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投資環境分析及策略研究
時間:2022-07-25 03:44:32
導語:廣西投資環境分析及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自然地理優勢
廣西南臨北部灣、西南與越南相鄰,是唯一與東南亞各國海陸相交的省份。廣西擁有1500多公里的大陸海岸線,水路交通十分便利,是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礦產資源豐富,發現的礦種近百種,素稱“有色金屬之鄉”之稱;海域面積12.92平方公里,擁有1500多公里的海岸線;除此之外,廣西還有眾多的旅游資源,如少數民族風情、邊關風情、桂林等優美的自然風光、北海銀灘的海景等。
2、政策環境優勢
廣西在政治方面擁有絕對優勢和不可替代的地位。1999年,《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定位北部灣經濟開發區為重點開發區域。2004年,廣西加入了大湄公河次區區域經濟合作,于此同時每年一次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從起永久落戶南寧。2006年7月,在廣西南寧召開的第一屆“環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上,廣西區黨委書劉奇葆就提出了中國-東盟“一軸兩翼”區域經濟合作新格局的構想。該構想全面推進了廣西與東盟的經濟合作與發展。2008年1月,國家正式批準《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該規劃中從各個方面明確給予北部灣眾多的政策優惠和幫助。這一系列優惠政策明確了廣西的重要地位,同時也推動了廣西的經濟發展。
3、基礎設施優勢
至2011年底,廣西已有港口泊位663個,尤其是西南出??焖俅笸ǖ酪延?005年底開始運行,大大促進了廣西的邊境貿易;高速公路建設、農村公路建設、國省道改造即將完成;南寧至廣州的高鐵即將竣工;廣西吳圩國際機場已經開通直達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航班,桂林、北海、梧州、柳州已經建立機場;2009年,紅沙核電站正式在防城港落戶,廣西的發電能力大大提高,且成為國家重要電源基地。
4、地緣優勢
瀾滄江-湄公河區域經濟合作,“兩廊一圈”中越區域經濟合作和“一軸兩翼”區域經濟合作的重點都是廣西。廣西還是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圈、西南部經濟圈的重要主體。廣西作為邊境省份又有東盟各國的國際市場,國內和國際經濟合作區域的雙重身份,使得廣西在國際投資中的經濟戰略地位越來越重要。[1]
二、廣西投資環境目前存在的問題
1、經濟基礎較薄弱,工業化水平較低
2011年,廣西GDP占全國2.49%,且主要以第二產業為主,其占全區GDP的50%左右。優勢產業主要集中在以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的行業,產品附加值較低;貿易規模交小、沒有完全發揮其地緣優勢和政策優勢。2011年,廣西總進出口額僅占全國的0.64%;貿易結構簡單,以一般貿易與邊境小額貿易為主,占貿易總額的80%以上;對越南依存度較高,2011年對越南出口額占到全區出口總額的近50%,且比上年增長46.1%,不利于分散風險。
2、政府行政管理透明度不高,缺乏有效公開渠道,易引起投資者的信任危機
政府辦事效率較低,手續過于繁雜,欠缺靈活性,造成時間成本的浪費;政府內部協調不足,重疊工作較多,增加投資成本;政策、法律、法規不完善、配套性不夠,易造成投資糾紛。
3、教育產業落后,當地受教育程度較低
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廣西6歲以上人口中,小學畢業及不識字加起來占38.65%,初中畢業及以下學歷占80%以上;大專及以上學歷占6.6%,其中研究生僅占1.5%。廣西高校數量較其他省份少,知名院校數量更少,科技人員匱乏。培養研究生單位僅11所、畢業人數僅不到6000人??萍既藛T10萬人右,占全區總人口的0.2%左右。
三、優化廣西投資環境的幾點建議
1、優化產業結構、加大發展第三產業
充分利用北部灣經濟開發區的優勢發展廣西經濟,優化廣西的投資環境及產業結構,從而帶動金融、醫療、文化等第三產業的發展;構建廣西特色產業,如大力發展旅游業。廣西作為少數民族聚集地,擁有眾多旅游資源,可借鑒泰國等世界著名旅游大國的先進經驗,加大宣傳力度、開發旅游資源、規范旅游公司、加強景點管理,把旅游業建設成為廣西的支柱產業。
2、全面開拓經濟領域,提高全區經濟基礎
發展港口經濟,港口是進出口貿易的龍頭,是涉外經濟成功的重要保證;建立物流中心,簡化通關手續、建立一體化的審批機制,把廣西建設成為物流大省;加快發展海洋經濟,開發海洋資源,與廣西的陸地礦產資源互補,使得海陸經濟聯合起來,形成資源大省。[2]鼓勵出國留學人員來廣西創業,建立出國留學人員服務站、建立博士后流動站,形成良好的高新科技環境,加快廣西的經濟建設發展。
3、加強教育科研、建立良好的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提高全區教育水平
建立大學城、提高教育質量、提高高??蒲兴?;重視中專、技校及成人教育的發展,平衡人才結構、避免人才浪費;同時引進先進人才、技術、管理經驗,尤其是優秀的海外人才,做好人才交流工作;建立人才激勵制度、規范勞動力市場,吸引外來人才,做好人才儲備工作;同時,注意培養人才的地區歸屬感、認同感,減少人才流失。
4、建立建全政策、法規、制度,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
建立健全、透明、系統的投資法規,保證公平、公正的投資環境,增加投資者的信心;在金融、土地、稅收等各方面建立優惠的投資政策,吸引外商投資;緊跟國際發展,創新政府管理制度,更加有效的為外商服務;同時政府應信息公開、政務公開,防止腐敗現象,在人民的監督下,提供一個平等的競爭投資環境。[3]
5、整合政府資源、精簡機構、簡化手續提高政府辦事效率和服務意識
建立“綠色通道”“一站式”服務等,優化辦事流程;各政府部門間相互支持,堅決消除相互推諉現象,提高招商引資的競爭力;建立政府監督評價機制,增加外商的滿意度、減少投資的隱性成本,實現政府和企業的雙贏。
本文作者:劉婷陳佳妮工作單位:廣西財經學院經濟與貿易學院
- 上一篇: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環境探究
- 下一篇:國土分局招商引資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