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供血機構財務管理研究
時間:2022-08-31 08:44:00
導語:采供血機構財務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前言
采供血機構是公共衛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歷了非典、汶川地震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后,采供血機構得到了快速發展,并從硬件建設階段逐漸進入強化內部管理階段。財務管理是采供血機構內部管理的重要內容,直接關系到采供血機構能否正常運行。隨著公共衛生和公共財政體制改革的深入,政府的財政投入財務績效管理越來越嚴格。采供血機構的財務管理體制改革迫在眉睫,只有不斷創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才能促使采供血機構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公共衛生機構財務管理的主要問題
(一)財務管理體制不夠完善
目前公共衛生機構的財務管理普遍存在管理體制不健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崗位設置不合理,職責劃分不明確。內部控制力低,經費審批不嚴格,同時存在大額支出未經過正規程序審核、財務報賬與實際支出情況不符、支出款項清理不及時等現象[1]。
(二)預算管理不夠科學
公共衛生機構的財務預算管理存在較為突出的人為干擾因素,在部門預算編制方面,所安排的項目支出預算受人為干擾較為嚴重,存在較大的隨意性。預算編制不夠規范,走“簡單程序”,倉促編制。預算執行力度較低,沒有對財務支出產生有效的約束力,未形成完整的預算執行分析考核制度。在資金使用過程中,沒有對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進行清晰界定,遠未達到進行預算編制和預算管理的目的[2]。
(三)會計核算不夠細致
目前公共衛生機構的會計核算工作內容較為簡單,成本核算不夠細化,無法實現對事業成本的計算和統計,也無法對資金使用效益作出正確評價。許多會計科目設置以及核算項目與部門預算編報口徑不一致,決算報表數和決算賬面數存在差異。在按收入提取修購基金的制度下,修購基金提取受收入變化影響嚴重,提取不穩定[3]。
(四)資金使用效率偏低
由于預算不夠規范,公共衛生機構的經費使用相互擠占,費用支出定額流于形式,普遍存在隨意更改資金投向的現象。而對經費支出的管理通常是事后核算,沒有對資金使用進行提前預測,在使用過程中,也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缺乏對資金使用效率的考核[4]。
(五)財務分析較為籠統
財務分析管理不夠精細,分析項目籠統,內容不夠充實,采取單位總收支的塊狀分析方式,沒有具體到項目。這樣的財務分析工作無法確保財務分析的合理性和準確性,不能為管理層和項目負責人提供有效參考[5]。
三、建立統一的經濟補償機制
采供血機構作為公共衛生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普遍存在上述財務管理問題,對采供血機構的財務管理體系進行改革與創新,首先應發揮政府政策的引導作用,建立統一的經濟補償機制,促進各地采供血機構的均衡發展。采供血機構的收支結余是其經濟效益的主要決定約束,在財政支出相對穩定的情況下,財務收入決定了采供血機構的經濟效益。不同的采供血機構的財務收入結構由較大差別,除血費收入以外,一些采供血機構間距其他行政業務管理職能,比如用血互助保證金收入、紅十字收入等,可以獲得血費以外的財務收入。而不具備這些管理職能的采供血機構則沒有額外財務收入[6]。各地財政部門對采供血機構財政補助的差異更加劇了財務成果的差距。比如一些地區的財政部門承擔了采供血機構所有的人員經費和支出經費,而一些地區則根據采供血機構的收支情況進行動態的財政補助。采供血機構屬于財政差額預算撥款性質的單位,其直接業務支出可以由血費收入彌補,而基建支出和設備采購支出則需財政部門支持,人員經費支出也需要財政部門基于一定比例的補助。只有制定統一的財政經濟補償制度,才能促進各地采供血機構的均衡發展。同時也有利于建立統一的預算編制管理制度。
四、創新財務會計核算制度
目前許多采供血機構采用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制度,在會計科目設置、支出費用的性質劃分上都存在較大差異,導致財務制度也存在差異。這種差異直接造成采供血機構成本費用支出考核比較分析的口徑無法統一。雖然采供血機構也屬于事業單位,但其性質獨特,兼具行政事業單位和衛生事業單位的功能,承擔著特殊的社會職能。因此,采供血機構的會計核算方法不能照搬一般行政事業的制度方法,應根據采供血機構的業務特征和費用支出性質,對會計核算制度進行創新,從而準確、細致的反映采供血機構的業務特征和費用性質[7]。用會計支出科目正確反映采供血機構的業務活動的支出內容,并對其賬務設置和實施進行財政監管。采供血機構的業務范圍有限,賬務不宜過多,應在中心血站統一設置一套帳,兼具其他管理職能的采供血機構也不需要加設賬務,更不能設置單位部門小金庫,嚴肅財務紀律,規范會計行為。在建立統一的會計核算制度的基礎上,進行項目經濟成本核算工作,確定有償獻血和無償獻血的消耗定額,并以此為依據,對業務科室的實際支出進行定額考核。對采供血成本進行定期的零基財務會計預算,通過對一定時期內的財務會計的分析和比較,找出是否存在超定額行為,也可以作為制定下年費用支出預算的參考依據,提高預算的準確性。
五、創新財務績效管理
