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就業員工績效管理現況
時間:2022-06-04 10:33:19
導語:靈活就業員工績效管理現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要]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孕育興起,零工經濟快速崛起,在優化資源配置、吸納就業、促進創新創業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爭議也不絕于耳,員工與企業之間松散、低下的組織關系引發各界關注。本文通過東方慧博研究院的以北京為中心靈活就業市場大規模的調研資料,對數字經濟下平臺式靈活就業者的就業特點進行分析,探討員工績效管理現存問題,并提出在零工經濟下對靈活就業員工進行柔性雇傭的績效管理創新策略。
關鍵詞:零工經濟;柔性雇傭;績效管理
一、引言
2020年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的爆發不僅對人民的生命安全產生不小的威脅,也對中國的經濟造成嚴重沖擊??挂哌^程中,“居家隔離、延緩復工”的防疫措施致使許多行業出現“用工荒”和“閑得慌”的情況,擁有較低從業門檻、自由靈活、就業渠道豐富為特點的零工經濟在抗疫期間對保障居民生活穩定發揮了重大作用,零工經濟在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創新創業、吸納就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視。但是,也導致弱勢就業人數的增加和就業質量方面的問題,新經濟形態下競爭市場的不確定性使企業實現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的內外部匹配成為挑戰。平臺企業究竟如何經營這一特定但數量巨大的靈活就業人員?哪些因素會影響零工經濟中的員工績效?如何有效地管理這個特殊的群體,通過柔性雇傭增強其忠誠性和工作效率,保證平臺企業的順利經營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
二、平臺型靈活就業人員就業特征分析
(一)數據來源。本文的研究數據來自東方慧博研究院,東方慧博公司作為全國成立最早的專注于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的公司之一,為進一步了解國內靈活就業員工勞動力的研究現狀,該公司對以北京為中心的靈活就業市場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調研。本次調研通過微信朋友圈等途徑進行線上問卷調查數據收集,共回收了5,242份有效問卷,其中男性占比44.5%,女性占比55.5%。又將5,242個樣本分為有正式穩定工作且有靈活工作、僅有靈活工作以及無靈活工作三個類型。5,242個樣本中有靈活工作的占比35.86%,無靈活工作的占比64.14%。本文只對有正式穩定工作且有靈活工作、無正式穩定工作僅有靈活工作的1,880個樣本進行分析。(二)調查樣本情況分析(表1)1、年輕人占主體。在受訪者的年齡分布中,多數受訪的靈活就業員工年齡多集中在20~30歲之間,較少是在30~40歲之間,僅有少數靈活就業員工處于50~60歲年齡段中。說明年輕人逐漸成為了靈活就業勞動力市場的主力軍,這部分人精力充沛,同時靈活工作時間靈活的特點也使他們可以利用業余時間獲取更多的收入。他們這些新生代勞動者崇尚自由、靈活的價值觀的轉變,對勞動力市場的總體特征產生重大影響。雇傭靈活就業員工的企業應重視迎合年輕人的特點,進行柔性雇傭提升其工作積極性。2、工資收入偏低、無社保且不穩定。對靈活就業人員的調查結果表明,靈活就業者收入大多集中于5,000元以下,在其認為靈活就業存在的問題中,認為工資偏低的最多,其次是無社保和不穩定工作,相對較少認為是缺乏勞動權利保障和福利。這一結果反映了當前靈活工作確實存在的問題和靈活就業人員的迫切需要。靈活就業人員相對來說更在意如何短時間內快速提升生活水平質量的問題。因此,企業在雇傭靈活就業員工時應該更多的考慮這幾個方面的問題。