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儀器設備使用風險管理模式探討
時間:2022-07-20 08:28:06
導語:手術室儀器設備使用風險管理模式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一般資料
我院手術室現有護理人員23人,年齡21~48歲,平均年齡為(25.30±3.34)歲;學歷分布:本科9人(39.13%),大專13人(56.52%),中專1人(4.35%);職稱結構:高級1人(4.35%),中級3人(13.04%),初級19人(82.61%);工作年限:10a以上1人(4.35%),5~9a4人(17.39%),3~4a8人(34.78%),2a以內10人(43.48%)。全年完成手術量約7000臺次,急診手術比例為48%~55%;護理人員操作使用價值3000元以上各類設備百余臺,年使用2萬次左右。實施三維管理模式前,我院手術室設備管理中存在較為突出的問題是護理人員發現、處理設備問題的能力欠缺;培訓效果與工作要求有差距;維護不及時等。面對這支年輕的隊伍和上述問題,引入三維管理模式,實施2a后,取得一定效果。
2方法
科室成立“三維質控組”,組織學習三維管理模式的方法、步驟、預期目標,針對設備使用、管理中的問題,從思考、溝通、行動3個維度引導護理人員參與,注重效果檢查、持續質量改進。
2.1思考模式
尋找安全隱患的過程。從設備使用的各個環節思考現有安全意識、安全教育、安全行為上存在的不足,從安全文化建設和系統改進2個方面思考[4]。以院內、院外設備安全不良事件為切入點,查找科室設備使用中的問題及存在風險,強化風險意識,逐步建立安全預防思維。系統改進包括從制度、流程、預案、培訓各個環節著手[4],如突發事件處置預案的指導性、可行性,護理人員參與度,工作中制度、流程的執行力,培訓的有效性,需要改進的問題等,都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內容。
2.2溝通模式
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安全文化建設和系統改進2個方面干預。針對思考模式提出的問題,讓護理人員討論,尋找答案,由下而上地制定規章制度,獲得團隊認同,為自覺執行打下基礎。重點關注管理漏洞的修補、新增制度的嚴謹性、操作流程的指導性、工作指引的有效性等內容的完善。
2.3行動模式
方案的執行與效果評價。從安全文化建設和系統改進2個方面落實,重點關注對規章的執行力和改進的效果。2.3.1建立工作指引與警示標識操作流程、安全警示標識采用不同顏色,統一粘貼在設備的醒目位置。重視操作流程的指導性、警示標識的提示作用。加強設備使用中的巡視,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處理。2.3.2組織設備異常處置演練定期與不定期“設置場景”,訓練處理方法。(1)使用前:及時報修,了解維修時間,評估對手術影響程度,盡早與使用者溝通,合理調整手術安排。(2)使用中:在不驚動患者的前提下,告知手術人員,分工協作,手術臺上人員排查無菌手術區域內設備安裝、連接、操作問題;臺下人員檢查設備電源、導線連接、工作指示燈、面板顯示、參數設置、報警指示,酌情報告。必要時請專業人員到場處理,同時調配替代產品,減少對手術的影響。(3)維護保養時:報修,告知使用人員設備的狀況。演練后及時點評。2.3.3反思問題,關注培訓有效性以問題為基礎,“還原”問題場景,討論處理過程,思考“我遇到此類問題怎么辦”,讓護理人員在傾聽和討論中進入角色,訓練思路,從問題中思考解決方法,培養處理能力。操作教學采用現場演示、制作視頻、獲取廠家教學資料,理論教學使用ppt課件等方式。已開設教學App平臺,上傳內容,供隨時學習、考核。重點做好新成員、新設備、新問題的“三新”培訓,夯實護理人員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2.3.4落實設備預防性維護制度根據設備的性能、風險等級、說明書要求,制定維護時間表,責任到人,定期檢查、抽查、講評[5-7]。2.3.5鼓勵主動報告不良事件醫院、科室制定了主動報告的獎勵辦法,及時通報不良事件,發揮不良事件的警示作用。
2.4評價指標
以考核成績、檢查結果、不良事件主動報告為評價指標,以季度為周期,比較三維管理模式實施前(2012、2013年)、實施后(2014、2015年)的結果。2.4.1理論、操作考核成績理論考核:重點考核設備管理要求、操作流程、使用注意事項、參數設置、維護要點等。操作考核:重點考核使用中設備異常狀態的處置,關注護理人員發現問題、排除故障、應急、組織、協調等方面的綜合能力。2.4.2設備管理質量檢查按照設備管理規章,參考三甲醫院設備管理質量考核評價表[8],結合醫院實際,修訂設備管理質量評價表,經醫院設備管理委員會審定,護理部組織交叉檢查。2.4.3不良事件、缺陷(以下簡稱“不良事件”)主動報告統計科室設備使用、不良事件發生、漏報數據,匯總、分析。2.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例數、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配對t檢驗,比較三維管理模式實施前后的差異。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結果
