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環境探究

時間:2022-07-25 03:34:04

導語: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環境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環境探究

一、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環境存在的問題

(一)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經濟環境有待改善

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經濟環境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1.由于歷史發展的原因及政策制度的影響,我區作為西部省區之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低,工業不發達,第三產業發展滯后,為我區高校畢業生提供的就業機會不足,能提供的就業崗位數遠低于東部省區,就業容量與增量很有限,創業的經濟條件落后及創業動力明顯不足;加之我區基礎設施不健全,難以吸引外資,也影響本區企業的發展及對外經濟貿易;中小企業受金融市場及政策的歧視;全球經濟危機影響等這些都使得我區經濟發展在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方面的作用有限。2.就業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區位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大量畢業生集中往南寧、柳州、桂林、北海等區內少數幾個大城市及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與國有企業擠,而其它地市、廣大基層特別是艱苦崗位與中小企業及私營企業卻難以招到合適的人才。由此導致我區“無業可就”與“有業不就”的就業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并已成為我區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要矛盾。同時,廣西作為多個區域合作交會點,是中國與東盟合作的樞紐,是廣西與西南、東南省區市交匯聯接的中心地帶,這種有利的區位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3.產業結構有待優化。我區經濟結構發展不具有大量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優勢,支柱產業與重點行業不突出。與東部省區相比,第一產業比重過大,可仍需要轉移大量剩余農村勞動力;第二產業沒有優勢,帶動其它產業發展力度不強,發展水平有限;第三產業所占比例小,后勁不足,促進就業作用不強。然而,高校畢業生主要面向智力密集型與技術密集型產業就業。

(二)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政策環境有待改善

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除了經濟因素外,就業創業的政策及其服務體系的不健全或者政策落實不到位也有密切關系。1.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有待完善。以提供就業創業政策咨詢、就業信息、就業職位介紹、就業創業指導為主要內容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在我區的構建尚未健全。有創業想法的學生難以找到政策支持;就業困難群體得不到很好的幫助;就業信息不夠通暢,就業服務不到位等情況依然存在。2.就業政策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現象。如:存在就業不公平現象,不少企業(甚至機關、事業單位)存在性別歧視、戶籍歧視、身高要求等不利于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不公平現象;并且在廣西基層就業、艱苦崗位工資過低,難以吸引高校畢業生或者難以留住人才;基層社會福利、社會保障體制不健全或滯后,使得區內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進一步擴大,進而導致就業結構性矛盾進一步加劇。3.部分促進我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政策執行力度不夠。中央及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出臺了多項促進高校學生就業及創業政策,但是這些政策的落實情況不一,缺乏有效的執行與監督。

(三)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社會文化環境有待改善

當前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社會文化環境與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需求之間有一定的差距。1.廣西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觀念落后,自我定位不準確,職業目標不適當。受傳統文化及精英教育的影響,區內很多高校畢業生存在“金飯碗”觀念,就業期望值過高,不愿意到基層或艱苦崗位就業,更不愿意創業。2.用人單位用人環境差,用人制度、待遇等方面存在問題。用人單位片面強調工作經驗,追求高學歷與名校情結等加劇我區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難度;由于戶籍、人事制度改革尚未完成,高校畢業生不能在全區范圍內自由流動,影響了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積極性。3.存在城鄉二元結構,鄉鎮等基層生態環境落后。城鄉二元結構作為歷史遺留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我區高校畢業生的落戶及其孩子的上學等問題,加之基層生活設施、社區建設落后甚至存在生態環境問題等不利于我區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情況。

(四)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高校環境有待改善

1.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及專業設置脫離市場需求,缺乏人才需求預測與規劃。專業結構設置、人才培養方案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符合度及適應度不夠,存在著同質化和低水平重復的問題;人才培養理念與模式仍較陳舊,缺乏全面的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缺乏人才需求預測與規劃,無法與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及創業的素質要求相適應。2.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仍需加強。從目前情況看,廣西大多數高校的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還停留在信息和辦理各種畢業手續等事務性工作層面,沒有開展針對性業務教育與培訓;大多就業創業指導教師缺乏專業性。3.就業創業信息服務平臺有待完善。學校各部門缺乏相應的協調和聯動機制,創業作息服務也只是作為就業部門工作的一部分,人員、經費、場所投入不足,服務機構不完善;實習實踐基地未能真正發揮作用。