同時,政府也應加強彌補靈活就業人員關于社會保險方面的政策缺失,使靈活就業員工能夠享受與正式員工同等的社會保險,提升靈活就業員工的安全感和對工作的滿足感。3、信息的可靠性及工資結算的保障性最受重視。在調研中,我們發現靈活就業人員認為最重要的是工作信息和保障工資結算。本次調查將靈活就業人員對工作的重視程度分為工資水平、薪酬環境、工作時間、是否積累了工作經驗、薪資結算保證性、交通方便性、是否喜歡和靈活的工作信息、影響到員工的滿意程度等八個因素。由受訪者對這八種影響因素的關注程度打分。調查結果顯示,上述八個影響因素均受靈活就業員工的重視,其中工資結算的保障性和工作信息的可靠性最受靈活就業員工重視。因此,企業對靈活就業員工進行柔性雇傭時應該更加注重保障平臺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以及對員工工資結算的保障性。
三、靈活就業員工績效管理現狀分析
(一)用工關系定位模糊。數字經濟背景下,過去的勞動關系法、勞動保護法等相關法律已不再適用當下的靈活就業新形勢。許多平臺企業抓住用工關系定位模糊的漏洞,很少有企業與靈活就業員工之間簽訂規范的勞動合同,沒有明確的書面協議導致用工關系難以理清,一旦靈活用工關系被判定為非勞動關系,則靈活就業員工就不能享受與正式勞動關系員工同等的權利和保護,不但可能會引發勞動訴訟和爭議,增加企業運營成本,還會影響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和工作績效,形成死循環。在目前用工關系不明晰的情況下,急需企業對靈活就業工作和政策進行適應性調整,在規范與靈活、合規與成本優化之間努力平衡,尋找解決出路。同時,政府相關部門應盡早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法律體系,對靈活就業進行適應性調整,在規范與靈活、合規與成本優化之間尋求平衡,解決問題。(二)缺乏技能培訓。由于很多平臺型企業自認為僅僅是信息數據中介平臺,雇傭的靈活就業人員流動量大,不穩定性強,靈活就業員工并不是自己的長期正式員工,因此沒有多少動力,也不愿意投入太多的資金來提高靈活就業員工業務技能。有些平臺只是以信息通知的方式向應聘的員工簡單的告知工作準備情況,提醒他們按時到崗,或者只是提出了幾點工作需要,缺乏專業技能培訓。盡管有些平臺考慮了供應和收入方面的問題,但也僅限于主流產業對靈活就業者進行的崗前技能培訓,覆蓋范圍較小,使得多數靈活就業者的自身技能水平以及素質較低,缺乏職業技能素養,因此嚴重影響靈活就業勞動力的質量和服務水平。(三)缺乏統一、可信的信息監管體系。在平臺經濟背景下,靈活就業員工主要是通過平臺的信息進行擇業,從上述調研也可知道,靈活就業員工對平臺信息的可靠性給予了極大重視,但目前市場中還缺乏統一、可信的信息監管體系,就業信息的可靠性、勞動者的職位匹配性體系建設有待加強。由于缺乏統一、可信的信息監管體系,平臺監管力度不足,許多非法分子利用收集到的過期或完全虛假的平臺信息,欺詐靈活就業人員??煽康钠脚_信息是靈活就業者參與工作的關鍵,不可靠的平臺信息,不但會降低靈活就業人員對平臺企業的信任度,還將嚴重打擊靈活就業者靈活就業的積極性。希望能建立統一、可信的信息監管體系,監管部門加大監管處罰力度,凈化就業市場環境。
四、柔性雇傭對靈活就業員工績效管理的優化創新
(一)建立控制勞動風險機制。靈活就業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對勞動權益的長效保障。于企業而言,靈活員工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其與企業間的勞動爭議事件會相對減少,不但可以提升員工忠誠度,保持長期合作關系,還能提升員工績效,實現雙贏。因此,企業應積極尋找控制勞動風險的解決方案,明晰企業與靈活就業員工的責任及權力。可以將靈活工作的前提條件設為靈活就業者必須擁有相應保險,但企業與靈活就業員工可以共同繳付保險,分擔費用。這不但優化了用工企業的經營管理方式,同時也為靈活的就業者提供了勞動保障。同時,在法律層次上,我國也應突破勞動關系法律體系對于靈活就業員工社會保障的缺失,重新認定靈活就業員工與企業之間的勞動關系,突破原有的保障機制,為靈活用工群體提供必要的社會保障。(二)加大技能培訓。靈活就業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直接決定了其收入水平與市場競爭力。