變,要求第一管理者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也相應轉變,明確財務主管的審批范圍、權限和責任,嚴格執行“一支筆”制度,第一管理者要真正做到懂經營、善管理、會理財。
(2)強化科目負責制
強化科目負責制,必須明確各部門負責人的管理項目和范圍,即明確由誰管理哪種成本,根據經濟動態和實際情況,制定各科目支出計劃,各項支出都必須經科目負責人審批簽字,財務才能予以報銷列帳,對用途不符、支出數額脫離實際、字跡不清等不符合規定的原始憑證,科目負責人要嚴格把關,予以退回,不予報銷,保證資金的合理運用。
(3)嚴格材料管理制度
A.加強成本管理,首當其沖是定額管理。物資定額管理員要經常深人一線,了解不同生產過程中的物資消耗,制定出合理的定額標準,并向車間班組分劈定額。車間班組實行按定額領料,按定額用料,按定額確定材料費用,做到有消耗就有定額,核算有依據。財務部門要按物資消耗定額核算材料費和編制生產成本計劃,生產部門要按定額要求改善工藝過程,控制工藝損耗,全面控制成本。
B.嚴格領發料制度,做到六不發,即:三章不全不發(請領人、領料人、審批人);科目用途不填不發,材料型號不全不發,不是有權領料人專章不發,特殊用料無領導批示不發,無科目負責人蓋章簽字不發,計劃須經段長、計劃主任、財務主管和主管領導的批準,從而使材料支出得到有效控制。
C.加強歸口管理,凈化采購渠道,減少中間環節,保質保量千方百計降低采購成本。嚴格控制自購料的采購,采購必須統一管理,各科目必須提前報用料計劃,有組織進料。并抓好物資儲備,防止資金積壓,加速資金周轉。
D.把好材料價格關,降低采購成本。材料價格的高低關系著企業經濟效益的高低,決定著企業市場競爭能力的強弱。制定嚴格的價格管理制度和價格調查、論證、決策程序,嚴把程序關。價格管理制度要以滿足企業生產經營需要為出發點,要以降低采購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為宗旨,要以同樣的材料比質量,同樣的質量比信譽,同樣的信譽比價格為原則,要以把好材料價格關為目的來制定價格管理制度。
(4)嚴格成本界限和開支標準,減少非成本支出進人成本。近幾年來基層站段管理水平提高和內部控制制度的不斷加強,各項費用的開支情況明顯好于往年。明確嚴格的成本費用界限和開支標準,對于正確處理國家與集體的關系、企業與職工的關系、企業內部各單位之間的關系,以及企業的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使企業走上正常經營,良隆循環的軌道,都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4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4.1完善內部承包經營
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對承包條款認真兌現,逐步加大各種獎罰力度,對在承包經營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要及時加以研究、改正。根據各單位實際情況,調整各項指標,健全各項定額管理等基礎工作,落實成本管理和考核責任制度。
4.2合理籌集和使用資金,降低資金使用成本
資金籌集和使用所支付的各種費用的總和為資金成本,降低資金成本的最好方法是節約使用資金,提高資金利用率和加速資金周轉,例如:確定合理庫存,加速處理無動態物資,提高存貨周轉率等。
4.3加強成本管理,搞好成本核算與監督
在成本管理工作中,人為因素對成本的影響不容忽視。有些單位為了某些目的,往往在產品成本上做手腳,以達到虛增利潤或假報虧損的目的,造成成本的失真。根據這些成本資料進行分析和決策,勢必得出錯誤的結論。由于成本計算不實造成決策失誤產生的問題是比較嚴重的,這也是一些單位不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的原因所在。
總之,加強成本管理,降低產品成本,已成為企業的共識,通過多種途徑降低產品的成本是企業所共同追求的目的。成本是企業的生存資本,真正做到以經濟效益為中心,樹立起碼的經營觀念,在自身的經營管理制度上下功夫,逐步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使鐵路運輸的成本管理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
- 上一篇:剖析我國崛起的國際法環境
- 下一篇:藥品經營與監管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