二、優化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環境的建議

(一)優化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經濟環境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要想實現較高的就業率,發展經濟是根本。我國現代化建設也表明,我國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就會帶動約100萬人就業。而中小企業是我國目前提供就業崗位的主要渠道,就業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高校學生創業的局面難以打開,所以在優化我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環境的經濟環境方面,我們建議:1.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全面落實鼓勵、支持和引導中小企業與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在安排政府投資、重大建設項目和制定產業規劃時要充分考慮從擴大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方面著手;對就業容量大且市場需求高的行業,制定相應的就業創業扶持政策,以便更好地發揮投資對就業的帶動作用。大力發展智力密集型與技術密集型產業,堅持在發展中解決就業問題,鼓勵高校學生面向這些行業創業,使經濟增長與擴大就業形成良性互動,以創業帶動就業,廣泛促進就業。2.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與產業結構調整,吸引外資的同時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對基礎設施的建設增加投入,發展新興產業及服務業,進而推動第三產業和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發展,促進勞動力的吸納,注重發展智力密集型與技術密集型產業,確立有利于擴大就業的經濟結構和經濟增長模式,努力創造更多適合我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機會。在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努力減少經濟發展不平衡現象,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3.充分發揮廣西的區位優勢,繼續擴大對外開放,促進就業,鼓勵學生創業。發揮廣西作為西部唯一沿海的地區,廣西處于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中國-東盟自貿區、大湄公河次區域、中越“兩廊一圈”、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泛珠三角經濟區、西南六?。▍^、市)協作等多個區域合作交會點,是中國與東盟合作的樞紐,是廣西與西南、東南省區市交匯聯接的中心地帶??煞e極利用這種區位優勢,為廣大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畢業生更應該抓住此項優勢,做好市場調研,做好規劃,積極創業。

(二)優化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政策環境

政策對于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各級政府,貫徹執行溫總理在國務院會議上指出的“國務院采取七項措施①,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尤其是要在創業問題上,繼續或擴大對優惠政策,鼓勵創業,要不斷完善和貫徹執行相關的政策,完善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建設。增加對高校辦學的投入,做好人才市場的需求預測,為高校辦學提供可行性依據,同時提高就業層次,擴大就業市場需求。1.加快健全完善我區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創業服務政策體系。各級政府應根據自身的條件,制定并完善包括職業介紹、就業創業教育與培訓、失業保險和勞動就業服務等方面的政策體系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提供保障措施,鼓勵并支持大學生創業。2.通過優惠政策的制定,引導并鼓勵廣西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就業,尤其是創業。制定相應政策法規,消除性別歧視、戶籍歧視等就業歧視,可通過發放補貼、提供晉升機會等優惠政策吸引廣大高校畢業生到基層、艱苦崗位就業創業。3.加大我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及監督執行力度,促使各項就業政策的順利執行。加強相關部門的監督檢查力度,督促各項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的貫徹與執行,充分發揮政策在我區高校學生就業創業過程中的促進、協調作用,進而使廣西高校畢業生在就業創業中得到切實的優惠與便利。

(三)優化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社會文化環境

在全社會樹立正確的社會文化意識,特別是與就業創業相關的文化意識,對于我區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具有積極的能動作用。1.大學生應在大一時積極制定職業規劃,樹立正確的職業觀,確定適當的職業目標。根據職業規劃,著重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夯實理論基礎,充實知識結構,并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廣泛地攝取外界知識,掌握外部環境的就業動態,從而增強自身的綜合實力,適應職業與社會需要。大四時,要正確地認識自我,有效地把握自我,轉變“學而優則仕”的觀念,同時考慮社會的需要,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恰當地確定擇業目標,尋找就業創業的目標與實現自我價值的最佳結合點。2.用人單位應樹立正確的用人觀念。用人單位應消除性別歧視、戶籍歧視、消除名校效應等觀念,為廣大畢業生提供就業平臺。3.加強對畢業生家長的就業創業觀念的教育及引導。雖然畢業生是成年人,但家長對畢業生的就業影響作用不可忽略,很多家長還是希望子女能到收入穩定,條件好、工作環境好的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大型企業,對于到私營企業、離家遠的地方或艱苦行業不支持,甚至家庭條件好的暫不工作,這對畢業生獲得就業機會,積累工作經驗非常不利。因此加強對畢業生家長就業觀念的引導是很有必要的。

(四)優化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高校環境

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高校責無旁貸。1.高校人才培養應適應市場需要,與社會發展、國家建設需要緊密結合?!熬蜆I圍著市場轉,教學圍著就業轉,學校圍著教學轉,把這三個‘呼啦圈’真正轉起來,大畢業生的就業‘出口’就暢通了”[1]。高校必須深化教學改革,把畢業生培養方向、人才培養模式及專業設置與市場進行有效的對接。2.大力發展就業創業培訓機構,加強校企合作。高校應建立并不斷完善就業創業培訓機構與相關教育課程,將就業創業訓練與見習實習結合起來,加強高校與用人單位、社會各界的溝通與交流,相關行業、產業與高校聯合開展人才培養和崗位對接活動,使高校培養的畢業生能盡快適應社會的發展并滿足用人單位及社會的需要。3.提高教育質量,加強就業指導。引導高校根據行業人才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人才培養。各高校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認真做好相關專業人才需求預測,合理調整專業設置,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強化實踐教學和實習實訓,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加強就業創業指導,建立完整的就業創業指導體系,推進在整個大學期間的就業創業指導??傊?,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創業問題是人們普遍關注的社會熱點、焦點及難點問題,是關系大學生自我發展、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及社會安定的綜合性問題,充分利用各種環境教育及引導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就顯得迫切而必要了。

本文作者:傅真放張慧榮呂志工作單位:廣西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