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人員風險管理研究

時間:2022-05-30 03:05:55

導語:醫務人員風險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務人員風險管理研究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9月—2017年7月間接受門診風險管理的51名醫務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資料作為風險管理后組,另選取2015年9月—2016年8月間未進行風險管理的51名醫務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資料作為風險管理前組,每組51例。風險管理后組(男20例,女31例)年齡為23~50歲,平均年齡為(36.30±7.40)歲;其中護士30例,醫生21例。風險管理前組(男18例,女33例)年齡為24~52歲,平均年齡為(37.80±7.30)歲;其中護士32例,醫生19例。兩組醫務人員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經組間比較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風險管理前組進行常規排班制及培訓,未進行風險管理。風險管理后組進行風險管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1)風險因素評估。對門診醫療器械、器具消毒滅菌情況及醫療垃圾管理情況進行分析評估,依據評估結果制定風險管理制度、醫務人員手衛生相關操作規范及重點環節操作流程等。(2)強化醫務人員風險意識培訓。依據醫務人員接受程度及學歷水平進行針對性、分層次地風險評估、醫務人員手衛生、相關風險應對措施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強化培訓;組織醫務人員學習醫護管理知識,定期進行風險管理講座,改善醫務人員對患者的服務態度;對醫務人員對護理風險的掌握情況進行考核評估,提高其責任心。(3)風險管理措施實施。強調在接觸患者前、接觸患者后、進行無菌操作前、接觸患者周圍物品知曉,為分值<69分。計算知曉率,即知曉率=(完全知曉例數+部分知曉例數)/總組例數×100%。手衛生依從率,即手衛生依從率=實際洗手次數/應洗手次數×100%。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版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資料采用均值±標準誤(x-±s)表示,組間數據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或t檢驗,P<0.05表示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醫務人員管理前后手衛生知識知曉率比較。風險管理后組醫務人員手衛生知識知曉率為92.16%高于風險管理前組為76.47%(P<0.05)。兩組醫務人員管理前后手衛生知識知曉率,見表1。2.2兩組醫務人員管理前后手衛生的依從性比較。風險管理后組醫務人員接觸患者前手衛生依從率為61.90%、無菌操作前為83.33%,接觸患者后手衛生依從率為20.83%和接觸患者體液后為89.19%高于風險管理前組分別為25.40%、64.29%、4.17%和62.16%(P<0.05)。兩組醫務人員管理前后手衛生的依從性,見表2。2.3兩組醫務人員管理前后患者院內感染率比較風險管理后組院內感染發生率為1.96%(1/51),低于風險管理前組為15.69%(8/51)(χ2=4.387,P<0.05)。3討論門診醫務人員壓力大、風險性高,導致患者難以獲取優質、安全的醫療服務,嚴重影響門診就診后及液體暴露風險操作后均嚴格進行洗手。在洗手池上方張貼顏色鮮明的六步洗手法圖示步驟,即:第1步,濕潤雙手,涂抹肥皂或洗手液,手指并攏、兩掌心相對相互揉搓;第2步,手背對手心沿手指縫相互揉搓,兩手交互進行;第3步,兩掌心相對,雙手沿指縫交叉互相揉搓;第4步,一只手半握拳在另外一只手掌心揉搓旋轉,兩手交互進行;第5步,一手握住另一手大拇指揉搓旋轉;第6步,并攏5個手指尖,于另一手掌心揉搓,交互進行。并于水池旁配備自動感應式洗手液,準備充足的一次性紙巾;定期檢查洗手池洗手用品及一次性紙巾,并及時補充;每天上班前對醫務人員手衛生情況進行檢查并統計檢查結果、上報。門診增設全程導醫人員,全程陪伴患者就診,及時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在門診大廳增設電子查詢系統,供患者及其家屬查詢;保持門診大廳整潔、干凈,增設垃圾桶。每月對醫務人員手衛生及相關風險處理情況進行分析,針對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總結,并據此找出問題原因,商榷整改意見。1.3觀察指標。觀察指標,比較兩組醫務人員風險管理前后手衛生知曉率及手衛生的依從率差異,以及院內感染發生率的變化情況。手衛生知識知曉率,采用醫院自行設計的手衛生健康知識問卷,評估其手衛生知識知曉情況,即手衛生概念、手消毒指征、六步洗手法步驟、手清洗指征及自我防護知識,其總分值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知曉程度越佳,按:(1)完全知曉,為分值>90分;分;(2)部分知曉,為分值>70~89分;(3)不的便捷性及安全性。門診風險主要因醫務人員工作技能不嫻熟、自身素質不佳、未掌握正確的操作規范、門診環境差和人流量大等因素引起[5]。據謝少波[6]報道,風險管理可消除潛在風險,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率和提高患者滿意度。因此及時有效地進行門診風險管理,對提高醫務人員責任心、降低門診風險事件發生率具有重要意義。風險管理應從門診醫務人員自身入手,通過風險因素評估、制定風險管理制度和強化門診醫務人員風險意識等培訓,可增強醫務人員的服務意識,提高其操作技能,最大程度地降低醫療差錯發生概率;通過導醫指引病患規范化就診,可保證整個就診流程的順利進行,提高就診效率,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經手接觸傳播引起的間接或直接性感染為院內感染常見傳播方式之一[7],故手衛生是預防醫院感染、防止疾病傳播的最直接、最有效、最經濟和最重要的方法,通過不同形式、多層次地強化對醫務人員手衛生知識培訓,可提高醫務人員對手衛生知識認知,糾正其錯誤觀念,提高門診醫務人員職業素質,促使其在恰當的時機采用正確的方法規范地進行手衛生操作,自覺養成勤洗手、規范洗手的習慣,強化其手部衛生,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率,降低感染發生概率。此外門診大廳通過增設垃圾桶等環境干預措施,可為患者及醫務人員提供干凈、整潔的環境,進一步降低感染的發生概率。

