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閱覽室服務傳承與擴展
時間:2022-07-09 10:16:56
導語:電子閱覽室服務傳承與擴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供人閱覽是歷史上圖書館提供的最早服務之一,閱覽室與圖書館相伴而生。歷史上最早的圖書館———公元前4世紀希臘神廟的藏書之所和附屬于希臘哲學書院的藏書之所,只有貴族,哲人和僧侶才有閱覽的權力。在幾千年的歲月變遷中,圖書館漸漸平民化和大眾化,閱覽室早已沒有了高高的門檻,成為服務整個社會的知識殿堂。信息時代的到來,更讓圖書館跨越了地域和時間的障礙,網絡圖書館讓足不出戶便能博覽群書成為現實。而在傳統的圖書館中,電子閱覽室的設立是圖書館銜接信息時代,利用網絡資源服務讀者的重要途徑。電子閱覽室的閱覽載體與方式固然已與傳統的閱覽室不同,但圖書館精神和服務讀者的宗旨是一脈相承的,作為圖書館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電子閱覽室在信息時代既傳承了閱覽室傳統的服務功能,又將網絡的便利引入圖書館,二者的融合,讓傳統的閱覽室在網絡環境下煥發生機。
一、電子閱覽室對傳統閱覽室服務的銜接與延續
電子閱覽室與傳統的閱覽室給人的第一印象反差很大,走進電子閱覽室看到的是一排排計算機,既沒有一個書架也沒有一本書,但正如它的名稱所揭示的那樣,“電子”描述了它的硬件屬性及其與信息時代的密切關聯,“閱覽室”則描述了它所提供服務的內涵以及它對圖書館傳統功能的延續。
(一)閱覽內容的相關性和延續性
紙質圖書規?;霓D化為電子圖書,始于1971年MichaelHart先生提出的“古騰堡計劃”。我國在1999年出現了第一批電子圖書產品,電子出版業自此開始蓬勃發展。目前,國內的主流電子圖書產品主要包括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收納電子書籍的網絡圖書館,主要有中國數字圖書館有限公司開發的“網上數字圖書館”,北京世紀超星電子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超星數字圖書館”,北京書生數字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書生之家數字圖書館”及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開發的“方正Apabi數字圖書館”;第二部分是收納電子刊物的期刊數據庫,主要有由清華大學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開發的“中國期刊網”,由重慶維普資訊有限公司開發的“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由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1]。作為信息資源的不同載體,電子圖書與紙質圖書的相關性不言而喻,電子出版物對紙質出版物的關聯與延續也體現在電子閱覽室與傳統閱覽室的關系上。讀者在傳統閱覽室中以紙質出版物形式查閱到的資料,有相當一部分能在電子閱覽室中以電子出版物的形式查閱,正如電子圖書的出現讓一些年代久遠的珍本善本多了一個有效的保存途徑,電子閱覽室的設立讓讀者在查閱資料時多了一種選擇,這賦予了讀者更多的閱讀自由。
(二)硬件與環境的一致性
只要有電腦和網絡,就能隨時隨地的進行網上閱讀,從單純技術的角度看,一個嘈雜的網吧與一個安靜的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沒有區別。但人是社會動物,人可以創造環境,改變環境,同時也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和制約。良好的人文環境是圖書館為讀者營造的適合閱讀的環境。傳統的閱覽室就是以這一點吸引著一代代的讀者將他們的時間“泡”在圖書館中,享受著在優良的環境中閱讀帶來的身心愉悅。作為圖書館有機組成部分的電子閱覽室,秉承了圖書館為讀者服務的一貫宗旨,與傳統閱覽室一樣,是搭載讀者暢游知識海洋的一葉寧靜而舒適的方舟。
二、電子閱覽室對傳統閱覽室服務的拓展
平等、公開、有效的讀者服務是圖書館精神的核心,閱覽室是實踐這一原則,實現圖書館資源共享的一個歷史悠久的平臺,而電子閱覽室在網絡技術的支持下,使這個平臺不斷延伸,讓閱覽室跨越了紙張與墻壁的限制,讓知識共享的范圍不再局限于某一個圖書館,而擴大到不斷延伸的整個網絡資源。