加強靈活就業人員的專業技能訓練,不但能夠提高靈活就業者的專業技能水平,提高其工作效率,還能夠通過對失業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培養出平臺所需要的員工,緩解“結構性”失業狀況。這不但能夠提升員工工作的穩定性,還能夠維持企業與靈活就業員工的長期合作關系,滿足企業工作崗位需求?;诋斍盎ヂ摼W技術的發展,平臺企業可與專業教育機構合作,借助網絡課堂等新型教育形式,靈活工作平臺可提供標準化的自主學習資料為靈活的就業者提供方便、專業性的培訓,同時進行線上測評,要求所有的靈活就業者在完成相應的專業培訓后通過考核成績才能開展業務,進一步優化靈活就業人員的培訓方式。由此,能夠憑借較低的成本促成靈活就業者自身技能的提高,從而提供高質量、高效率的服務。(三)完善信息化監督體系。由于平臺監管力度不足,導致平臺雙方地位不對等,就業者相關權利受限。現代信息、移動互聯、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及應用正以其獨特的技術支撐和價值創造方式,推動共享經濟平臺的發展,共享經濟下的監督主要依靠信息技術的支撐,即通過信息公開度和雙向評價系統來實現的,以此來確保共享經濟下服務提供的高質量。信息公開有利于增強雙方之間的信任,使其能夠保持相對平等的地位進行交易,而雙向評價系統,有利于保證雙方之間相互尊重,也能夠為平臺績效評估提供參考依據。不斷創新發展技術,提高信息化的監督水準,能夠保證陌生人在共享經濟中保持高度信任,確保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并且一定程度上也能夠使得雇傭雙方保持相對平等的地位。
五、總結
隨著網絡時代零工經濟的蓬勃發展,靈活就業成了擴大就業人口的重要渠道,對企業人力資源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傳統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已不能與新經濟形態相適應,需要在平臺的視角上構建適用于靈活就業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創新路徑,實現對人力資源管理的需求變革。本文通過東方慧博研究院的以北京為中心靈活就業市場大規模的調研資料,對零工經濟下的平臺式靈活就業者的就業特點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通過研究發現,目前影響靈活就業員工績效管理現存問題主要體現在用工關系定位模糊、缺乏技能培訓、缺乏統一及可信的信息監管體系等幾個方面。以此本文較為系統化地提出了零工經濟下柔性雇傭靈活就業員工可通過建立控制勞動風險機制分擔員工無社保的勞動風險、加大技能培訓提升員工專業技能、完善信息化監督體系提升平臺信息可靠性、建立評價及反饋機制等柔性雇傭方式創新企業對靈活就業員工的績效管理。同時,平臺經濟的健康發展同樣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扶持,政府應突破勞動關系法律體系對于靈活就業員工社會保障的缺失,為靈活用工群體提供必要的社會保障,同時加大監管力度。
主要參考文獻:
[1]陳帥,俞飛瀅,周娟,羅興武.共享經濟下半契約型員工忠誠度形成機制———一個基于扎根理論的探索性研究[J].財經論叢,2020(02).
[2]何江,閆淑敏,關嬌.共享員工到底是什么?———源起、內涵、框架與趨勢[J].商業研究,2020(06).
[3]劉雪瑜.我國靈活就業現狀研究[D].上海海事大學,2016.
[4]何勤,鄒雄,李曉宇.共享經濟平臺型靈活就業人員的人力資源服務創新研究———基于某勞務平臺型網站的調查分析[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7(12).
作者:何盼盼 單位:廣西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上一篇:農村物流發展機遇問題分析
- 下一篇: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探索