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學實踐教學與管理模式探討
時間:2022-02-16 08:32:38
導語:人文地理學實踐教學與管理模式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基于教育大數據信息化平臺,提出人文地理學專業實習教學和管理新模式,嘗試通過新技術彌補傳統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實習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在傳統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實習過程中引入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實現遠程網絡指導和管理的教育系統平臺,通過革新實習教學和管理新模式,實現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實習成果實時分享平臺,促進師生互動和同學互動,積累應屆與往屆畢業生實習素材,既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實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有助于教師實時管理和指導,保證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實習質量和成效,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加強高等學校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指出,應大力加強高等教育實踐教學,不斷改革高等教育實踐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加強各種形式實踐教學基地和實驗室的建設。根據《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實踐教學模式發展是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目標。地方高師人文地理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主要培養應用型城鄉規劃與國土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在地方高校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實習環節中,因為實習學生眾多且分散于多個實習地點,導致實習生缺少學校指導教師的管理和指導,使學生參與規劃實習實踐的理論深度相對有限,獲取的信息量相對有限,學校教師與實習學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動少,學生實習成果共享少,實習成績量化困難,實習效果難以達到教學大綱要求,班主任和專業教師對人文地理專業學生的實習過程的教學與管理較困難。通過本課題研究,嘗試探討利用教育大數據平臺和系統,解決城鄉規劃專業學生實習實踐的管理和實習質量問題。搭建實習網絡平臺并設計內容保證其穩定運行,以期達到信息技術與人文地理城鄉規劃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內容的深度融合。
一、人文地理專業實踐教學信息化平臺發展的必要性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和移動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高校傳統教學模式已經受到信息化浪潮的強烈推動。大數據時代使教育理念、教育決策和教育教學模式等都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新型教學模式層出不窮,網絡教學模式創新已然成為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常態,基于此,打造高校特色鮮明的實習實訓教學管理平臺顯得尤為緊迫和重要,大數據+云計算+實踐教學模式使得跟蹤學生實習表現和學習信息成為可能,信息化技術必將成為推動眾多學科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動力。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支持下,部分高校的少數專業領域,已經開始嘗試建立高校實習實訓管理平臺[1]。第一,在實習互聯網和移動通訊平臺上,學生定期上傳實習報告、實習日志和照片,并向導師提出實習中碰到的一系列問題,教師按期批閱學生實習日志,全面地回答學生實習過程中碰到的困惑與問題。第二,在實習管理平臺上共享學生的實習日志和圖片,高校整個實習過程得到有效跟蹤、管理和實時互動,平臺記錄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表現,為實習成績評定和用人單位選擇提供更加真實可靠的招聘依據。第三,多年積累下來的往屆與應屆學生的實習經驗、問題與師生互動能夠通過教育大數據平臺被分享,增加學生實習收獲,開闊學生專業視野,增強實習效果,提高學生在未來職場上的創新和創業能力。其他少數專業實踐教學和管理模式值得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師生借鑒和學習,同時本專業模式也必然是未來諸多高校若干專業實踐教學管理模式建設與發展的重要方向。地方高師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主要培養從事城鄉規劃、設計與管理的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是形成專業技能的關鍵環節。人文地理專業實習存在師生溝通少、學生實習成果共享和實習成果量化考核困難等問題,而通過上述信息化平臺能夠有效克服和化解目前人文地理專業實習中暴露出的問題,積極推進人文地理學專業實習教學和管理改革。
二、人文地理專業實踐教學的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
隨著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加速發展,近年來高校不斷加大對各類網絡課程建設支持力度,整合網絡課程優質教學資源,促進教學方法和課堂模式改革創新,實現了課堂教學“課內”與“課外”、“線上”與“線下”有機融合[2],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開展自主學習,增強師生交流和互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水平。相對各類網絡課程建設而言,普通高師人文地理專業實踐教學的信息化建設普遍比較落后,具體表現為:第一,實踐教學與管理相對于固定的課程建設而言,它更加靈活多樣,強調學生的操作性與應用性,面向多種具體情境,實踐教學最大的特點是動態性[3],這給實踐教學和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提出更高的挑戰與要求。第二,目前基于大數據和云計算的高校實習實訓教學與管理模式依然較少,相關研究更多討論實習網絡平臺的搭建技術和應用,而忽視實習信息化平臺內涵建設,即在實習互動信息平臺上,高校個別專業的實習任務、目標如何得以更好地實現和貫徹,以及后期專業實習平臺管理新模式效果的評估及調試,這也是人文地理專業實踐教學和管理亟須思考的方向和初衷[4]。這需要根據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體系要求來予以明確,是學科個性化的重要標志。