(一)閱覽載體的變革促成了閱覽資源無限共享的可能
1.閱覽載體的變革帶來閱覽容量的拓展我國四大發明中的造紙術與活字印刷術讓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現代意義上的印刷書籍。印刷書籍的出現使知識的記錄與傳播范圍迅速擴大,人類文明也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的巨大飛躍。20世紀中期以來,電腦和網絡給知識的記錄與傳播帶來了又一次變革。以光介質和磁介質為載體的多媒體文獻、電子圖書、電子期刊的誕生,突破了紙質出版物的傳統局限。傳統的書籍,單頁紙張能印刷數百字,每一本書能印刷數百萬字,而一張光盤能收納一份期刊幾十年的出版總量,一個網絡圖書館理論上能收納人類歷史上的所有藏書總量。紙質出版物的出版和傳播途徑包括:出版社出版———印刷廠印制———書店銷售———圖書館(或讀者)購買———閱讀(借閱);電子圖書的出版和傳播途徑包括:電子出版社出版———圖書館(或讀者)購買———網上閱讀,從傳播環節上看,電子出版物減少了印刷和書店銷售兩個環節,加快了出版物的傳播速度,但更重要的是,讀者成為這個變革的最大受益者,網絡圖書館產生后,它的主要購買者是各大圖書館,而且通常一個圖書館會購買數個網絡圖書館或期刊數據庫,讀者只要辦理借閱證,就能在電子閱覽室中享受這個圖書館所擁有的所有電子圖書,而這些電子圖書的數量,往往大大超過這個圖書館的紙質館藏總和,讀者擁有的閱讀自由也因此而數倍于傳統閱覽室。
2.檢索方法的簡化與檢索效率的提升傳統的閱覽室的檢索方法與圖書分類法采用的是同一個體系,讀者如果想要熟練、準確、高效的查找資料,必須熟悉圖書分類法的分類語言。早期的閱覽室采用閉架的閱覽模式,讀者首先要在圖書資料檢索目錄中查找,然后將資料分類信息抄寫下來,再由管理員根據抄寫單到書庫中提取資料。根據讀者對分類法的熟悉程度,查找目錄卡的時間往往花費數分鐘到數十分鐘不等,等待管理員查找資料的時間又與找資料的讀者人數密切相關,從數分鐘到數十分鐘不等,由于每次只能查找一種資料,有時會出現查找和等待了幾十分鐘后,發現拿到手上的資料并非自己所需要的情況;開架閱覽室出現和普及后,讀者查閱資料的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但圖書分類法依然是想要高效利用閱覽室的讀者必須跨越的一道門檻,只有系統的熟知分類語言,熟記排架規則的讀者才能在閱覽室中真正如魚得水。電子閱覽室使用計算機和網絡作為服務媒介,其檢索方式是讀者能輕松掌握的計算機檢索,無論網絡圖書館,期刊數據庫,還是網上的其他搜索工具,都擁有簡單明了的檢索界面。只要在檢索項中輸入所需資料的關鍵字,便能立即找到該數據庫或網絡上的所有相關和相近資料。網絡圖書館和期刊數據庫提供的檢索選項中除了關鍵字,還包括書名、篇名、作者、提要等相關選項,在檢索方法上,則提供精確檢索、模糊檢索、二次檢索等多種方法方便讀者快速準確的查找資料。檢索模式的轉變,讓使用電子閱覽室的讀者將檢索資料的時間大大縮短而效率成倍提升。計算機檢索突破了傳統檢索中圖書分類法設置的專業門檻,讓每一個讀者都能享受到快速準確查閱資料的便利。正因如此,將傳統閱覽室的目錄數據錄入電腦,在傳統閱覽室中提供計算機檢索服務已成為傳統閱覽室的發展趨勢[2]。
3.共享方式的變革使閱覽資源無限共享成為可能教育,是人類文明的傳遞的主要手段;書籍,是記錄人類經驗,傳遞文明的重要載體;圖書館,是保存人類文明財富的一個資源集散地,集,指的是它收藏的關于人類文明方方面面知識的豐富藏書,散,指的是它通過向公眾開放,將它所收藏的知識傳播開來,以此將藏書所承載的人類文明知識在一代代的讀者中傳遞下去。作為知識共享的一個重要平臺,圖書館將自身的藏書資源通過借閱與閱覽的方式在讀者中流通,其中外借服務為讀者的閱讀時間和地點提供了更大的選擇空間,而固定在閱覽室中的閱覽服務能更高效的循環利用圖書館資源。但隨著計算機和網絡的普及,尤其是電子閱覽室在圖書館設立后,傳統閱覽室的資源共享方式便顯示出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是復本數量的限制,每一種書籍或資料在圖書館的收藏數量都是有限的,這也就限制了同時使用一種書籍或資料的讀者人數,如果來到閱覽室時發現所需資料已被別的讀者都占用了,所能做的只有排隊或者預約。此外,每一個圖書館的館藏數量也成為制約閱覽范圍的因素,隨著圖書館與圖書館之間的交流日益深化,跨館借閱和調配圖書已在一些圖書館之間實現,但操作上的繁瑣限制了這一舉措的大范圍實施與推廣。借助于因特網,電子閱覽室的共享方式突破了傳統閱覽室的這些固有局限。首先,電子圖書和網絡資源沒有復本數量的限制,每一種電子圖書資源可以同時提供給電子閱覽室的每一個讀者;其次,電子閱覽室的資源共享方式使得圖書館之間的資源共享在更大范圍內得以實現,若干個圖書館共同出資購買并共享一個網絡圖書館,既能節約資金,又使電子圖書的共享范圍與利用率成倍擴大。電子閱覽室提供給讀者的閱覽資料,還包括網絡上大量免費的信息資源。因特網便捷的上傳方式,不僅使它成為各類時事新聞的平臺,也為那些想與別人分享自己知識財富的人創造了機會,比如網上有大量種類繁多、規模不等的免費網絡數據庫以及針對不同領域集思廣益的論壇。網絡使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者,知識的傳播者,也使閱覽資源無限共享成為可能。