本文表1數據示,風險管理后組醫務人員風險管理后手衛生知識知曉率為92.16%高于風險管理前組為76.47%(P<0.05)。表2數據示,風險管理后組醫務人員接觸患者前手衛生依從率為61.90%、無菌操作前為83.33%,接觸患者后手衛生依從率為20.83%和接觸患者體液后為89.19%高于風險管理前組分別為25.40%、64.29%、4.17%和62.16%(P<0.05),提示門診風險管理可提高門診醫務人員對手衛生健康知識知曉率,提高其不同時間段手衛生依從性。本文數據結果示,風險管理后組醫務人員接確患者的院內感染發生率為1.96%低于風險管理前組為15.69%(P<0.05),可見風險管理可減少院內感染的發生,保障醫務人員安全,可能與手部衛生依從性的提高有關。表明風險管理應用于門診管理中的效果較為顯著,強化了醫務人員手衛生意識,提高了手部衛生的依從率,避免了院內感染發生。

參考文獻

[1]王斯妍.PDCA循環管理在門診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規范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7,14(18):145-148.

[2]吳娟環,黃金湖,冼素清.PDCA循環在基層醫院醫務人員手衛生管理中的應用[J].甘肅醫藥,2016,35(11):865-866.

[3]王霖,躍娟.加強門診手衛生管理,控制醫院感染發生[J].醫療裝備,2015,28(3):69.

[4]趙洪俊.風險管理在門診優質護理落實中的實踐效果[J].河北醫藥,2015,37(24):3827-3829.

[5]孟祥芳.門診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與醫院感染相關性分析及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20):137-139.

[6]謝少波.風險管理在門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21):106-107.

[7]周小玲,陳玨.門診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現狀及對策[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6,23(2):129-131.

作者:周輝 鐘誠躍 單位:解放軍第一五三中心醫院門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