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機電管理模式創新探討
時間:2022-09-04 02:31:57
導語:煤礦機電管理模式創新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圍繞礦井機電裝備水平升級新的技術背景,分析礦井目前的機電管理現狀,提出了今后的生產組織管理方式、模式轉變的方向,以保證機電設備和機電系統的正常、可持續、合理工況運轉。
關鍵詞:機電;管理模式;創新
隨著設備大型化、智能化、集控化能力的提升,“設備換人、技術換人”的生產方式已成為礦井生產組織管理的主流模式,所帶來的經營效益、安全效益、社會效益日益凸顯,“出炭不出炭,關鍵看機電”的時代已真正展現在眼前。新裝備的安全、可靠、可持續、合理工況運行將是新時期礦井生產管理的主要課題。隨著新裝備、新系統的自身安全保護檢測技術、運行控制技術日趨完善,預警、控制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要保證設備正常運轉、可持續運轉,充分發揮設備潛能,需要礦井的生產管理方式、方法持續改進和創新。
1設備正常運轉的前提條件
(1)自身條件。設備完好是基本條件,需要從設備進貨、驗收、使用、維護、維修、保養等方面嚴格把關。對于升級改造和多設備、多系統集成的情況,在設備、系統的匹配方面更需要持續觀測、驗證、改進和功能完善優化。(2)環境條件。頂底板、淋水、粉塵、瓦斯、電磁、溫度、安全間距等環境條件是必要條件,也是設備、系統正常運轉的重要基礎,需要相關專業協同營造和維護。(3)工況條件。工況狀態是根本條件,現場條件的變化對設備運轉負荷的影響必須超前預測和判斷、超前處理和控制,盡管大部分設備都采用了變頻控制,但負荷控制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需要相關專業有效協同管控。(4)關聯條件。系統內各設備間及相關信息化監測監控裝置正常運行和良好協作非常重要,需要專業之間協同配合,加強維護。(5)及時條件。問題或故障及時處理是保證設備正常運轉的重要前提。設備運行過程中,可能會碰到預想、預測、預判不到的環境問題或設備故障。對影響正常運行的環境問題和設備故障要做到及時判斷和處理,最大限度減少對設備和生產的影響。這需要日常的應急材料、配件、專用工具準備和專業人員技能水平作保障。
2設備正常運轉的工作要求
(1)設計與安裝。設備正常運轉的源頭控制重在設計與安裝。一是在設計上,要充分考慮環境和負荷條件,充分考慮設備運行的可行性、技術的先進性、質量的可靠性,擇優選擇符合現場條件的現代化水平較高的生產設備,擇優設計與設備相配套的巷道和硐室;二是在安裝上,巷道和硐室質量必須滿足設計要求,設備安裝質量必須符合設計和規范標準。設計與安裝是設備運轉狀況的基礎保證,必須由礦總工程師、生產礦長、機電礦長及有關專業協同落實。(2)維護與巡檢。針對設備存在的隱患、可能導致隱患的薄弱點以及可能危及設備正常運轉的環境隱患,利用專用工具儀器,由具備相關技能人員超前進行巡回檢查,超前進行數據檢測、維護保養、消缺更換、調整控制,使設備持續保持狀況完好、性能優良狀態。專業人員每天、每班嚴格巡檢,依托專業工具和儀器進行檢測,嚴格進行數據分析和結果應用。另外,機電礦長、總工程師要根據現場條件的變化,組織專業人員通過系統性技術分析和維護管理,進一步優化系統運行參數,充分發揮設備有效潛能,實現系統在合理工況運行。(3)使用與環境。使用過程主要是工況控制、環境優化的過程。環境優化是為了設備更好的運轉,空氣質量環境,巷道質量環境,尤其是工作面地質災害性隱患、地質異常構造等可能給設備運轉帶來很大影響的環境質量問題,均要在生產礦長、總工程師的組織下進行優化分析、超前研判、超前治理和調整,實現最佳控制,確保設備在良好的環境下可持續運轉;設備的正規操作,就是杜絕過負荷運行、帶病運行、強制運行的有效監督和控制,操作人員必須嚴格操作規程,管理人員必須有效監督,實現人、機、環、管、技的良好協同。
3設備可持續運轉的幾個關系
(1)環境保持關系。四維(空間三維+時間維)空間內,通風、防治水、地應力、瓦斯、頂底板等環境及運行過程中的負荷控制必須滿足設備運行要求。(2)超前預控關系。設備運行中可能遇到的地質災害、地質異常構造必須超前分析、超前治理、超前防控,并借用信息化手段實現生產過程的透明化管理,應急處置手段要及時跟進,確保設備正常運轉、可持續運轉。(3)系統工況關系。設備潛能的發揮是系統潛能發揮的重要前提,要堅持“優化始終在路上”的技術管理理念。一是設備之間必須做到性能匹配、質量匹配、管理匹配,二是系統與環境之間必須做到滿足性匹配。(4)運檢持續關系。設備管理必須堅持“檢修為了運轉,運轉必須檢修”的效益理念,必須保證設備的資金投入,必須嚴格執行每天停產檢查檢修制定、巡回檢查制度,建立有效監督機制。
4設備管理現狀分析
