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等院校財務管理體制研究

時間:2022-08-25 03:16:31

導語:地方高等院校財務管理體制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方高等院校財務管理體制研究

一、地方高等院校教育資源投入現狀

我國高等教育迅猛發展,滿足了人們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適應了經濟發展,培養出更多高素質人才。特別是地方高等院校勇于承擔“精英化”過渡到“大眾化”的重擔,大學生數量激增。一個嚴峻的問題凸顯出來,教學經費投入與招生擴大存在矛盾,高校特別是省屬地方院校教育資源緊缺,影響教學質量。高校要想保持長期、穩定、健康的發展,一方面,政府必須加大對高等教育的經費投入,滿足教學所需場地、設備等軟硬件環境;另一方面,高校必須加強內部管理,多方面、多渠道地籌集教育經費,實現管理體制創新,使更多的經費投入到提高教學質量方面,促進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長久以來,高等教育經費傾斜于部屬院校和重點科研機構,但由于地方高等院校承擔擴招后大眾化人才培養的重任,定位為教學研究型院校。教學經費投入是衡量各級領導重視教學工作的“試金石”,地方高等院校應該把增加教學經費投入放在特別突出的位置。只有確保教學經費的投入逐年按比例增長,不斷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才能保障高等院校教學正常運行并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近年來,各級政府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力度,2012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的比例首次實現了4%,這是中國教育史上的里程碑。教育經費投入不斷增加,我國高等教育實現了新的跨越,但是也隨之暴露出一系列問題,如教育財政資金結余過大、資金使用效益不高、投入不均衡等為教育經費使用質量的提升造成負面影響。為此,高校應提高經費的使用效益,通過財務管理體制創新,引導資金投入與教學改革保障直接相關的領域,不斷提高財政資金的管理方式和支付手段。

二、教學經費投入與需求矛盾及解決措施

1.會計科目設置與教學經費統計之間的矛盾

2013年財政部《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財會〔2013〕30號)對高等學校會計制度進行全面改革,將支出類會計科目細分為教育事業支出、科研事業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離退休支出等,明確了高等學校開展各類教學活動和教學輔助活動發生的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相較于1998年財政部和教育部聯合下發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本次改革直接將教育事業支出予以單列,這對高等學校進行教育事業支出記賬和統計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有利于學校進行教育經費統計等工作。由于各高校實際情況不同,無法規定更為明細的支出會計科目,雖然總體標準統一了,但統計的支出口徑不同,各高校實際統計結果和支出科目不一致,統計指標與實際支出指標仍存在較大差距。針對此類問題,高等學校應根據辦學特色設置相應的會計明細科目,并設置項目管理明細賬,按照教學經費的分類和歸口管理部門的不同,劃分為教學運行經費、教學業務經費、教學實習實踐類經費、教學質量工程建設經費、教學實驗條件改善經費、學科學位點建設經費、教學實驗條件改善經費、國際交流與人才隊伍建設經費等大類項目,并制定與之相關的會計明細科目,分類管理,單獨核算,既有利于學校財務管理實際,又有利于經費統計上報需要。

2.財政撥款預算對于教學經費使用要求過細與學校管理需要相矛盾

高校資金來源渠道包括財政撥款、事業收入、其他收入。2012年開始,國家對高等學校的撥款體制進行改革,以中部某省份為例,普通省屬本科院校的生均撥款由原來人均不足7000元增至12000元,財政撥款的主渠道作用更加突出,學校事業收入作為辦學的重要補充。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實行之后,學校全部財政撥款通過財政支付系統下達經費指標,且將經費項目按照預算明細分別下達,某些教學類經費項目捉襟見肘,另外一部分項目卻存在大量結余,不能很好地發揮使用效益,還有被財政收回的風險。造成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項目預算編制不夠科學,未能在預定的時間內較好地推動項目實施;另一方面與財政監管過嚴過細,經費不能打通使用,學校對于整體教學經費的統籌使用能力不足有關。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高校要對年度教育教學項目進行詳細的可行性論證,充分了解項目實施的科學性和必要性,對于項目支出預算進行科學預測,充分調研項目執行進度和資金支付狀況,實現項目資金的精細化管理,提高資金支付效率和使用效益;另一方面,財政撥款對教學經費的配比上進一步加強切塊管理力度,將各教育教學類的財政撥款經費項目打通使用,學校根據自身辦學實際需要,在不違反國家財經政策的情況下,自主安排經費使用和調整,靈活地調配各項教育類資金。

作者:程金輝 單位:河南大學財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