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精細化管理模式研究

時間:2022-04-08 03:22:21

導語:糖尿病精細化管理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糖尿病精細化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目的評價糖尿病精細化管理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納入2016年杏濱街道轄區內符合標準的糖尿病患者400例,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20例。對照組采用傳統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方法,干預組接受糖尿病精細化管理,為期18個月。比較2組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改變情況。結果干預組患者干預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糖尿病精細化管理模式有助于改變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降低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關鍵詞】2型糖尿病;生活方式;精細化管理;效果

糖尿病是一種多發于中老年群體的內分泌疾病,主要是由胰島素分泌不足、靶器官對胰島素不敏感等因素所致,由于具有發病率高、并發癥多等特點,現階段已成為威脅社會大眾身體健康的重要疾病。據調查,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多達3.82億,國際糖尿病聯盟預測至2035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數將高達5.92億,形勢嚴峻[1]。自2009年開始,糖尿病自我管理已成為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措施,指導患者遵醫囑合理飲食、規律運動、規范用藥是疾病健康教育重點內容之一,經范麗敏等[2]研究證實能夠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控制疾病進程及預防并發癥。本研究通過糖尿病精細化管理模式,對200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及用藥進行了為期18個月的干預,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集美區杏濱街道轄區內的2型糖尿病患者400例,隨機分為2組,各200例。納入標準:①居住在杏濱街道轄區內,未來居住時間預計>2年。②年齡50歲~80歲。③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HbAlc≥7%)。④對本研究知情同意。⑤排除有精神、意識或學習障礙者。干預組男124例,女76例;年齡43歲~79歲,平均年齡(63.14±4.12)歲;病程1年~9年,平均(5.05±1.14)年。對照組男126例,女74例;年齡44歲~80歲,平均年齡(64.37±4.16)歲;病程2年~10年,平均(5.11±1.08)年。2組基線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1.2方法。2組患者均給予常規的健康教育,采用面對面健康宣教形式,社區全科醫生及糖尿病專科醫生坐診治療。干預組另加精細化管理模式,具體如下。1.2.1建立糖尿病健康管理團隊。1.2.1.1一級管理團隊。根據護理工作需求組建護理管理團隊,并按照護理方案內容差異將團隊成員分組。一級管理團隊是管理工作核心團隊,由1名社區全科醫生、3名護士組成,主要負責進行患者身體健康評估,開展健康教育方案。15d電話隨訪1次,了解患者的飲食、運動、用藥及血糖情況,通過雙向聯動對健康教育效果進行長期追蹤觀察,若方案不合理可及時調整。1.2.1.2二級管理團隊。二級管理團隊是管理方案的拓展團隊,成員包括:2名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糖尿病??漆t生、3名??谱o士、1名神經內科醫生、1名眼科醫生等,著重為核心團隊提供技術支持、理論指導。1.2.2建立糖尿病網絡管理平臺。在廈門市衛計委的支持下,依托廈門市糖尿病研究中心,建立了專門的糖尿病慢病網絡管理平臺(網址:10.95.21.100/UnifiedMain/MasterPage)。該平臺包括基礎數據庫、臨床醫生用藥決策、專家會診平臺、糖尿病患者隨訪管理平臺,由糖研所及社區醫院共同維護及更新。健康管理師應用該平臺每半個月對患者進行一次電話隨訪,每個月進行一次面對面隨訪或動機性訪談,通過有效溝通技巧了解患者內在護理需求,在此基礎上給予針對性教育指導,實現對糖尿病患者資料收集、醫患雙向聯動,不僅可建立穩定的護患關系,同時能夠全面、系統地為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務。1.2.3實施糖尿病精細化管理模式。該模式實現了醫院人力資源、物力資源、網絡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時協同社區服務中心有助于患者出院后也能接受科學、有效的延續性護理服務,從而能夠長期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合理規避誘發并發癥的危險因素。1.3評價指標。安排專人于患者就診當天、干預18個月后,抽取外周靜脈血檢測其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干預組干預后FBG、HbA1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干預后FBG、HbA1c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說明糖尿病精細化管理模式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減緩疾病的發展。蔣偉萍等[3]研究中也證實了這一點,認為與常規健康管理相比,精細化管理模式能夠實現對患者“全程、動態”管理,加之將管理團隊分層級進行方案實施,實踐中可結合患者具體病情進行方案調整,有助于保證管理服務的針對性、持續性、靈活性,增強管理效果。在“生物-心理-社會”新型醫療模式背景下,對護理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現“醫院、社區、家庭”多維聯動也是提升臨床護理工作質量的重要途徑。本研究糖尿病精細化管理中實現“醫院、社會”護理工作網絡化,最大程度提升了人力、物力等資源利用效率,不僅能夠持續有效控制患者病情,還可減輕其經濟負擔[4]。

綜上所述,糖尿病精細化管理模式是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歷經長期實踐,現階段已可更好地發揮醫院、社區、患者之間的互動作用,從而提高對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水平,延緩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蔡波.精細化護理管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應用價值[J].心理醫生,2017,23(36):176-177.

[2]范麗敏,張波,吳曉飛,等.以家庭醫生為主導的糖尿病精細化管理和傳統管理模式的效果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6,24(12):953-955.

[3]蔣偉萍,韓君華,葛軍,等.2型糖尿病患者社區精細化管理干預的效果評價[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7):175-176、178.

[4]任春,羅利明,董偉.社區家庭醫生個體化策略在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8,26(1):77-80.

作者:黃惠 單位:廈門市集美區杏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