(1)制度方面。機電管理制度主要是圍繞機電副礦長、機電副總、機電科及機電相關專業制定的專業制度,尚未從礦井層面圍繞設計、安裝、巡檢、維護、使用等環節制定全方位的協同管理制度,沒有形成“機電管理就是生產管理”的濃厚氛圍,致使在管理上出現“機電設備機電管”的局面。但機電管理人員由于專業、職能、技能的限制,只能從設備檔案管理、維護管理及固定設備的巡檢管理重點開展工作,對于移動設備,特別是工作面設備,在使用管理和巡檢維護管理上則處于環境影響跟進不及時、巡檢維護過程監督不到位的局面,甚至出現設備強制運行的現象,極大增加了設備運行的故障率和維修率,造成生產正常需求和設備故障維修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惡性循環局面,給礦井生產經營帶來嚴重影響。(2)職能方面。礦井領導班子、生產單位及業務職能科室基本上是以主要分管業務進行職能界定,抓生產的分管領導以采掘專業和生產組織為主,抓技術的分管領導以采掘技術、通防、地測防治水業務為主進行管控,機電管理成為機電礦長的孤立業務職能,在礦井層面未形成專業協同管控的職能定位。比如,機電設備機房、硐室管理干部上崗職責目前只是對分管機電礦長、機電副總工程師等機電專業人員做了職能要求,造成設備運行環境狀況得不到及時跟進管控與調整。如:工作面順槽膠帶機經常因巷道變形導致膠帶跑偏,且得不到及時處理,嚴重影響膠帶機的安全運行。甚至生產區隊的主要業務職責也是生產計劃任務的完成、工作面的質量和生產過程的安全,沒有在安全、質量、計劃及機電系統協同效應發揮上進行深入研究。分管工作各管一攤,互不協同,易造成設備超負荷、強制運行、設備故障率攀升等不利情況,嚴重制約了生產的可持續性。(3)機構方面。管理組織架構設置采煤、綜掘、機電、皮帶、運搬(輔運)、通防、防治水、技術等區隊和業務科室。在生產管理上,沒有形成“檢修為了運轉、環境服務運轉、運轉支撐生產”的管理理念。專業界限過于明確,職責劃分過于集中,本位思想比較嚴重,制約了協同作業、協同執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制約了設備維護和使用過程管控一體化機制的構建,制約了大機電系統的持續優化和提升。
5機電管理的幾個轉變
(1)觀念轉變。強化機電專業“龍頭”作用,圍繞“礦井生產就是機電系統正常運轉”的管理理念,進一步轉變思想認識,轉變管理方式,轉變管理模式,使采、掘、通、地測及防治水等生產技術專業都圍繞怎樣保證機電設備正常運轉、保證機電各子系統合理工況運行、保證礦井機電全系統有序、可持續、良好協作運行實施預防性、可控性、及時性工作策略。(2)機制轉變。建立“大機電”管理格局,形成“大機電”運營機制。礦井領導班子、區隊、科室均要圍繞機電系統選型設計、安裝運行、維護使用。從安裝條件、環境條件、負荷條件的營造上、維護巡檢的過程管控上建立責任體系,形成全覆蓋、無縫隙的機電管理機制??偣こ處熓菣C電管理源頭控制的主要負責人,負責機電設備選型及有關巷道、硐室等設計工作,負責從技術上為設備運行創造環境條件,提出可行性措施,積極組織、超前處置可能影響設備可持續運行的水、瓦斯、沖擊地壓等重大災害隱患;生產礦長是機電管理過程控制的主要負責人,負責設備使用過程的管理,重點是圍繞總工程師制定的技術策略和措施,抓好現場落實,重點抓好采掘工作面機電設備的日常管理,抓好設備環境條件的維護管理;機電礦長是機電綜合管理的主要負責人,重點負責設備的巡檢和維護管理工作,負責礦井機電業務綜合能力的持續提升,負責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智慧礦山建設為實現礦井透明化生產、扁平化管理、專業協同提供了可能,將促使礦井構建綜合專業技術科室及生產單位,設置“大科室、大區隊”,實現業務的有效交叉、銜接和協同,實現高效有序生產組織。(3)制度轉變。圍繞構建“大機電”管理工作目標,建立和完善“大機電”管理制度。圍繞設備運轉質量提升開展設備管理、系統優化、工況運行、專業協同等,做到事有人管、責有人負,同時要建立監督檢查考核體系,形成以礦主要領導為組長的監督考核機制,實現專業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相互協同的大機電管理格局。(4)培訓轉變。在業務技能培訓上,要圍繞“大機電”管理,分層級職能、專業職能、崗位職能劃定培訓內容和對象,使不同層級人員知道管什么、怎么管、管到什么標準,知道牽頭任務是什么、協同任務是什么、配合任務是什么、工作標準是什么。通過培訓,逐步實現目標量化管理,形成安全可靠、生產有序、技能提升、業務協同的良好局面,實現礦井安全生產經營效益最大化。
6結語
隨著礦井裝備水平的升級,“以設備換人”的生產組織新模式已成必然趨勢。生產力主體的變換,要求礦井的生產經營管理必須圍繞設備的正常、可持續、合理工況運轉,進一步更新和轉變管理方式方法,建設“大科室、大區隊”,實現業務管理綜合、協同,構建監督考核約束體系,促進礦井高質量發展。
【參考書目】
[1]王金鳳,張肖,翟雪琪,等.煤礦機電設備管理資源投入的逆優化方法研究[J].煤炭工程,2017,49(07):142-144+148.
[2]喬營遠,王紹威,夏保慶.探討煤礦機電設備維修管理模式及發展趨勢[J].山東煤炭科技,2017(01):121-122+125.
[3]張海軍.煤礦機電管理中的問題探析[J].山東煤炭科技,2016(07):77-78.
[4]王國瑞.淺談煤礦機電設備管理現狀與改進措施[J].山東煤炭科技,2016(12):117-118.
[5]趙斌,李科強.煤礦機電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J].山東工業技術,2016(18):72-73.
作者:裴衛華 蘇亦山 單位:山東能源肥城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上一篇:開放銀行下商業銀行的數字化轉型
- 下一篇: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