三、人文地理學實踐教學的信息化發展趨勢預判
大數據時代促使新型教學模式的出現,打造特色鮮明的實踐教學管理平臺成為未來眾多學科發展的重要方向。隨著物聯網+互聯網和云計算等新媒體技術的興起和發展,尤其是智能終端的普遍應用,人類已步入大數據時代,在大數據背景下,我國高??衫么髷祿夹g,使教師將注意力集中在對學生學習方法的信息挖掘上,全流程指導大學生參加實習,真正實現因材施教,解決高校學生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實踐教學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化平臺+實踐教學”必將成為高校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到公司或企業開展實習是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內容,而通過新型信息化平臺支撐下的實習教學與管理模式必然能夠達到提高人文地理和城鄉規劃專業實習效果。
四、信息化平臺支撐下的人文地理學實踐教學設計
1.信息化平臺支撐下的實踐教學設計思路。首先,對照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實習網絡平臺或手機APP上明確學生實習任務、目標、要求和實習成績考核評價標準。讓專業軟件開發公司根據人文地理專業實踐教學和管理需要,定制開發與設計實習網絡平臺。其次,在實習網絡平臺上明確教師職責和義務,在網絡平臺教師端,學校教師應定期對學生上傳實習日志、問題、實習圖片及其考勤進行點評,實習單位指導教師可以定期在平臺上指出學生實習過程中的優缺點,學校專業教師對學生實習效果好、質量優的實習內容給予分享。同時,教師結合人文地理學相關理論對普遍存在問題和難點予以重點解析,同時反饋到學校專業課程人才培養方案建設,是否需要根據目前實習單位廣泛提出的意見調整培養方案。此外,利用平臺的互動功能,調動學生參與實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再次,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實習網絡平臺管理新模式成效評價和分析,通過問卷調查和網絡APP提供的數據挖掘分析和評價實習生實習的質量和效果。然后,通過實習質量和效果的評價,發現實習教學和管理模式中存在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整改意見。2.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實習教學與管理內容。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實習和就業單位通常分布在城鄉建設規劃事業單位、城鄉規劃企業、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旅游規劃管理部門、農林管理部門、房地產開發企事業單位、環境保護部門、民政部門等企事業單位,實習生主要承擔城鄉規劃與管理、土地利用規劃有關項目、房地產公司項目等。作為應用性和實踐性極強的一門專業,關注解決實習過程中的問題是關鍵,諸如:城鎮化質量問題、資源與環境承載力問題、土地利用粗放、城市住宅職住分離等問題,通過實習問題的解決提升人文地理專業技能水平,人文地理學專業技能包括具備參與規劃項目調研、規劃設計實踐、獨立或合作完成規劃文本和圖件編制的基本技能和綜合素質[5]。首先,在實習過程中,實習單位導師、學校專業教師和班主任共同參與實習生教學和管理工作,學校實習指導教師如何將涉及多個行業和領域的實習工作內容細化,并能夠結合學生所學的人文地理學理論、方法和技術等,在網絡平臺上將上述實習內容進行深入梳理,找到實習工作中的異同點,將實習工作要點與人才培養方案要點一一對應,既包括理論知識要求,也涉及技能和方法方面的內容,并且做到融會貫通,讓不同部門的實習生均能從中得到收獲。其次,通過網絡平臺可以為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積累更多豐富的教學素材。最后,在實習信息平臺上,單位實習導師、學校專業教師和班主任要加強互動,便于實習生的日常管理和教學工作,同時又可以促進課堂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
五、結論
將教育大數據實習實訓平臺引入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實習教學過程中,提出人文地理實習教學與管理模式。在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實習平臺中設計學生和教師任務、目標和考核內容,不僅能夠達到提高大學生實習效果的終極目標,而且能夠通過實習網絡平臺互動與交流發現課堂教學的不足之處,促進人文地理學教學改革。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實習網絡平臺和實習管理新模式適應了現代社會網絡技術的發展需求,實習網絡平臺的應用,使學生實習不再受地域限制,增強了學生實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加強實習生對實習經歷的共享交流和互動,提高了教師的教學和管理成效,通過該平臺的內容設計教師可以較好地遠程指導城鄉規劃專業學生實習,學生實習成效會明顯提升。同時,通過實踐教學網絡APP平臺數據挖掘,教師能夠發現學生實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和特點,引導教師調整教學模式、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促進人文地理學教學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方案改革。人文地理網絡實習平臺和實習管理新模式的理念可以向其他專業實踐教學和管理模式推廣,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首先,教師能夠通過該模式加強與實習生和實習單位導師的溝通交流,及時回答實習生的問題,提高實習質量和效果。其次,教師和學生能夠共享學生的實習成果,達到相互學習的目的。最后,該實踐教學模式能夠增強班主任教師對實習生實習全過程的監管力度,切實保證實習的效果和質量。
參考文獻:
[1]劉雁,孫錫元,殷為民,等.大數據時代土木工程專業生產實習及其管理新模式[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2):130—133.
[2]李宏蕓,周麗,謝舒蕾.普通高師應用轉型中人文地理學教學改革探討[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7,34(11):49—52.
[3]劉莉.法學實踐教學中的大數據思維及其應用[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8,34(11):49—52.
[4]楊立國,劉小蘭.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三結合”專業實習模式探析[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7(3):24—25.
[5]許樹輝.地方高校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討:以韶關學院為例[J].教育現代化雜志,2018,5(28):46—50.
作者:蔣海兵 單位:鹽城師范學院
- 上一篇:酒店委托管理模式固定資產探討
- 下一篇:數字化油田網絡安全管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