3.1三維管理模式實施前后結果比較三維管理模式實施后理論、操作、管理質量指標均有提高(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3.2不良事件比較三維管理模式實施后不良事件發生率下降,主動報告率提高(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4討論
曹琦教授提出的安全文化[9]是指安全價值觀和安全行為準則的總和,其理念是以預防安全事件為主要目標。安全是護理工作的根本,安全文化的構建是需要護理人員不斷學習、反復強化、樹立所有的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所有安全操作隱患是可以控制的安全理念,工作中需落實安全行為,達到提高護理人員安全素質的目的。三維管理模式其管理思路是從3個維度著手,上下貫通、左右協同、高效運行,實現工作可查、過程可控、考評可依的管理架構,為管理者和執行者在3個維度上保持協調一致提供最佳的解決問題的管理平臺[1]。
4.1思考模式———通過查找問題明白做的原因
針對護理人員新、年資低、風險意識欠缺的現狀,以安全文化建設[10]為切入點,從正規媒體和醫院發生的不良事件案例中學習、分析,培養主動思維:為什么在規章健全、流程清晰、反復培訓的狀態下,還有不斷增加的不良事件出現?數據和現實說明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只有自覺執行規章,認真做好每個流程,才能降低風險。
4.2溝通模式———通過討論問題明確做的方法
關注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報告,從大數據中了解不良事件的類型、數量和危害性,通過“還原”不良事件案例,查找工作中的隱患,做好前瞻性的干預,檢查工作指引、警示作用的有效性。表1結果提示,實施三維管理模式后,理論知識、操作技能、設備管理方面都有提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表2結果顯示,宣傳積極的、非懲罰性安全文化理念,從“指責犯錯誤的個體”轉變為“視錯誤為促進工作安全的機會”[1],提高了不良事件主動報告率,從數據中發現,制度上梳理、環節中排查、分析中提高有助于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
4.3行動模式———通過檢查掌握改進的效果
以“發現問題,有效處理”作為評價護理人員使用設備的標準。重視工作指引、操作流程的指導性和有效性,不斷地檢查、發現問題,整改提高,做好持續改進的循環。專人負責預防性維護保養,檢查與抽查結合,為設備的安全使用增加了一道防護墻,改變了設備維護不及時的問題,表1中的3項數據反映了三維管理模式實施后的效果。行動模式將安全理念植入個人思維、融入規章流程、整合到操作細節,將安全提升到首位。綜上所述,三維管理模式從3個維度相互貫通、不斷循環,使護理人員在安全文化的氛圍中逐步養成了安全思維的理念,工作中落實安全行為的習慣,因此三維管理模式是一種科學、可行的管理方法,具有在護理管理工作中推廣的價值。
作者:夏 菱 黃怡之 潘文娟 單位:廣州解放軍421醫院
[參考文獻]
[1]李會靈,任權,黃濤,等.三維管理模式對胃腸鏡室操作人員消毒依從性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15,15(3):182-183.
[2]何麗.手術室醫療設備規范化管理及操作[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4:2-60.
[3]中央政府門戶網站.國家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年度報告(2015年度)[EB/OL].[2016-05-27].www.gov.cn/xinwen/2016-05/27/content_5077333.
[4]謝惠蘭.累計考核管理模式在護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下旬版,2015,29(5):1818-1824.
[5]尹軍,陳維平.基于JCI標準的醫療設備預防性維護體系探討[J].醫療衛生裝備,2014,35(12):135-137.
[6]范亞軍,余巧生.淺談醫療設備預防性維修的現實做法[J].醫療衛生裝備,2015,36(1):155-157.
[7]劉延梅,劉國強,王曉民.關于醫療設備臨床使用安全管理的探討[J].醫療衛生裝備,2014,35(12):143-144.
[8]溫賢秀.四川省醫院護理質量管理評價標準(試行)[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4:20-56.
[9]中華考試網.安全文化的概念及定義[EB/OL].[2016-10-12].www.examw.com/aq/fudao/3876/.
[10]羅敏,謝惠蘭,歐陽慶,等.中文版曼徹斯特病人安全框架的構建與測評[J].現代臨床護理,2015,14(12):1-6.
- 上一篇:社區高血壓患者管理模式探討
- 下一篇:中國本土文化體系下倫理型管理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