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行業能耗現狀統計分析

時間:2022-12-04 09:54:43

導語:交通運輸行業能耗現狀統計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交通運輸行業能耗現狀統計分析

能源統計是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認識能源經濟現象的重要工具,更是能源領域的一項基礎性法律制度[1]。能源統計制度對于完善國家能源管理體系、提升能源管理能力和能源風險防控能力意義重大。其次,能源統計尤其是能源消耗統計對于節約能源與科學用能尤為重要。節能減排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獲取客觀、真實、準確的能耗和排放數據是節能減排管理的前提和基礎[2]。交通運輸行業作為能源消耗的大戶,由于缺乏有效的能耗統計方法和手段,能耗排放統計工作較為薄弱[3]。因此,有必要摸清國內交通運輸行業能耗統計工作現狀,掌握客觀、真實、準確的能耗統計數據,為交通行業節能減排相關政策的出臺提供科學、客觀的依據。

1交通運輸行業能耗統計現狀

交通運輸能耗統計工作分為國家和行業兩個層面。國家層面主要由國家統計局負責,行業層面主要由交通運輸部負責。1.1國家統計局能耗統計現狀。國家統計局作為能耗統計數據的權威機構,主要有兩套統計體系和數據。一套是依托能源司的統計數據,為對外公開數據;一套是服務業司的統計數據,為內部掌握數據。1.1.1能源司能源統計現狀。隨著能源統計制度的建立和不斷演進,自1986年起由國家統計局工業交通統計司主編、2008年起改由國家統計局能源統計司主編的《中國能源統計年鑒》,成為了解能源統計成果全貌的重要代表性資料。《中國能源統計年鑒》依賴于能源司建立的“能源統計報表制度”,該制度涉及能源的生產、銷售、庫存、購進、消費、加工轉換、能耗強度、能源平衡核算情況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水等情況。通過“能源統計報表制度”,可獲取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分燃料類型的能源消耗量以及交通運輸各子行業的能源消費數據。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分燃料類型的能源消耗量在《中國能耗統計年鑒》[4]進行公布,交通運輸各子行業的能源消費數據為內部數據,不對外公布。1.1.2服務業司能源統計現狀。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國務院批轉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及考核實施方案和辦法的通知》文件精神,2007年國家統計局服務業司建立了“公路、水路運輸和港口能源消費統計報表制度”,該制度中公路客貨運采用的是典型調查的方法,調查對象為單臺車輛,調查期為一年,調查內容主要包括車輛類型、百公里耗油、全年行駛里程和全年加油費用。水上運輸采用全面調查的方法,調查對象為法人企業,報告期為一年,調查內容主要包括船舶數量、企業全年的汽油、柴油、燃料油等各類型的油耗情況。該項調查是針對交通運輸行業而設計的,數據結果更為豐富詳細,但不對外公布。1.2交通行業能耗統計現狀。交通運輸部作為交通運輸行業的主管部門,在交通運輸能源統計方面開展了兩項全行業的能耗統計調查:公路、水路運輸量統計調查以及交通運輸能耗統計監測報表制度。1.2.1公路、水路運輸量統計調查。為解決運輸量失真等問題,交通運輸部在全國范圍內每五年組織開展一次公路、水路運輸量專項調查,每兩年組織開展一次小樣本調查。通過該調查在獲取運輸量的同時也可得到相應的能源消耗數據。該調查道路運輸和水上運輸能耗統計的調查對象為車輛和船舶,調查方法采用全面調查和抽樣調查相結合的方式,調查內容包括百公里油耗經驗值、總行駛里程、總油耗等指標。1.2.2交通運輸能耗統計監測報表制度。2011年,交通運輸部在確定了“總量數據通過協調國家統計局獲取,行業建立依托重點企業的能耗統計監測體系”的工作定位后,開始正式執行“交通運輸能耗統計監測報表制度”。該項目工作統計范圍涉及公路客運、公路貨運、內河運輸、海洋運輸、城市客運、港口各個子行業,統計對象均為企業。統計頻度方面,道路運輸和水上運輸為月報,港口為季報。統計指標包含:企業的能源消耗相關指標和運輸生產情況相關指標。

