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多元化人才培養探討

時間:2022-04-02 09:33:58

導語:公共管理多元化人才培養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管理多元化人才培養探討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量呈現上升趨勢,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復合型人才是當前社會發展的關鍵。受傳統各項因素的影響,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現狀難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因缺乏專業特色,培養目標存在滯后性,缺乏合理的知識結構,對公共管理人才的發展產生阻礙。為從根本解決相關問題,應緊跟時展的需求,創新公共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為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公共管理;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

一、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一)培養內容相對單一。因對于培養目標與培養內容等方面的認知存在偏差,部分培訓機構在設置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時,難以在有限的時間內轉變傳統的觀念。例如,公共管理的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與管理學與政治學等具有高度一致性,培養行政管理人才依舊是教學的側重點,政府公共部門培養所需的內容因此被忽略。無論是培訓內容還是課程體系,都習慣性局限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實踐與應用等內容尚未得到重視。久而久之,整體的培訓內容與課程體系都較為偏向于理論,素質教育與能力培養存在明顯不合理性。(二)培養目標較為滯后。培養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是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受社會領域需求等各種因素的所決定。為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應緊跟時展步伐做到與時俱進,真正適應實際需求。部分培訓機構已經明確公共管理專業的教育目標與培養目標,但是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尚未轉變傳統觀念。習慣性認為行政管理是公共管理的關鍵,忽略非政府部門的公共管理,缺乏明確的公共服務意識與精神,導致公共管理專業與行政管理、管理學等學科沒有明確區別,尚未凸顯相關內容的特色。(三)培養平臺過于單調。公共管理專業,將管理學、社會經濟學作為基礎,其中包含政治學、經濟學等不同領域的內容。在當前的大環境下,開展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活動,習慣性延續以理論為主的講解方式,即使采取相關培養方式,也難以獲取最佳的效果。例如案例法,盡管講解的案例較多,但因缺乏齊全的案例視頻資料,尚未達到預期目標。在情境模擬與管理游戲當中,因缺乏對學生的關注,精心設計更是無從談起。因整體的人才培養模式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尚未給予實踐動手能力高度重視,公共管理專業的特色與需求無法真正實現。

二、公共管理專業人才應具備的特征

(一)應具備綜合性特點。公共管理專業人才不僅要全面掌握與自己本專業相關的知識與技能,還應了解與學科相關所涵蓋的知識,著重提高自身綜合素養。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將夯實的專業能力作為前提基礎,向外拓展自身知識領域,對于相關學科的知識與技能也應適當掌握,豐富自身專業結構,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向著復合型人才發展方向過渡。面對具體工作當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掌握足夠的知識后才能夠游刃有余的解決。最后,公共管理專業人才還應培養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例如思想素質、身心素質、政治素質等,這些都是公共管理人才應具備的能力。(二)應具備專業性特點。公共管理人才應提高自身專業性,也是本專業人次與其他專業人才有所區別的地方。公共管理專業人才不僅要具備專業的知識,也應熟練操作各項專業技能,公共管理專業學生需全面了解與掌握學生的專業能力,在相關管理活動當中,提高自身掌握能力與組織協調能力。一名優秀的公共管理者的知識架構,其中的重要核心組成部分就是專業知識,更是公共管理專業人才應具備的核心素養。在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當中,只有具備相應的專業能力,才能夠解決遇到的各項難題。專業技能也是公共管理者處理各項工作的本領,做好各項工作的關鍵。因此,在培養公共管理人才的過程中,必須增強其專業素養。

三、公共管理專業多元化人才培養策略

(一)明確人才需求方向。為政府、事業機構培養專業的公共管理專業人才,是公共管理專業人才今后發展的必然方向,更是培養人才的關鍵。但是,受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實際情況與其存在一定不同,系統分析公務員的招考數據,政府機構對于公共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有限,與管理沒有必然關聯的計算機專業人才有著較大需求。相比較而言,企業對于公共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更加高于政府機構與事業單位。因此,公共管理專業教育應改變以往單一化的培養方式,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應向著應用型發展方向過渡。因社會深化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快,公共服務也會因此向著社會化與市場化方向發展,創新培養公共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方式,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復合型人才。(二)提高人才實踐能力。公共管理專業的人才,將來最有可能的就是走向公共管理服務實踐當中,為提高工作成效,應具備專業的實踐能力與必備的創新能力。相關部門在培養公共管理專業人才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社會的實際發展情況,否則會直接影響到相關專業人才今后的發展。培養專業人才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社會的發展,因此,針對目前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應積極轉變傳統的管理理念與方式,著重偏向于培養人才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在具體的實踐當中,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全面了解社會對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制定完善的培養制度,解放人才的思維,使其在實踐中累計經驗。(三)完善分類培養機制。因傳統的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缺乏明確的目標,難以找到最佳的公共管理專業人才,針對公共管理人才培養問題,相關機構應有針對性的進行深入研究,與社會的發展的需求相互結合,選擇分類培養機制,滿足社會對公共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為人才后期的就業指明方向,提高對自身專業的認同感,滿足公共管理專業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相關部門在培養公共管理專業人才時,進行了必要的改進與創新。但部分人才培養依舊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應在實踐時進行完善總結,形成完整的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效果。(四)完善配套支撐制度。建立精神動力機制的過程中,應將培養專業人才作為創新目標,精確把握人才培養精神與意義,加強改革的內在動力。建立物質方面的激勵機制,可對分類培養研究與實驗營造良好的環境,把握人才社會需要的培養目標,建立更好的評價標準,評價人才分類培養實施效果,給予鼓勵之后進行鼓勵與創新。公共管理專業人才應具備知識技能、意志品格與興趣愛好等多元化特征,制定多樣化的培養目標,建立更好的質量評價制度,提高人才的創新能力。

四、結語

總而言之,培養公共管理專業人才的創新能力,是創新型公共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關鍵。因此,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公共管理專業人才的發展的方向,轉變傳統培訓方式,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拓展人才視野,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創新型公共管理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李雪,趙宏燕,江曉宇.關于普通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績效考核的分析[G].決策論壇———系統科學在工程決策中的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2015.

[2]倪丹丹,徐京俊,羅凌,等.當代學生管理觀念的現代轉變研究[G].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四卷),2017.

[3]李晶晶,金媛媛,王迪.民辦高校轉型發展背景下電子信息類人才創新應用能力培養策略研究[G].第十三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經管社科),2016.

作者:王姣澄 單位:天津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