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三務融合合同管理研究
時間:2022-07-20 10:14:40
導語:企業三務融合合同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鐵路運輸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不斷深入,融入市場環境、控制經營風險,是當前鐵路企業改革升級的重要方向。經濟合同作為企業經營的原動力,合同管理是企業進行內部資源融合和把控經營風險的關鍵環節。本文以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站段合同管理實務為例,通過闡述企業“業務、財務、法務”融合的基本架構,重點描述加強合同管理的意義和商業價值,依托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工電系統“段管工程信息系統平臺”,提出多部門融合,全面提升合同管理能力的規范化、標準化、專業化。
關鍵詞:融合;合同管理;風險控制
一、企業三務融合的基本架構與模式
首先,從組織架構上看,三務是指業務、財務、法務。業務是企業的生命線,財務是企業風險控制的核心,法務是企業依法合規經營的保障,將以上三者相互融合,是推動企業健康發展的關鍵。其次,根據生產計劃確定施工業務科室,由其負責項目的立項、審批、合同履行及現場施工,由經營開發部負責組織具體招標、投標、采購活動,并組織對納入本單位管理的施工單位進行履約后評價。而財務科負責款源和資金使用的把關,并對合同中涉及的價款、結算方式、涉稅條款和收、付款程序進行重點審查。法務負責法律風險控制,對招標投標程序、投標人主體資格、合同等工作中有關法律事項的合法性把關;監察部門負責項目管理全過程監督。最后,在日常履約監督時,由法務統計當月合同實際履約情況,形成如圖1所示模式。一旦出現履約預警,督促業務和財務部門及時履行,形成部門之間相互協作、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長效模式。
二、三務融合中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一)合同是雙方合意達成的經濟往來的法律文書。合同是由締約雙方(或者多方)在平等溝通、協商后對權利義務進行約定的經濟往來憑證。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生效時,即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伴隨公司制改革深入,作為鐵路的運輸分公司,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想要依法合規發展,必須重視合同管理。在發生經濟往來時,只有合同簽訂,才能保障行為有據可循、有法可依。(二)合同是三務融合中權利義務的書面載體。如果說合同見證了多部門工作融合,那么其上面也闡釋了多個部門的付出,也就記載著各部門應履行的義務和享有的法律權利。以工程施工合同為例,甲方業務科室負責按平臺規定進行技術交底并指派安全管理,專業技術人員對安全設備設施、工程進度、工程質量進行監督。根據權利義務相對應初衷,甲方有權對乙方違章作業和危及人身、行車安全等行為提出整改或采取其他行為。同樣地,甲方財務部門應按本合同約定的期限和方式支付工程款,對應的權利則是根據合同約定,當乙方出現開具的發票不合法、不合規時,有權拒絕、延后支付乙方應付款項,直至符合合同約定的付款條件,且不承擔違約責任。因此,合同訂立后不僅僅是產生對外約束的效力,也同時闡述了企業內部權責劃分的標準。(三)提高合同管理能力是促進企業三務融合的必經之路。1.合同是各部門協調融合的產物。作為鐵路運輸企業,很多生產行為的管理因為獨特的專業性,財務、法務乃至監察部門難以快速參與其中,且很難體現出社會經濟屬性。要想推動企業三務融合,打破固有的壁壘分工,首先,要從企業管理中找出三種業務交往最密切項點。一般來說,行政管理、勞動管理、訴訟管理和合同管理都不是單一部門可以完成的,是需要整體協作的。2.合同的有效管理能提高投資回報率,降低法律風險。從經濟效益上看,合同管理相對于其他三點,能較快產生投資回報且達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因其涵蓋了企業所有重要經營項目,同時,法律風險無處不在,故須對涉及部門具體職責進行明確劃分,確保各部門之間能夠有效協作,換言之,倘若某一項點沒有做到權責一致、分工明確,都很可能引發履約風險、造成項目流產并承擔由此的違約責任。加強企業的合同管理,堅持以履約完成為主線的管理目標,發揮各部門的主體責任,提升企業自身聯動意識,加速內部融合,保障安全生產。(四)規范合同管理提升企業商業價值。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的主要經濟活動是通過合同的商榷、簽訂、全面履行而實現盈利的。通常情況下,合同一經簽訂就對當事人產生法律約束力,除非違反了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因此,合同可以視為一個企業的“大心臟”,賦予企業發展的原動力。規范的合同管理預示著企業內部的規范管理模式。準確的風險研判奠定了企業科學精細的運營基礎,即使面對工期長、標的復雜、履行周期較長的合同,企業也能將合同履行階段分劈到各個環節,由業務、財務、法務根據專業特長,研判履約風險,各自牽頭排除潛在經營風險、經濟損失,同時,通過細化履行階段避免因長期履行合同而產生的疲憊麻痹情緒、降低因固有思維導致疏于執行合同約定的違約風險。規范合同的簽訂、履行、追訴程序,不僅提升了企業內部合同管理能力,而且提高了企業在社會上的品牌形象。