(二)管理方式的變革與服務方式的變革
1.硬件的維護與網絡秩序的管理在傳統的閱覽室中,管理員的主要職責是架上圖書資料的排架與整理;電子閱覽室的閱覽載體與傳統閱覽室完全不同,管理員的職責也因此有了全新的變化。計算機與網絡的維護是電子閱覽室管理員日常的主要職責,電子閱覽室比傳統閱覽室提供了更大的閱覽空間,但它對計算機的依賴也使它對硬件的要求數倍于傳統閱覽室。圖書分類法、排架法這些傳統的圖書館業務知識在這里基本派不上用場,管理員需要熟知的是計算機知識與網絡維護技能,排查計算機故障,保障網絡暢通,讓每一臺計算機都能正常的為讀者提供服務,這就是管理員每天的工作職責。除了硬件的維護,網絡秩序的管理也是電子閱覽室管理員的職責所在,網絡在提供了閱讀便利的同時,也魚龍混雜的夾帶了很多雜質。因此,創造一個良好的網絡閱覽環境,不僅要體現在電子閱覽室干凈舒適的空間環境上,更要體現在維護文明的網絡使用秩序,創造文明的網絡環境上。通過對每一臺計算機的實時監控和巡視,可以盡可能地杜絕不良信息干擾正常閱覽秩序。管理員要為讀者提供的,是在網絡環境下創造一個享受知識的網絡閱覽空間,而不是游戲室和娛樂室。
2.更大的服務空間就電子閱覽室本身的服務而言,電子閱覽室的管理員為讀者提供的咨詢服務主要包括計算機應用知識的咨詢服務和網絡資源查找的咨詢服務。計算機應用知識的咨詢服務相對來說范圍較為固定,一般集中在計算機硬件和軟件故障的排除。計算機上已安裝軟件的使用指導,以及各種網絡操作的指導,主要依靠管理員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以及日常工作中解決問題經驗的積累;而如何查找利用網絡資源方面的咨詢服務則相對復雜。在傳統閱覽室中,熟知排架和圖書資料的具體位置,管理員就能為讀者提供資料查詢的咨詢服務,而電子閱覽室中不僅電子圖書種類繁多,各種網絡資源更是瞬息萬變,難以用傳統方法為讀者提供咨詢。電子閱覽室的管理員需要掌握的,是在網絡上查找資料的各種路徑和技巧,針對讀者的閱覽需求提供快捷準確的資料查找路徑,比如論文寫作所需的資料的查找,制作課件所需資料的來源,管理員還要熟悉各種網絡數據庫的特點,比如CNKI由于可以分專輯分學科購買,學科針對性較強;萬方數據庫的刷新速度較快,實效性較強;維普數據庫的收錄范圍廣,文獻量最大。隨著網絡信息的不斷更新,管理員也必須隨時更新自己的咨詢技能與服務,這樣才能適應讀者的各種服務需求,在網絡環境下提供高質高效的咨詢服務[3]。就圖書館對讀者的整體服務而言,在網絡時代,圖書館必然要順應其發展而改進其為讀者服務的方式與內容,使圖書館在網絡時代仍然成為讀者的知識港灣和良師益友,而不是一個過時的懷舊建筑物。將圖書館已有的資源與電子閱覽室這個新的資訊平臺進行整合,可以開發出一些新的服務模式。比如可以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相關課程。很多大專院校都有由圖書館開設的公共課,但大都是面向新生開設的介紹如果使用圖書館的硬件設施與傳統檢索系統的課程。結合電子閱覽室的服務,圖書館的公開課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入如何使用電子閱覽室的的內容,當然,不止是簡單介紹如何使用電子閱覽室的硬件設施以及網絡檢索,而是在電子閱覽室的網絡平臺上做有圖書館專業特點的檢索服務,比如講授學術期刊的檢索與利用,如何利用海量的電子版學術期刊來幫助在校生選擇自己的論文方向,如何提升在校生論文的理論深度和廣度,內容看似有些枯燥,但如果能將繁復的檢索方法針對學生的論文寫作進行簡單化與程序化,使其可操作性大大提升,如果上這門課能讓論文寫作事半功倍,那么這門課就會成為學生尤其是大二大三學生的熱門選修課[4]。另外,還可以結合電子書的閱讀開展服務,比如有針對性的開展電子書的講座或者其他形式的讀者互動活動普及電子書的使用常識。
- 上一篇:電子課教改與體驗
- 下一篇:蔣光慈革命文學理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