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衛生管理體制改革探索
時間:2022-03-01 09:54:47
導語:環境衛生管理體制改革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昆明市環境衛生市場化改革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推進昆明市環衛管理體制改革的具體對策建議。要推進事權下放;建立完善環衛資產歸屬管理辦法;建立新的用工制度和做好人員分流安置;完善環衛公共服務項目經費投入機制;制定“靜脈產業”指導促進政策;建立健全環衛信息公開制度。
【關鍵詞】環境衛生;管理體制;職能轉變;昆明市
一、昆明市環境衛生市場化改革現狀
昆明市的環境衛生行業服務管理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行政化階段(1950—1998年)。二是市場化探索階段(1999—2008年)。1999年,五華區率先將部分道路保潔作業服務實行外包;次年,五華、盤龍、官渡、西山4個主城區先后開始在道路保潔、垃圾處理等方面試行市場化運作。三是市場化全面啟動階段(2009年至今)。2009年,五華、盤龍、官渡、西山、呈貢5個主城區和3個國家級開發(度假)區,全面啟動道路保潔、垃圾處理和環衛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化。
二、昆明市環衛市場化改革目前存在的問題
1、體制不順,管干分離的環衛機制還未形成
環衛職能管理機構不統一,存在編制混用現象,“政事不分、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管干不分”的問題仍較突出等。
2、財政投入不足,資金缺口較大
隨著城市建設規模擴大、環衛作業面積增加和生產經營成本提高,各區環衛經營剛性支出加大,目前投入資金不能完全滿足實際需求。
3、定價標準不科學
一些環衛企業一味追求利潤最大化,在保潔作業過程中,通過降低一線工人工資、縮減人員、增加工人作業時間和作業量來盡量壓縮成本。
4、垃圾處理收費存在盲區,收費率較低
流動人口較多的城中村、老舊小區等自供水區域及沿街鋪面,不在自來水公司的供水范圍內,垃圾處理費的征收難度較大,收費率較低,甚至有的地方成為收費盲區。
5、發包單位監管缺位,監管漏洞較多
在選擇作業企業過程中,對中標企業的資質審查不夠細致全面,疏于對環衛作業從業人員的資格認證和管理,導致作業質量達不到合同設定標準。對保潔作業檢查點少、覆蓋面小,監督考核流于形式和表面化。
6、環衛工人工資收入和保障水平較低
很多中標的環衛企業并未按清掃保潔勞動定額標準招聘環衛工人。一線環衛工人多為非正式編制,目前對這部分人員的工資收入和社會保障沒有明確規定,其工資收入普遍低于全市最低工資保障線。
三、推進昆明市環衛市場化改革的具體對策建議
1、推進事權下放
市級管理機構負責全面統籌、協調、物流調配等工作,具體作業實施由各縣(區)全權負責管理實施;負責對市管水域的水域環境保潔、廢物收運處理等進行管理,縣(區)部門則對轄區內水域進行管理,制定推進計劃并組織實施,負責轄區內生活固廢收運管理,負責建設所需的生活固廢處置設施,并對運行進行監管;負責編制區域建筑垃圾固廢處置計劃。
2、建立完善環衛資產歸屬管理辦法
原各單位正常使用的固定資產與維護設備,清點評估后作為國有資產劃轉到新成立的國有環衛公司。原環衛部門所擔負的債權債務經審計、清產核資后,根據不同性質進行劃轉。其中,劃轉到相關環衛管理部門的資產所負擔的債務,由各級財政承擔,劃轉到新成立的環衛公司的資產所負擔的債務,由各級參照國有企業改制的有關政策處理,虧損、資產損失、呆壞賬等按程序核銷。
3、建立新的用工制度和做好人員分流安置
原屬環衛事業單位的事業編制人員,按照公開、公正、平等競爭的原則進行考選、分流。對原來的農民輪換工、臨時工等全部納入中標的環衛企業。企業用工實行雙向選擇、優化組合,全部企業人員與事業單位脫離,社保等各項費用由環衛企業負責繳納,確保企業員工工資與保險福利不低于原有水平。
4、完善環衛公共服務項目經費投入機制
出臺環衛公共服務項目作業定額,實施量價分離,作為各縣(區)測算環衛公共服務采購經費的依據。人員成本、物耗成本隨有關規定及市場波動時,采用新的成本價進行測算。各縣(區)根據財力情況,測算本轄區內環衛公共服務指導價格,充分考慮轉制企業隱形成本,建立指導價與人工成本、物耗成本(如油價)變動的聯動機制。
5、完善環衛收費核算機制和調價機制
建立“以量計價,差異收費”的核算機制,施行城市垃圾處置費分類計征。建立“與最低工資、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掛鉤,有獎有罰”的調價機制,適時調整收費價格。將垃圾處理費捆綁對象從自來水領域拓寬到電、煤氣、天然氣等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收費項目,實行由稅收部門、供水、供電等部門代收、代扣、代繳。充分利用信貸等多種渠道解決垃圾處理費收繳難的問題,有條件的地區可采用繳費卡與個人信用卡聯網的方式。
6、制定“靜脈產業”指導促進政策
建立完善廢舊商品回收機制,全面推廣焚燒發電、生物降解處理等垃圾資源化利用方式,打造垃圾“回收—分揀—再利用”一體化循環產業鏈。遵循“垃圾減量、物質利用、能量利用、最終處置”的處置先后順序,制定面向垃圾利用的產業和科技政策,發展垃圾分類收集、分類處理和填埋處理,引進成熟的商業化垃圾處理技術。政府通過綠色采購來啟動和引導市場需求,鼓勵生產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優先選用回收物作為原料。
7、建立健全環衛信息公開制度
依托現有的環衛信息系統和平臺,建立環衛行業基礎資料查詢系統,進一步推行政府服務公開,對城市保潔工作強度、城市歷年垃圾產量、垃圾成分以及城市環衛發展軟環境等信息數據及時進行公布和更新。
【參考文獻】
[1]劉長祥,柴緒春.加快市場化運作步伐促進環衛事業健康發展[J].城建監察,2008.9.
[2]鄭國安等.非營利組織與中國事業單位體制改革[M].背景: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3]成思危.中國事業單位改革—模式選擇與分類指導[M].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2000.
作者:祁柏婧 單位:昆明市呈貢區七甸街道小哨箐陽宗海管委會黨政辦
- 上一篇:留守兒童的權利保障研究
- 下一篇:留守兒童心臟病介入封堵術的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