三、降低合同風險的有效措施
(一)集體決策嚴把采購立項。堅持分級審批與專項審批相結合的原則,作為鐵路運輸分公司,依據《工電系統段管工程委外實施細則》的規定,凡是符合規定的項目,根據金額的大小,分為不同級別,級別不同導致項目立項的審批終點不同,但委外審批范圍和事項并不會因為金額大小而存在差異。而專項評審是指在立項初期,領導班子成員通過集體決策制度對重要工程和投資項目的專項審查。根據專項評審范圍,確定企業可決策權限和具體事項,并通過集體決策,提高立項水平,提高風險控制,做好重大項目的第一道立項審查把關。(二)嚴格聯簽審查。合同簽訂前審查工作的全面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最終履行的質量好壞。1.招標活動采用分階段審查方式。項目立項完成,交由經營開發部組織開展專項審查流程,即分階段審查,審查項目招標文件、投標文件和潛在交易對象。只有通過上一階段審查的,才能參加下一階段評審,細化不同階段對應的采購風險,明確審點,發現疑點的及時糾正、合理排查。第一階段的招標文件審查是由法務審核文件起草中是否存在違法的限制性條款,由財務審核質保金和違約金等條款是否與內部制度相沖突,最后由業務組織部門審議項目標段劃分、工程概況是否超范圍、超權限。第二階段的投標文件(相應文件)審查,由專家小組組織評審施工方案,并納入行政監察部門全程監督的重點工作。第三階段潛在交易對象的審查,包含了對項目商業標書的審查。要求對潛在的數家單位進行股東關聯性分析、征信審查、經營狀況、企業資質及其人員管理審查,對于審查存疑或者不通過的單位,待征求對方作出合理解釋后,仍不能統一審查意見的,一律否決。2.文本審查采用“專業審查”模式。如果說分階段審查的主導力量是業務部門,那么專業審查則是由財務、法務主導。合同條款的合法合規是正常交易的基本原則,但依法合規并不一定能將企業利益實現最大化,因此,通過專業審查,保障依法合規,同時爭取實現利益最大化。以鐵路臨近營業線施工合同為例,作為甲方,對乙方安全施工要求、違約責任標準、事故發生責任界定、爭議解決等內容都是專業審查的重點。施工合同因為工期長、標的額大、驗收項點多的特點,需多部門對因乙方施工導致的列車延誤、施工事故、治安問題等協商界定違約金標準。這樣有利于財務專業能力可以提出資金防范及支付建議,由法務進行合法性審查。例如,確定爭議解決條款的有效性,選擇未來解決爭議對公司最有利的管轄法院。(三)建立合同履行追蹤管理。合同的據實履行且保證符合合同約定是產生經濟收益的基本保證。履約行為的跟蹤管理根據專業能力的區分,可以分為財務收支管理和履約能力管理。財務收支管理基于財務管理的,對合同約定的階段性付款、賬目收支、憑證登記等行為進行模塊管理,通過分劈履行階段、記錄備案時間,能夠避免因為合同經辦人員的變更而導致的工作交接缺項,更能杜絕因為主管人員的玩忽職守造成經濟損失,甚至是刑事犯罪。合同的本質是通過社會主體的交易行為產生社會效益,財務對收支記錄的跟蹤,確保了在信息化辦公環境下,雙方均有認可的憑證記錄,做到賬目清晰。履行能力管理是針對實際履行過程中發生合同變更、中止等情況的處置和研判。以工程合同來講,計劃時間和實際竣工日期常有出入,因口頭通知變更,事后拖延不加以確認,給遵守合同約定的一方帶來難以估量的延期損失或者內部審計風險,這都是履約能力研判的重點。建立合同履行跟蹤,將每一步都準確記錄,相關資料妥善保管??梢杂行p少呆賬、壞賬,并根據財務和法務履行不適當的風險提示,降低外部風險,避免因履約不能導致的企業損失。
參考文獻:
[1]張國華.WY集團有限公司法商融合實踐案例研究[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19.
[2]岳峻.企業合同管理風險辨識及評價探析[J].經管空間,2019(12):121-122.
[3]謝仁強.集團企業合同管理的監督檢查技巧[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7(08):14-15.
[4]全國“七五”普法統編教材編寫組.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以案釋法讀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7:124-129.
作者:潘振龍 張銳翔 單位: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邯鄲工務段
- 上一篇:區塊鏈技術在合同檔案管理的應用
- 下一篇:項目建造合同成本管理的問題及措施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