財務績效管理流程主要包括計劃、組織、實施、評估和發展,完善財務績效管理流程,可以形成相對穩定的周期循環,有助于發揮財務管理作用,提高財務管理能力,從而使采供血機構的財務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可靠[8]。創新財務管理流程,首先應從財務績效計劃階段著手。應根據采供血機構的實際情況,結合上級部門的指導要求,合理制定財務績效管理的總體目標,并制定可行的實施計劃。通過合理的崗位劃分和人員組織安排,將財務績效管理的總體目標進行細化分解,明確每個可知的具體職責和個人的職責,為財務績效管理目標的實現提供組織上的保障。實施過程中,應嚴格按照上階段制定的目標和計劃進行實時,采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對各科室的工作完成情況進行及時了解和掌握,及時發現并解決工作進展中出現的問題,實行動態化管理。進行財務績效評估時,要根據各科室的既定指標,在掌握其工作進度的基礎上,對財務績效進行反饋和輔導,使科室負責人能夠明確考核結構,從而更好的組織開展科室的各項業務。在財務發展階段,應根據突發任務對財務績效進行適當調整,同時調整資源配置和績效目標,不斷完善財務績效管理工作。
六、提高采供血機構財務管理效率的建議措施
(一)調整財務管理理念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新的財務管理理念不斷涌現,只有根據采供血機構的實際需求,積極引進新的管理理念,對傳統管理理念進行合理調整,才能保證采供血機構的財務發展能夠跟的上時代步伐,為機構良好運行提供保障。針對于現階段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采供血機構的財政管理應改變以往的重要錢、輕管錢,重投入、輕產出以及事后管理的思想理念,以長遠發展目光,處理好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處理好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系,促進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二)健全財務管理制度
財務管理效率的提高,依賴于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應建立綜合性的管理制度。完善經費管理制度、項目管理制度、內控制度,加強內部管理的約束效力,以制度為保障,做到管理有張可續,按制辦事。強化內部控制的執行力度,嚴格依照制度約束財務行為,對不相容的職務進行相互分離。
(三)注重財務管理內容創新和人才培養
不斷創新財務管理內容,包括預算管理、成本管理、轉向資金管理、固定資產管理等,對財務進行精細分析,發揮財務分析的決策輔助功能。加強人員隊伍建設,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在新的經濟形勢下,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素質,不僅要求財務人員扎實專業知識,熟練專業操作,還要具備一定的經濟管理理論和政策法規方面的知識。用新的思路和財務管理辦法處理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重點培養職業判斷力,崗位協調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加強職業道德培養,只有不斷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才能確保財務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
七、結語
總而言之,采供血機構是國家公共衛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重要的行政職責和社會職責,必須不斷提高采供血機構的財務管理水平,為機構運行提供保障,同時促進采供血機構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本文主要分析了采供血機構財務管理目前存在的問題,并對采供血機構的財務管理創新提出幾點建議,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作者:茆莊 單位:江蘇省血液中心
參考文獻:
[1]馬紅梅.采供血機構實施財務績效管理的成效與體會[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6(06).
[2]蘇錫云,李泉.采供血機構財務檔案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J].檔案與建設,2016(03).
[3]田志雯.淺析采供血機構如何實施單位內部控制規范[J].財經界(學術版),2015(22).
[4]姚遠.論如何建立血站財務科廉政風險防控機制——以宜昌市中心血站為例[J].當代經濟,2013(24).
[5]恩曉剛,裘韶芳.血站檢驗科的成本控制[J].中國民康醫學,2011(19).
[6]孫經杰.山東省衛生總費用機構流向及資源利用效率研究[D].山東大學,2011.
[7]李志濤,劉倩.淺析采供血管理體制調整后財務工作的重點[J].中國集體經濟,2008(19).
[8]楊金國,張曦楊,陳銘蓉,何劍飛.談采、供血機構的經濟補償與財務會計核算[J].中國衛生經濟,2003(01).
- 上一篇:企業管理創新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
- 下一篇:房地產企業知識管理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