2交通運輸行業能耗統計數據對比

2.1國家統計局內部數據對比。通過對國家統計局能源司與服務業司的兩套交通運輸行業能耗統計數據進行對比,發現二者存在較大差異。在公路運輸方面,由于2012年之后國民經濟行業分類進行了調整,能源司將城市公共交通業納入了統計范圍,而服務業司一直未將其納入,故2012年之后的兩套數據無法再進行比較。2012年之前,能源司的道路運輸業統計范圍與服務業司的公路運輸范圍相近,故將二者進行對比。結果顯示二者之間差異在20%左右。在水路運輸方面,能源司的水上運輸業統計范圍包含水路與港口,故將服務業司水路與港口兩個行業的合計數與能源司水上運輸業數據進行對比,結果顯示二者之間差異在50%左右。具體結果見表1。2.2運輸量統計調查與國家統計局數據對比。由于公路、水路運輸量統計調查與國家統計局服務業司的統計調查從整體來看相似度較高,都是基于公路水路運輸行業開展總量調查,因此將二者獲得的總量結果進行比較,具體結果見表2。公路客運方面,對比結果顯示:2008年國家統計局公路客運全行業能耗與專項調查能耗數差異為-3.2%,2013兩者差異為-12.0%。公路貨運方面,對比結果顯示:2008年國家統計局公路貨運全行業能耗與專項調查能耗數差異為21.1%,2013兩者差異為-0.07%。水路運輸方面,對比結果顯示:2008年國家統計局水路運輸全行業能耗量與專項調查的差異率為14%,2013年二者差異率為58%。2.3交通運輸能耗統計監測報表制度與國家統計局數據對比。交通運輸能耗統計監測報表制度與國家統計服務業司公路、水路運輸和港口能源消費統計報表制度,兩者都是基于典型企業調查獲取能耗數據,因此二者數據可進行對比。又由于交通運輸能耗統計監測報表制度監測范圍在2012年以后才比較固定,因此對比時期為2012—2014年。在公路客運方面,能耗統計監測報表制度的監測車輛均為柴油車,客位數在15客位以上,所以僅使用了燃料類型為柴油、客位數為15客位以上的車型進行對比。對比結果顯示:公路客運百車公里能耗差異率在15%~21%之間;公路貨運百車公里能耗差異率在5%~27%之間,詳見表3。在水路運輸方面,兩套制度的監測范圍、船舶類型、噸位和燃料類型均不一致,而這些因素對船舶的能耗影響較大,故兩套數據無法進行對比。在典型港口企業萬噸吞吐量能耗方面,兩套數據的差異率在10%~20%之間。

3結論

(1)通過梳理國內交通運輸能耗統計工作現狀,對比各套報表制度數據,發現公路水路運輸量統計調查工作與國家統計局服務業司統計調查工作都是針對運輸對象開展的抽樣調查或全面調查,這也證明了這種調查方式是目前較為可行和成熟的獲取公路水路運輸行業能耗總量的方法。公路水路運輸量專項調查的設計更加符合行業管理以及交通運輸統計工作的現狀,并且由于運輸量統計工作是交通運輸部統計工作的重點之一,因此調查的數據質量可以保障、調查工作的持續性也可保證[5]。(2)交通運輸能耗統計監測報表制度直接從典型企業獲取公路客運、公路貨運、內河貨運、海洋貨運的各子行業能耗數據,數據質量較高。但目前企業覆蓋范圍較小,只有125家企業,并不能完全反映行業能耗水平波動情況。因此,建議擴大現有的報表制度監測范圍,在內河貨運方面,建議將西江干線、浙江和江蘇水網地區條件具備的企業納入統計范圍;在公路貨運方面,建議增加普通貨運企業的監測范圍,并且將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企業納入監測,提高典型企業的代表性及推算數據的準確性。(3)現有的各套報表制度依然沿用傳統的統計手段,而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展,目前交通運輸行業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信息化數據。不僅政府部門為加強監管建立了聯網售票、重點營運車輛監管、危險貨物電子運單等管理平臺,市場上由于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興起了移動打車、車貨匹配等平臺,這些平臺也積累了大量運輸行業運行的基礎數據。將這些信息化系統的電子記錄數據與國家及行業統計數據相結合,彌補原有傳統統計依賴于人工填寫整理、數據質量和工作效率低下的短板,增強基礎數據的時效性、客觀性和真實性,提高統計效率。

參考文獻:

[1]賀大偉.《能源法》與能源統計制度的完善[J].上海商學院學報,2016(5):9-14.

[2]王式躍.當前能源統計工作的現狀與對策[J].統計與決策,2007(21):79-80.

[3]賈順平,彭宏勤,劉爽,等.交通運輸與能源消耗相關研究綜述[J].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2009,9(3):6-16.

[4]國家統計局能源統計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中國能源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8.

[5]翟瑞霞.對完善現行能源統計制度的思考[J].內蒙古統計,2012(2):65-66.

作者:劉燕靈 王屾 單位: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