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護理團隊風險管理效果分析

時間:2022-10-09 03:41:54

導語:糖尿病護理團隊風險管理效果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糖尿病護理團隊風險管理效果分析

糖尿病是我國臨床上的常見疾病之一,最近幾年,其發病率呈直線上升趨勢。常規情況下,患者需要長期進行藥物治療以保持身體功能的良好狀態,同時還要進行嚴格的飲食控制,多做運動[1-2]。一旦患者的血糖指標發生異常,護理過程中很可能出現護理風險問題。此次研究中,筆者以組間對比的形式對糖尿病護理團隊風險管理中的作用進行了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從本院近三年所收治的糖尿病患者臨床治療與護理材料中選取240例進行研究,研究對象均確診為2型糖尿病。此外并無精神疾病及認知功能障礙及其他重大型疾病。對照組患者中有78例男性患者,42例為女性,年齡為37~74歲,平均年齡(57.2±4.9)歲,病程1~13年,平均病程(6.8±1.2)年。觀察組患者中有80例男性患者,40例為女性,年齡為36~73歲,平均年齡(56.3±4.6)歲,病程1.5~12年,平均病程(6.4±1.3)年。兩組患者在一般材料方面的組間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1.2護理方法:針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具體包括日常護理工作中的健康知識普及、藥物治療方法的講解以及注意事項、飲食控制、運動方法等。針對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之以糖尿病護理團隊的風險管理。首先,護理團隊應由護士長為團隊組長、兩名資深護士為副組長和12名聯絡員組成,在護理團隊進行日常護理實踐的過程中還應參與定期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組員之間相互交流、溝通,同時加強糖尿病風險因素教育,提高團隊整體的護理專業水平以及風險防范意識。為了進一步提高風險護理效果,可以將其分為幾個小組來分別負責糖尿病患者的藥物護理、心理護理、健康知識教育以及糖尿病足護理工作,并將相關環節的工作責任落實到不同人頭上。①心理護理方面:對患者的心理情況進行分析和評估,如果患者存在焦慮、壓抑及恐懼等不良情緒,則應及時對其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同時將患者的心理評估情況報告給責任護士,防止患者在后續的護理工作中出現相關護理風險。②藥物護理方面:對患者進行講解相應降糖藥物的服用方法、禁忌、用法用量、不良反應以及藥物的疾病治療原理等,使其能夠全面掌握藥物相關知識。同時還要進行胰島素使用方法的動作示范以保證患者對藥物使用操作的科學性和正確性。為每一名患者都準備一本屬于自己的糖尿病相關指標與信息的監測日記,提醒患者保持日常的信息填寫,不定期組織責任護士進行糖尿病藥物治療培訓,以提高責任護士對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相關知識的掌握水平。③健康知識教育方面:指派一名團隊成員每天選擇同一時間組織患者及其家屬共同參與糖尿病健康知識宣傳和教育,責任護理也應參與。健康知識的教育內容主要為:糖尿病發病原因、臨床表現、危害,藥物治療原理、方法,糖尿病并發癥類型、表現及防治方法等,同時為每位患者建立糖尿病檔案,記錄健康教育宣教進度及效果。每個月的末尾組織團隊成員進行本月的工作總結,提出本月工作的不足并進行彌補和完善,促進健康知識教育工作效果的提高。④糖尿病足護理方面:針對糖尿病足的防治,對患者及其家屬開展健康教育。小組成員每天都要到各科室,對糖尿病患者所在病房進行安全檢查,對病房內的相關設施進行維護,以免患者發生跌倒等意外事件。在病區內張貼糖尿病足知識畫報,對糖尿病患者加強足部護理,通過圖片、播放幻燈片、視頻的方式向患者直觀地宣講糖尿病足相關知識,同時跟蹤隨訪患者的足部情況。1.3評估標準:兩組患者在經過相同時間的護理干預后對比其在2h-PG(餐后2h血糖)和FPG(空腹血糖)水平及護理風險事件(低血糖、糖尿病足等)發生情況方面的組間差異。并通過ASA(焦慮自評量表)分別針對兩組患者的負面心理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如果ASA分數超過50分,那么就判定患者患有焦慮癥問題。1.4統計學處理:通過SPSS19.0專業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的相關指標信息進行計算和對比分析,以t進行計量資料的檢驗,如果P<0.05,那么就證明此次研究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相同時間的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FPG、2h-PG、ASA評分指標均降低,觀察組患者的指標降低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對照組患者發生護理風險事件的概率為30.0%,觀察組為10.0%,觀察組患者發生護理風險的概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團隊管理一詞首先出現并應用于企業的運行管理工作中,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醫療工作的要求也逐漸增加,各大醫療機構為了滿足人們的就醫要求,提高自身的醫療水平與護理工作質量,開始將團隊管理理念應用與醫院的管理工作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醫院護理風險管理意思是指針對護理過程中已存的風險問題和潛在的風險問題進行分析,并以此擬出對應的護理方案,以此控制和降低護理風險問題的發生,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并防止護理風險引發醫患糾紛[3-4]。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因此對患者生活與心理上都會造成一定的壓力和影響,護理工作中一旦出現任何事物都可能引發護理風險問題。很多材料都提出,通過組織專業護理人員組成護理小組并進行風險管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降低護理風險的產生[5]。此次研究中,以組間對比的形式,分別對常規護理干預和護理團隊的風險管理護理模式對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發現團隊管理模式的風險管理模式將團隊成員分成幾個小組,分別負責藥物護理、心理護理、健康知識教育以及糖尿病足護理工作,并將相關環節的工作責任落實到不同人頭上,其最終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FPG、2h-PG、ASA評分指標均的降低程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同時,對照組發生護理風險事件的概率為30.0%,觀察組為10.0%,觀察組患者發生護理風險的概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團隊的風險管理有助于醫院護理人員工作水平的提升,控制并降低護理風險問題的產生,進一步提高疾病治療效果,值得予以臨床應用和推廣[6]。

參考文獻

[1]蘇艷娟.糖尿病護理團隊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4):143-144.

[2]向會榮,邱玉紅.糖尿病護理團隊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6,14(25):2655-2657.

[3]杜蓉冰,徐靈燕.糖尿病護理團隊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24(13):52-53.

[4]鄭紅玲.糖尿病護理團隊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15,19(21)2997-2998.

[5]李海霞,趙偉.糖尿病護理團隊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探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4):109-110.

[6]李德霞,趙淑坤,呂英華,馬慧慧.糖尿病護理團隊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1):974-976.

作者:劉曉丹 單位:鞍山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